皇帝、番王、特攻隊 沒落龍港要用條碼拚重生
1
龍港昔稱公司寮,曾是兩岸商港,也是神風特攻隊基地。
繁華時酒家林立,如今蕭條,居民要找回龍港昔日風華。
苗栗縣後龍鎮龍港漁港位處後龍溪出海口南側,清雍正8年建港,舊名「公司寮」,在前清及台灣光復初期,曾是兩岸重要通商漁港,風光一時。
當地居民說,當時短暫繁華時光讓人懷念,街上酒家、商號林立,但隨著港口淤積、兩岸斷絕往來,龍港變成小漁村,猶如過了午夜的灰姑娘。

2(1)

公司寮港附近還有「同興老街」,短短數百公尺的街道,也曾經商號、酒家林立,但如今繁華街景不再。記者張裕珍/攝影

繁華落盡數十載後,龍港當地居民力拚採蚵觀光,港口邊同光國小小學生也正著手訪談耆老,要為龍港記錄過往輝煌,力拚重生。
曾是兩岸大港 街上酒家林立

「以前走到哪都人擠人,現在只剩80多戶了」,88歲的老居民林金城是退休老師,住在漁港數十載,看過漁港興衰。

3
龍港火車站前身為公司寮驛,曾經風光一時。記者張裕珍/攝影

他說,龍港漁港舊名公司寮,是前清時代及台灣光復初期的兩岸重要通商要港,與廈門、泉州、汕頭直航,還和台灣的安平、淡水、基隆等港口貿易,港口泊船不計其數。
公司寮地名由來有兩個傳說

為何稱為「公司寮」,地方上有兩種傳說。林金城說,老一輩在此開墾,天氣不好時,得將耕農捕魚工具收放在草寮裡,供「公家」使用,便命名「公司寮」。
另有一說是日據時代,港邊街上船運公司林立,於是命名「公司寮」,一直沿用到光復初期。

4
83歲的退休老師姚建成見證老街興衰,直說三○年代實在熱鬧,至少上百艘漁船停靠。記者張裕珍/攝影

林金城形容,當時商船擠滿小小的港區,一間間的旅館、茶店、酒店、商店也排滿了長長的街道,純樸的小村莊變成熱鬧商埠,熱鬧景象不輸於安平港。
貿易熱絡 街旁堆滿砂糖

地方耆老說,龍港附近的同興老街因龍港繁盛,那時有十多家酒家和妓女戶,濃妝艷抹招徠男人,「幾十家酒家,酒家女上百個」,也有人把這條街叫「玩寶溝」。
83歲耆老姚建成說,通商帶動同興老街繁榮,像他家當時就租人經營「委託行」,專賣海產、雜貨、砂糖,他還記得「當時街旁全堆滿砂糖」,戲院、醫院、旅社也隨著人潮興起,街上人聲鼎沸。

5
公司寮港現稱為龍港漁港,人口大量流失,街景荒涼。記者張裕珍/攝影

後來被日本佔據後做為軍事要塞,這兒的繁華很快譜上休止符。台灣光復後,台灣又與大陸的廈門、泉州船隻往來,公司寮港又恢復生機。
正當公司寮居民沉醉在「第二春」的歡樂,兩岸卻因政治因素被迫中斷,商店也一家一家的接著倒閉,人口迅速搬離。
曾為日軍神風特攻隊基地

龍港不僅充滿商旅故事,讓人津津樂道的傳說也不少。黃金城說,日據時期,他親眼看到日人在港口山區建立神風特攻隊訓練基地、備戰隧道及空襲警報瞭望台。
黃金城說,前清時期商旅挑夫,必然路經「港灣區溝仔道」及平埔族原住民居住山區,地方流傳清朝皇帝微服遊台灣時,在灣區溝道遇盜匪襲擊,番王持大杉木救駕。
一眉番王傳說燴炙人口

相傳番王的濃眉粗黑相連,當地漢人稱他為「一眉王」,救駕建功後,因語言無法溝通,他猛拍皇帝胸前要皇帝安心,皇帝看到番王袒胸露背,誤以為番王很喜歡漢人衣服,還賜給龍袍致謝。

6 (1)
龍港火車站上下車旅客少,降級為招呼站。記者張裕珍/攝影

後來番王每遇有朝廷官員經過就抬出大椅子,把龍袍披掛在椅子上炫耀,結果文武官員都跪地爬行,番王越玩越上癮,還在路上撒糞便,讓官員忍臭跪地爬行,官員不滿上奏朝廷,清廷用另一件新衣換回龍袍。
黃金城說,雖然只是流傳軼事,但當地確有「烏眉坑」地名,他特地依傳說繪製一眉番王圖像、座椅,傳述這個有趣的故事。
商港老街沒落 野生蚵成小白金

民國38年國民政府遷台,兩岸關係惡化,港口淤積未再清理,加上經濟蕭條,港口業務也逐漸轉移到台中,龍港與同興老街也隨之沒落。
同興街當時住戶以鄭姓居多,四家老字號的商家店號當時都取名「同發」,現已不復存在,不過,如今牆壁上仍清晰可見「鄭」、「同發」等字。

7
同興老街還可見商號留在門上,但早已人去樓空。記者張裕珍/攝影

龍港所在地龍津社區發展協會理事長蔡進文說,漁港出海口汙染少,石頭依附野生新鮮石蚵,迄今仍每年端午節至中秋節盛產,早年大都是當地居民採蚵,現在每到假日就吸引外地民眾採蚵,無異是「小白金」,協會順勢舉辦石蚵節,希望能重新振興龍港商業。
訪談加二維條碼 要找回往日風華

同光國小校長林信全說,公司寮歷史意義別具,加上近年社區努力保存石蚵特色,校方也帶領學生訪談耆老,未來將以QR-CODE連結,希望遊客來訪,只要手機掃瞄,就能看見龍港當年繁華,重溫龍港風光歷史。
聯合報/張裕珍、張弘昌 報導
聯合報/肇瑩如、林文義、林巧璉、蘇士堯 製作
主圖/張裕珍 攝影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And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