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平埔族 完全不一樣
分享留言列印
A-A+
2017-08-24 03:18聯合報 李芳儒/台北市議員、阿美族(台北市)


平埔族曾多次上街爭取正名。 聯合報資料照片 記者陳俊吉/攝影
平埔族曾多次上街爭取正名。 聯合報資料照片 記者陳俊吉/攝影
現今原住民族是在幾千幾百年前就堅持自己文化,奮力抗爭保衛傳統和文化的一群人,明清時期被稱為所謂的「化番」、「生番」、「番界之外」的一群人。
我們不否認平埔族群是歷史的一部分,他們致力於文化的復振,歷史的還原,然歷史終歸是歷史。現政府只憑藉文書上「熟番」這個字眼,就要承認平埔族群是原住民,為他們修改「原住民族身分法」,不顧現有五十五萬以上原住民族族人鄉親的感受,這全是政治考量,無法接受。

想想過去背負野蠻汙名奮戰,堅持文化與尊嚴的祖先們,難道祖先的努力不具任何價值意義?

目前血緣純正、家族脈絡清楚的二分之一、四分之一、八分之一,甚至十六分之一的原住民族族人鄉親,他們要改母姓、改原住民的傳統名字才能成為原住民;這些真正的原住民族後代是不是應該優先處理?

現在行政權凌駕司法權(高等行政法院兩次駁回西拉雅族申請),試問目前平埔族群復振拼湊出來已消失的平埔族文字、語言、文化,有誰能判斷真假對錯?

一、熟番、化番、生番、番界之外這些族群分類的定義,是清政府為統轄關係與賦稅概念所做的區隔;生番、熟番並非指固定的兩群人,而是隨著他們與官方的關係演變。熟番是指接受官方教化且已移風易俗的族群;生番則是生教未通、闢處山谷的化外人群。還有一群介於生和熟間的化番,保有自己語言文化、衣著和習俗,但按時繳納番餉。番界之外即完全無法掌控的一群。

二、很多有關台灣歷史的研究和書籍、荷蘭水手航海日誌等,紛紛提到平埔族群已消失,「自十七世紀以來,平埔族群歷史變遷之鉅,已使其後裔的確實人口,難以被分別定義和估算。」 日本人類學家鳥居龍藏和伊能嘉矩在日本占領台灣之初到台灣田野調查時,感嘆從南到北平埔族已全面使用漢語,不知自己母語,即使耆老也是所知有限,一切衣著、髮式、習俗均依漢俗,連東部的平埔族(自西部東遷者)幾乎全部漢化了。鳥居龍藏說「已經完全無法辨識誰是平埔族」。

三、平埔族和高山族只是日本研究者學術分類的指稱,所謂平埔族是指風俗習慣深受外來文化(漢文化)影響,語言多為死語。高山族則操固有語言,保留大部分習俗。

四、原住民族希望能和各族群共存共榮,但如果每個族群都要推翻歷史事實的軌跡,要求正名,每個族群都必須在戶口名簿上註記,這樣會比較好嗎?

五、原住民族和平埔族群不一樣,過去就不一樣,現在不一樣,未來更不應該一樣。若原住民族子孫不出聲,將對不起祖先,對不起他們幾千幾百年來在同樣艱困時空背景下,堅持自己的文化傳統,傳承下來。祖先這關,我們過不了…

原住民族是讓他們這些外人看到野蠻的驕傲的這群人的後代;平埔族群是選擇被漢化、被同化的那群人的後代。我們和你們不一樣。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Andk 的頭像
    Andk

    andk

    And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