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從花布包母到拖板阿嬤
2015-08-24 01:27:24 聯合報 聯合報黑白集
三年前,丁姓前調查員把病弱骨折的母親以大花布抱掛在胸前,前往醫院,並不時輕拍母親安撫。這景象被同車乘客拍下,下了標題:「小時候,媽媽這樣抱過你」,頓時引起兩岸瘋傳,網友點評「第廿五孝:花布包母」。內政部立刻跟進,要地方政府提報「全國孝行獎」,旋遭丁男婉拒。
最近,嘉義的林姓阿嬤被女兒放在拖板車上,在烈日下以摩拖車拖行十八公里就醫。板上掛著便當,棉被裹著老人,老人一腳晾在車外,一手還得撐傘,遮住炙人的日頭。
這景象,任何人一瞥,就知道是「艱苦人」。於是,萍水相逢的攤販、貨車司機一起出錢,讓阿嬤搭計程車就醫,一名陣頭青年更為拖板車裝上閃光警示燈,讓拖車多點安全。旁人稱許這些為善者應受「好人好事」表揚,得到的反應卻是:「做可以做的事,何必張揚?」
的確,徒具形式的頒獎,對孝子、善人都只是錦上添花;但對社會來說,再多孤獨楷模,如何比得上實質問題的解決?
以「拖板阿嬤」來說,她不只是就醫躺在車上,這輛資源回收車其實就是她平日的睡床,因為她早已無法走上三樓的國宅。這不只是拖板阿嬤個人的問題,全台多少貧病老人因為大樓缺乏電梯,早已幾近囚居,否則就只能靠外勞背上背下。而偏鄉的無障礙就醫,因資源缺乏及宣導不足,也再次由「拖板長征」得到印證。
相隔三年,從「花布包母」到「拖板阿嬤」這類觸動人心的「暖事件」,向來都是臉書發燒品,透過分享,讓人們從中得到感動與救贖。但如果人們只是「驚呆了」,卻看不見溫暖背後的結構問題,任憑政府以表揚作結,那我們就一次次放棄了進步的機會。我們不要表揚,要解決。
公告版位
- Aug 24 Mon 2015 16:01
聯合/從花布包母到拖板阿嬤
close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