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當心OPEC假減產、真抬價
分享分享留言列印
A-A+
2016-12-03 03:33經濟日報 經濟日報社論



OPEC減產協議後,原油期貨持續上漲,紐約原油突破每桶50美元,創近六周收盤高點。 路透
石油輸出國家組織(OPEC)今年2月開始倡議「保價」,從「凍產」到「減產」,前後經過九個月的奮鬥,終於在11月30日達成協議,國際油價也應聲大漲,並站上每桶50美元。然而對協議內容精打細算之後,再度印證「魔鬼藏在細節中」,而OPEC「假減產、真哄抬」的陽謀也無所遁形。
首先,任何減產協議必須確定「基準線」。OPEC決議每天減產120萬桶,總產量為3,250萬桶,亦即基準線為3,370萬桶,然而最新的實際日產量卻是3,406萬桶;因此各國若依照協議的數量減產,等於預先埋下逾30萬桶的伏兵。

其次,將各國的減產細目加總,總減產量為116.6萬桶,比喊出的120萬桶差3.4萬桶;數量雖不多,但連這種表面文章都如此草率,未來能否認真執行難免令人質疑。

第三,沙烏地阿拉伯、科威特、阿拉伯聯合大公國及伊拉克等波斯灣主要產油國的總減產量為96.6萬桶,但伊朗不減反增9萬桶,合計為淨減產87.6萬桶;其餘29萬桶由一些產量較小的會員國分攤,但這些國家的基數本來就小,過去紀錄也顯示各國根本不會認真執行。

第四,最大的問題還在沙國。沙國夏天(6-8月)天氣炎熱,冷氣用電激增,因此每年夏天都會增產約50萬桶供國內消費。沙國以旺季的產量為基準,依此來減產約50萬桶,實際出口量並未減少。科威特、大公國、伊拉克同樣是依據夏天內需旺季的產量為基準,實際出口量是否減少,同理可知。

最後,奈及利亞與利比亞兩國不受協議約束,可以隨意增產;而兩國只要政局平穩,增產潛力可輕易超過20萬桶。

將上述減產細節合併考慮,若從出口量的角度來評估,OPEC根本並未減產,不過是在玩障眼法的老招而已。至於非OPEC國家可能減產60萬桶,也只是畫餅充饑。例如俄羅斯承諾減產30萬桶,專家認為只是暫停明年原訂的增產計畫;墨西哥目前正由於川普勝選,股、匯、債市全面重挫,豈會當真減產?

然而國際油市沈悶已久,油價從今年春天以來一直在每桶42-52美元之間整理,現在終於出現減產的「重大利多」,投資人很容易就一哄而上。殊不知油價雖出現短線反彈,卻為中期回檔埋下禍根。

首先,油價現貨站上每桶50美元,6個月期貨便在55美元的附近,而此一價位已經超過美國頁岩石油業者的平均生產成本,業者正好逮到機會預先拋售明年的生產量,從而取得足夠資金來擴大探勘及增產。

另外兩年來各大國際石油公司都因為油價重挫,而紛紛削減成本及縮小長期生產計畫;但如油價漲得夠高,大規模的開發計畫又可能重起爐灶。據國際能源總署預估,一旦油價超過每桶60美元,全球產量必將激增。

沙烏地阿拉伯當然希望油價高,但又不要太高,最好是在每桶50-60美元區間內,既能增加本身的石油收入,又不致使競爭對手的產量激增。然而沙國在全球油市地位已今非昔比,新的石油供給來源激增,全球原油產量及油價早已不是沙國說了算。

目前歐、美市場原油現貨供給過剩,與中東期貨的價差又擴大,加上油輪運費下降,使歐、美原油經過長途運抵亞洲市場仍然划算湧入亞洲市場,與沙國等中東原油展開激烈競爭。沙國主導減產抬價,卻反而把市占率拱手讓給其他產油國;減產對他國是救命索,卻成為沙國的吊頸繩。

OPEC減產協議所帶動的油價反彈,除了可能因為其他國家增產而被抵消外,其實還面對另一個隱形殺手,就是自從川普勝選以來,國際美元匯率指數已經升值約4%;只要減產的利多題材一旦退燒,強勢美元的利空壓力終將反映。

總之,油國減產是假,而其他國家可望增產卻是真;油價的短線上漲,其實是為明年回跌埋下引信。投資人如果沒有搶到反彈,最好是退場觀望為宜。

OPEC﹒期貨﹒川普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And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