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現代版魯賓遜漂流記 老兵深山大地為床
分享分享留言列印
A-A+
2016-09-06 16:28 中央社 花蓮縣6日電


38
近日天氣不穩定,常發生大雨,在花蓮壽豐鄉白鮑溪畔生活的楊三多說,不怕,颱風來了躲在涵洞避風雨。他以藍天為帳、大地為床生活了數十年,甘之如飴。 中央社
近日天氣不穩定,常發生大雨,在花蓮壽豐鄉白鮑溪畔生活的楊三多說,不怕,颱風來了躲在涵洞避風雨。他以藍天為帳、大地為床生活了數十年,甘之如飴。
村長張清飛擔心楊老三多,經常前往探視,並贈送物資,也力勸他接受安置、住進榮民之家。但楊三多都婉拒,他說,早已習慣自由自在、獨自一人生活,只求簡單溫飽即可。

今年84歲的楊三多,蓄著白鬍子,留了一頭長髮,在頭頂盤了個髻,不修邊幅模樣住在深山裡、白鮑溪上游,過著沒水、沒電的「極簡」生活,如同現代版魯賓遜漂流記。

楊三多的住所是用塑膠布和帆布搭成的帳篷,晚上用蠟燭或手電筒照明,天冷裹著毯子度過。楊三多說,以前有生火煮東西吃,但鍋碗瓢盆都被偷走後,現在每月會到山下採購乾糧和牛奶。

張清飛說,楊三多唯一的財產是一輛電動腳踏車,以前偶爾看他騎下山到壽豐村採辦物資,現在電動腳踏車大概沒電了,老先生只好走路了。

楊三多說,老家在大陸雲南省,跟著國民政府來台,大約民國50年退伍後和同鄉來到花蓮定居,大家種些農作物維生,不過常受天災影響,無法收成,日子過得辛苦。後來同鄉們有的結婚生子、另覓他處,有的回大陸老家定居,有的凋零離世,最後剩自己一人。

住在深山裡,楊三多靠著一台老舊收音機與外界聯繫,從廣播中知道國家社會大事。他說,以前治安好、環境清潔,還能在溪裡捕撈魚蝦吃;現在什麼都變了樣,溪水被汙染、自己僅有吃飯的碗盤都遭竊,「更可惡的是,有人來噴灑農藥、除草劑,害我生病好幾天」。

結婚﹒榮民

紅包當面算清楚 越南這個風俗好特別
分享分享留言列印
A-A+
2016-09-06 16:37 聯合報 記者蕭雅娟╱即時報導


來自越南的新住民胡清嫻10年前嫁到台灣,與丈夫許志成育有2子,近年來胡清嫻長期在屏東縣好好婦女權益發展協會工作,擔任越南翻譯,今年向文化部申請計畫「南洋姐妺在屏東社區」推動越南文化,截至今天已經巡迴16個社區,分享家鄉特色文化。

胡清嫻喜歡紀錄動態影像,平均約2年返回娘家1次,她錄下爸爸忌日周年的祭拜過程,還有堂妹結婚等重要畫面,剪接編輯影片、自行過音、上字幕,介紹越南文傳統習俗。

她說,嫁到台灣後,發現風俗民情不同,越南祭祀拜拜算熱鬧的事情,也是家族聚會重要一環,使用全隻烤乳豬祭拜,還要辦桌請親友吃飯,宴客時熱鬧聊天,懷念過世者。結婚前一晚新娘穿傳統新娘服拜別長輩,新娘子「奉茶」後長輩同樣會給紅包,且有主持人會當面清點金額。

今天胡清嫻和許志成一同到麟洛鄉田心社區分享越南文化,田心社區是客家庄,胡清嫻雖不會客家話,但阿公阿婆懂得中文,專心聽越南習俗,也體驗穿著越南傳統服飾。阿婆說,越南和台灣的上一代人都重視傳統習俗,現代年輕人都慢慢簡化習俗了。

39

新住民胡清嫻(右)與丈夫許志成(中)今年起到屏東縣多個社區分享越南文化,協助阿公阿嬤體驗穿著越南傳統服飾。記者蕭雅娟/攝影
40
新住民胡清嫻分享越南特有的水上木偶。記者蕭雅娟/攝影

41
新住民胡清嫻(藍衣者)今年開始到屏東縣的社區分享越南文化。記者蕭雅娟/攝影
越南﹒結婚﹒文化部

女孩從農 拚出不一樣的天空
分享分享留言列印
A-A+
2016-09-06 17:03 聯合報 記者謝梅芬╱即時報導


近年來隨更多青年勇於從農,從農也不單只是男性的專長,出現許多新一代年輕女性農民加入這個行列,七年級生曾湘樺就是從原本職場返鄉從事農業工作,比的不是體力而是比巧思、創意。

曾湘樺畢業後摸索一段時間後決定返鄉回家幫助父親從農,大樹是玉荷包與鳳梨的故鄉,她運用巧思將玉荷包與香腸結合,成功打響玉荷包香腸名號,直攻台北消費能力高的族群。

逢中秋節前夕,玉荷包香腸賣到缺貨,目前正在趕工中,曾湘樺今年再變新口味,推出辣味玉荷包香腸和玉荷包烤肉醬。

曾湘樺說,家人都喜歡吃辣,她以新鮮辣椒與朝天椒依一定比例調配,灌製前先把辣椒炒過,增添辣椒風味,更能融入到香腸中。新推出的玉荷包烤肉醬,把玉荷包果香甜味融入醬汁內,不像市售較黏稠,除烤肉外,還能拿來當醬油炒菜、拌飯。

高雄市政府農業局局長蔡復進說,年輕女孩激盪出的創造力與潛能讓人刮目相看。在新世代的農業裡,年輕的型農有創新,才能為傳統農業帶來新商機。

42
七年級生曾湘樺從職場返鄉從農,比的不是體力而是比巧思、創意。記者謝梅芬/攝影
中秋節﹒農民


37袖珍石雕 花蓮「石在好美」
分享分享留言列印
A-A+
2016-09-06 04:21 聯合報 記者徐庭揚/花蓮報導


43
花蓮縣文化局在光隆博物館展出37件「花蓮國際石雕藝術季」的歷年模型。 記者徐庭揚/攝影
為讓更多遊客了解地方石材產業與藝術文化,縣文化局在光隆博物館展出37件「花蓮國際石雕藝術季」的歷年模型,以等比例、袖珍型的石雕作品,帶領民眾透過國際級作品展現花蓮石藝之旅。
「石在好美–花蓮國際石雕戶外創作營作品巡禮」昨天在光隆博物館開幕,展出37件袖珍型的石雕作品,而這些作品原型放在花蓮各處景點,北起太魯閣國家公園,花蓮機場,經七星潭風景區、文化局園區、太平洋(南濱)公園、天使廣場至花蓮車站,共7個點,展期至今年底。

光隆企業今年參加了花蓮縣文化局的產業創新提案計畫,希望將歷經9屆,矗立於花蓮縣大山大水之中的國際級石雕作品,與鄰近周邊觀光結合,引導觀光遊客可以按圖索驥,留下美好回憶。光隆企業董長曾信雄表示,藉由此次的策展,推展「讓我們找石趣」的觀光旅遊動線,用行動呈現石與生活之美。

文化局長陳淑美表示,花蓮是石頭的故鄉,花蓮傳承了石雕藝術創作推廣的使命,讓石雕藝術成為與國際接軌的重要橋梁,期望民眾透過實地探訪「花蓮國際石雕藝術季」歷年作品,在絕美的山海間,欣賞國內外石家雕的精心創作。

文化局﹒太魯閣國家公園﹒博物館


古早手法做麵包 玉里老店飄香40年
分享分享留言列印
A-A+
2016-09-06 04:21 聯合報 記者陳麗婷/玉里報導


44
一對年過70歲的老夫婦堅持守著麵包店,依照傳統、古早味手法製作麵包,多年來未調漲。 記者陳麗婷/攝影
玉里老麵包餅店,飄香40年。一對年過70老夫婦堅持守著麵包店,依照傳統、古早味手法做麵包,這裡不但能找到很多古早味麵包,且在物價飛漲的年代,老夫妻為回饋鄉里,幾乎沒漲價,傳統奶油麵包、紅豆麵包只要12元、綠豆椪也才25元。
玉里市場裡有家外觀看來並不起眼的老麵包餅店經營了40年,負責人張美端及其先生即使年歲已高,但擔心鄉親吃不到兒時的好味道,一路堅持到現在。

「經營這家老麵包店,受到很多貴人幫助」,張美端說,她跟先生原本是做饅頭,民國60多年有了店面後,有天有位麵包師傅開始教他們做麵包,起初麵包生意並不好,但經過不斷研究,加上西方飲食文化,不少年輕人愈來愈愛吃「西點麵包」,生意跟著好起來。

另一位擅長傳統餅的老師傅,經常挑扁擔賣地瓜餅、肉餅,更教導夫妻倆做地瓜餅等糕餅,現在這位老師傅已80多歲,每年中秋節依舊來到麵包店幫忙做餅。

受到很多人幫助,張美端認為應心存感激、回饋鄉里,近年來價格調幅並不多,傳統奶油麵包12元,6吋生日蛋糕只要200元,9吋250元,她說,沒想過賺多,給大家吃得一定是好品質的東西。

走進老麵包餅店,滿是兒時古早麵包的回憶。高小姐說,小時候過生日,媽媽一定到這裡買生日蛋糕;在六十石山開民宿的胡小姐遠道來幫客人訂蛋糕,她說,每次住宿客人想訂生日蛋糕,她都會來這訂,真材實料。

夫妻倆有著傳統台灣人重情義、講信用的精神,張美端說,孩子希望他們退休,但想到跟了30多年的員工,不捨讓他們失業,且為了忠實老顧客,只要鄉親想吃,會一直做下去。

中秋節﹒失業


大甲溪十大景點票選 高美濕地奪第一
分享分享留言列印
A-A+
2016-09-06 04:21 聯合報 陳秋雲

45

高美濕地。 圖/陳秋雲
台中市府舉辦「大甲溪十大景點」票選,全民網路30多萬張票加專家評選,高美濕地奪第一。
其他入選包括武陵農場、東豐-后豐鐵馬道、大甲鎮瀾宮、谷關風景區、大雪山森林遊樂區、梨山風景區、泰安鐵道文化園區、石岡壩、新社白冷圳。觀光旅遊局9月10日在草悟道市民廣場舉辦大甲溪「觀光生活節」及「音樂嘉年華」,展售大甲溪沿岸的農特產,在地文化藝術團隊現場表演。

武陵農場﹒高美濕地﹒森林遊樂區


推翻百年研究 貓霧拺社認祖歸宗
分享分享留言列印
A-A+
2016-09-06 04:21 聯合報 記者陳妍霖/埔里報導


46

簡史朗長期研究平埔族貓霧拺社。 記者陳妍霖/翻攝
台灣西部平埔族中的貓霧拺社(Babusaga)長期被歸類在巴布薩族(Babuza),但國立政治大學民族學博士簡史朗認為有爭議,花了9年研究發現應該被列在拍瀑拉族(Papora),並發表在論文上,推翻百年來日本學者及台灣學者的研究,也改變台灣史記。拍瀑拉社族裔張麗盆說,「終於可以正名、認祖歸宗了」。
貓霧拺社(Babusaga)位在台中市南屯區,不過日治時期有日本學者卻將它歸納在巴布薩族(Babuza),文史工作者簡史朗經過長期研究,發現其考古、語言、祭典、歌謠及命名等,和巴布薩族(Babuza)有差異性,反而和拍瀑拉族(Papora)最為接近,因此主張拍瀑拉族(Papora)不是只有四個社,而是要多一社。

簡史朗說,經過長期的田野調查,發現貓霧拺社(Babusaga)的族人都認定自己就是拍瀑拉族(Papora),加上許多考古顯示,尤其是傳統祭典「揹祖公」、「走鏢」及「牽田」就能佐證。

64歲的簡史朗是南投縣埔里鎮的文史工作者,長期研究平埔族,他是大成國中退休教師,花了9年時間才完成《貓霧拺社(Babusaga)的研究---貓霧拺社非貓霧拺族考》的博士論文,在今年7月發表。

簡指出,當年日本學者在研究台灣的平埔族時,可能是發音太像或無法了解當地文化,而造成族群分類有異,後來學者也沿用這樣的論點,繼續「歸錯族」。

拍瀑拉社族裔張麗盆說,要推翻百年來的認知不容易,終於可以正名、認祖歸宗,不再被歸類在巴布薩族(Babuza)。

47
簡史朗長期研究平埔族貓霧拺社,根據「揹祖公」文化,認定貓霧拺社屬拍瀑拉族。 記者陳妍霖/翻攝
平埔族﹒文史工作者﹒考古

蘇澳超大元寶 為土地公暖壽
分享分享留言列印
A-A+
2016-09-06 04:21 聯合報 記者吳佩旻/蘇澳報導

48


位於蘇花公路起點半山腰的永福宮前,放有巨大金元寶。 記者吳佩旻/攝影
中秋節適逢福德正神誕辰千秋,蘇澳鎮公所昨天獻上巨大金元寶,內裝1688個米香造型的小金元寶,為當地百年土地公祝壽,並於當天舉辦盪鞦韆比賽;冬山鄉公所在中秋前夕,邀請蘭陽戲劇團帶來歌仔戲曲,並邀請民眾品嘗素馨茶,度過口甘、心甜的中秋節。
蘇澳鎮中秋盪鞦韆活動超過60年歷史,早期結合土地公誕辰,在具有百年歷史的永福宮舉辦,多年前停辦後,2年前復辦,去年遷回發源地蘇東里,重現60年前庶民生活原貌,對許多耄齡長者而言,喚起童時回憶,頗具意義。

鎮公所昨在永福宮獻上長近500公分、寬150公分,高191公分的「蘇澳大元寶」,由1688個米香造型的小金元寶堆疊而成,為土地公暖壽,9月10日將移到鞦韆活動會場蘇東長壽堤防旁,免費發送給民眾。

幼兒園學童看見超大元寶,大呼驚奇,興奮不已,拿著象徵「豐收飽」、「學識飽」「事業飽」「健康飽」「平安飽」的5個小元寶放入,祈求五穀豐收、國泰民安。

冬山鄉公所舉辦「呷茶,看歌仔戲」活動訂9月9日、14日晚上7點,在鄉政中心廣場和順安國小登場,由蘭陽戲劇團帶來「穆桂英」和「樊江關」經典大戲,現場贈送扇子,1000支送完為止,另請鄉內茶藝高手備茗,歡迎民眾免費品嘗冬山素馨茶。

49
冬山鄉公所邀請蘭陽戲劇團舉辦「呷茶,看歌仔戲」活動。 記者吳佩旻/攝影

東眼山森林攀樹 爬上10米高空
分享分享留言列印
A-A+
2016-09-06 04:21 聯合報 記者呂筱蟬/桃園報導


50
東眼山自然教育中心推出「森林攀樹趣」,帶領民眾攀爬離地10米以上的樹冠層。 圖/東眼山自然教育中心提供
登山是許多民眾喜愛的休閒活動,但走入山林中,你知道眼前的樹冠層有多高嗎?東眼山自然教育中心推出「森林攀樹趣」,帶領民眾攀爬離地10米以上的樹冠層,從上而下觀察樹林。
東眼山自然教育中心表示,林務局肩負造林工作,林業人員會選擇生長狀況好的樹木,採集種子並培育成幼苗,並選擇適當地點栽種成林。另外部分人工林木具有經濟價值,如果放任樹枝自然生長,有些枝幹會枯萎、結痂,樹木持續生長會把結痂處包進樹木內,必需派員定期修剪。

林業及研究人員常需要攀爬到樹冠層,採集樹木種子或修剪樹枝,或觀察樹冠層的附生植物及動物生態等,因此攀樹對於林業是相當重要且有意義的行為,這次舉辦攀樹活動,就是要讓民眾體驗並認識林業人員的工作,進一步學習保護林業的重要性。

「森林攀樹趣」每人費用1200元,入園需另付停車費及購買門票,時間為9月24日,凡國小四年級以上皆可報名,可洽詢台灣山林悠遊網東眼山自然教育中心網站http://nc.forest.gov.tw/dys,或電洽3821532。


金門新景「盤山酒牆」 2500瓶砌成
分享分享留言列印
A-A+
2016-09-06 04:21 聯合報 記者蔡家蓁/金門報導


51

金門島嶼村落發展協會理事長翁紹輝帶領金門大學學生,花費近2個月打造出「盤山酒牆」,可愛圖樣討喜。 記者蔡家蓁/攝影
金門又有新造景!金門島嶼村落發展協會結合金大都景系5名學生,以金門高粱和風獅爺文化發想,使用2000多個酒瓶、花費近2個月在盤山村打造一座「盤山酒牆」,協會理事長翁紹輝說,希望透過酒牆,賦予盤山村聚落新的生命。
「盤山酒牆在哪裡?」金門縣金寧鄉盤山村近來遊客詢問的熱門景點,是「七年級」的金門島嶼村落發展協會理事長翁紹輝,帶領「八年級」金大都市計畫與景觀學系學生楊肅弘、徐雅婷、王煜枰、侯俊鴻及王欣業一起完成的新創意。

翁紹輝說,這座牆名為「盤山酒牆、獅躍金門」,前後花2個月構思,當時他想到金門以高粱酒聞名,取金門「酒強」、盤山「酒牆」的諧音,圖案設計則考量盤山村是金門少數沒有風獅爺的村里,將風獅爺、金門高粱酒等元素融入。

翁紹輝選擇在盤山村公所旁原本的髒亂點設置酒牆,風獅爺可為村莊擋煞,總共用了2500個酒瓶,單單堆疊一排酒瓶就要花1個多小時,學生們共花了1周堆砌施工,全部材料約9萬元,光買酒瓶就花了1萬多元。

「盤山酒牆」完工後,正面看有可愛風獅爺與大大的「金門」字樣LOGO,背面則是酒瓶瓶口,遊客可掛上祈福卡,寫下「希望日子平安快樂」,也有人許願「畢業快樂、調回金門」等。讓村民、遊客感受盤山村新風貌。

52
「盤山酒牆」牆後則掛滿民眾的祈福小卡。 記者蔡家蓁/攝影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And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