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國語日報 為社會留一塊淨土
2017-09-06 01:55聯合報 蔣竹君/國語日報前副社長兼總編輯(新北市)
教育部有意官派董事到國語日報。 記者杜建重/攝影
教育部有意官派董事到國語日報。 記者杜建重/攝影
近日國語日報所有權引發爭議,教育部強調,國語日報「不是私人所有,所以是官方的」。這種神邏輯固然令人費解,但我們憂心的不只是教育官員這種「非黑即白」式的二分法思考,更令人難過的是,價值觀的扭曲導致整體社會無法想像什麼是「不計代價的為理想付出」——怎會有公司股東要把財產股份全數捐出,還要強調非私人所有?但是,我所認識的國語日報前輩,就真的是這樣無私奉獻啊!
這個令教育官員無法想像的真實事件是這樣的:國語日報從民國卅七年創刊之後,雖多次發生財務危機,但是前輩重視工作,不計較待遇,克勤克儉,苦心經營;到了民國四十四年,成立國語日報社股份有限公司,十七名董事成為股東,但是這些股東約定不取盈餘,不分紅利。當時報紙發行已有一萬一千份,也已購入長沙街和大理街兩棟房產,算是頗具規模。如果這些董事有一點私心,他們可以把國語日報社經營成私人企業;但是這些前輩在民國四十九年向法院登記,讓國語日報社成為財團法人,將所有財產捐給財團法人,為台灣社會誕生了第一個公益性質的媒體。
這段歷史我來不及參與,但我自民國五十一年進入國語日報工作,是服役報社五十多年的老兵,因此有幸透過工作接觸到這些創報元老,並常向他們請益。他們工作態度、品德修養,絕非今日圖私利之徒所能想像。
本報前董事長何容先生畢生致力於推動語文教育,每天校閱報紙,一字一音,連標點符號都不能錯。因為是給學童看,影響所及是數百萬人。如此工作數十年,直到病倒。他在師大任教,不肯領報社薪資,全部積存作為員工救急之用。那個年代沒有健保勞保,員工待遇也很微薄,何容先生的這筆急救金,幫助了許多員工度過生病與意外的難關。
夏承楹先生,筆名何凡,不僅主持社務盡心竭力,他的夫人、名作家林海音也在創報初期,無酬主編週末版多年,既編又寫,完全奉獻。這些前輩無私奉獻的故事難以一一細述,在當時艱困的時代,沒有外力捐助,只希望這份有價值的報紙能夠自力更生經營下去。這樣不計個人利益、所有產業均屬公益的教育報紙,今天居然引發所屬權爭議,不知當年遭遇困境、無以為繼時,這些自認具所有權的機關在何處?
誠如前董事長林良所說:「我們今天所擁有的,都來自前人一點一滴的努力。因此,我們也應該創造一點東西給後人。」由於這些前輩篳路藍縷的經營,這份被新聞界前輩葉明勳先生讚為台灣最純淨、對教育有貢獻的報紙,成為六十多年來陪伴許多兒童成長的優良讀物。做為媒體老兵,誠摯呼籲教育部,還它創報初衷,為台灣社會保留一塊淨土。
公告版位
- Sep 06 Wed 2017 10:31
讓國語日報 為社會留一塊淨土
close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