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中鋼搶接單 銷售大軍出動
2015-09-06 04:25:55 經濟日報 記者林政鋒/高雄報導
中鋼第4季接單目標值降到280萬公噸,減幅約7%-8%,實際進單量再減3%,產銷出現缺口,中鋼銷售大軍全體出動全台跑透透,將把進單量補足到百分百滿額為止。
image

圖/經濟日報提供
分享
法人表示,中鋼為計劃性接單生產,下游有多少需求,再生產多少量,如此可減少存貨壓力,第4季目標減量在前,實際內銷接單不足在後,凸顯國內鋼鐵產業低迷現況。中鋼4日收19元,跌0.1元。

鋼鐵業者指出,今年前三季,中鋼單季生產與接單目標,都維持在305萬公噸左右,內外銷占比約6比4。實際操作上,除外銷較難控制外,內銷基本上都可達陣,與下游客戶維持密切關係,做為研判鋼市走向基礎。

今年第4季開盤前,中鋼市場調查發現各大類鋼品表現普遍不佳,驚覺下單廠商提貨數量將下修,於是季產銷目標值從305萬公噸上下區間降到280萬公噸,與前季相比減幅約7%-8%。下游客戶反應,以棒線螺絲類影響較大。

法人指出,今年下半年全球汽車銷售量下降,對車用扣件螺絲的依賴度減輕很多,上市的恆耀與三星等汽車螺絲螺帽主力廠營運有壓。

另小螺絲受到大陸強力競爭,接單情況也不如預期,導致對盤元線材原料需求降低,整體來說,對中鋼棒線料下單比上季減少3%左右,總量約1.5萬至2萬公噸。

另一方面,最重要的熱軋母材季目標約56萬公噸,實際接單減了3,000公噸左右,仍在控制範圍,冷軋與中厚板減量約3,000公噸至4,000公噸,整體內銷減幅約3%,景氣不佳,促使中鋼業務人員更加賣力開發第4季業務。

鋼鐵業者指出,台灣所有用鋼產業都是中鋼客戶,因此以生產目標為大前提,有缺額的量,各組業務人員都要想辦法補足缺口,營業單位積極想辦法接單。外銷方面,透過海外系統全力衝刺,務必完成任務。

鋼價已見底 不會再跌
2015-09-06 04:25:55 經濟日報 記者林政鋒/高雄報導
世界鋼鐵動態(WSD)報告指出,全球95%的鋼廠都虧損,加上國際對鋼鐵需求短期不會增加,訂單有限下,鋼價再降也不會增加銷售量,因此中鋼樂觀認為,鋼價已經見底不會再跌,未來只會更好不會更壞。

資深鋼界人士說,一旦鋼市信心與觀念轉變,有助價格止跌,但仍要注意大陸鋼鐵加工急起直追的現實面。

中鋼表示,WSD依目前全球鋼鐵銷售價做基礎試算,認為當前價格水平下,全世界九成五鋼鐵廠都要賠本。換句話說,依現在鋼價,所有鋼廠都賺不到錢,而且就算降價求售,訂單也不會增加,既然如此,降價求量是沒有效果的,因此推斷全球鋼價理應已處於谷底,再大跌的可能性相當低。

不論價格如何變化,實況顯示第4季螺絲扣件業對棒線的需求減少,上市螺絲廠普遍認為是受到全球汽車需求疲弱影響,大陸螺絲廠技術持續進化,加上價格便宜,也搶走不少小螺絲訂單,對台廠的壓力持續深化,是不能忽視的問題。

市場人士說,分析當前低階螺絲價格拚不過大陸,但交期準確及品質符合要求等,還是台灣螺絲廠優勢。只是今年以來岡山傳15家以上螺絲加工廠倒閉,面對未來仍要具危機意識。

兩岸三地仲裁人 交流熱絡
2015-09-06 05:42:13 經濟日報 記者江睿智/台北報導

中華民國仲裁協會昨天在舉辦60周年慶祝酒會,中華民國仲裁協會常務理事古嘉諄(左起)、常務理事王應傑、監事會召集人張平沼、理事長李復甸、名譽理事長李念祖、常務理事潘俊榮一同出席。 記者余承翰/攝影
分享中華民國仲裁協會昨(5)日舉行60周年慶祝酒會,包括對岸中國國際經濟貿易仲裁委員會副主任兼秘書長于健龍、香港仲裁司學會會長王則左皆率團來台與會,現場兩岸三地仲裁人交流熱絡,盼共同推動兩岸經貿往來,化解兩岸商務紛爭。
中華民國仲裁協會理事長李復甸致詞表示,仲裁協會長年在台致力於法規研擬,受到政府重視,因而促成《仲裁法》的制訂與後續修正;同時也致力建立仲裁人倫理規範,不論是會員或仲裁人都不斷增加。

中華民國仲裁協會目前已有來自各界800名仲裁人,一年接案170件,且每一件金額逾億元。

推動兩岸仲裁交流,更是該協會近年重點。李復甸表示,先後與中國國際經濟貿易仲裁委員會建置完成兩岸仲裁人培訓制度、兩會共用模範仲裁條款、推薦大陸地區仲裁人作業要點等,都深具意義;此外,仲裁協會也致力於簽署合作協議、邀請外籍人士登記為仲裁人、每年定期舉辦或參加國際仲裁研討會等。

在昨日慶祝酒會上,兩岸交流氛圍熱絡,除于健龍率24人代表團來台外,王則左、北京仲裁委員會副秘書長陳福勇、青島仲裁委員會副主任李群、廣州仲裁委員會南沙國際仲裁中心副主席蕭詠儀等皆率團出席,同聲將推動兩岸經貿往來。

我仲裁協會昨也頒發仲裁有功獎項給中國國際經濟貿易仲裁委員會仲裁員費宗禕、中國國際經濟貿易法學研究會會長沈四寶、于健龍等三人,肯定其對兩岸仲裁的貢獻與卓著聲譽。

沈四寶在發表得獎感言時說,他幾年前就曾見識過大法官羅昌發主持仲裁、以及在香港曾與理律律師李念祖等人共事。

在地老化照護 宅經濟崛起
2015-09-06 04:25:55 經濟日報 王宣智、趨勢研析與前瞻規劃團隊
人類的壽命愈來愈長,根據世界衛生組織2015年的「世界衛生統計」報告顯示,2013年全球人口平均壽命為71歲,其中男性為68歲,女性則為73歲;相較於1990年,全球男女的平均壽命均延長6歲。

我國內政部2014年公布的資料顯示,台灣人口平均壽命為79歲,男性為76歲、女性82歲。隨著人口變化,預計三年後將邁入高齡社會。國家發展委員會人口推算更指出,至民國150年時,每10個人就有四位是65歲以上老人,且其中有一位是85歲以上的超高齡老人。

面對老齡化社會現象,老年人生活照護已經成為我國重要的課題。近年來政府部門與民間福利團體推動老年生活照護的方式,已由集中照護的概念,逐步走向「在地老化」的概念。

所謂的在地老化是指居住者能在原居環境、生活環境終老而不遷移,高齡的居住者因在地老化的照護方式,仍能生活在具有熟悉人、事、物的生活區域。

歐美國家早在1980年代即開始進行「在地老化」相關的規劃,如挪威、丹麥、芬蘭的住宅政策,就強調「原居住宅」的在地老化;瑞典、澳洲的「老人住宅」則強調可「在宅臨終」;而亞洲區日本則是透過世代住宅的概念,採三代同堂居住概念,運用世代輪替來達到「在地老化」。

我國長期照護的推動,促使國人對於多層級照護的概念漸形成共識,認同單一照護環境內可多層次的提供輕度、中度、重度失能者之照護服務,讓高齡者的住所或居住空間,能夠提供從健康階段、輕度失能、中度失能、重度失能等不同需求的老年照護服務,高齡者照護不需要離開熟悉的居住環境。

2013年老人狀況調查報告顯示,每五位65歲以上的老年人,即有一位自理困難,老年人自理困難,需要透過照護協助生活;近三次衛福部調查報告發現,65歲以上自理困難的比例呈現增長趨勢。自理困難的老人中,僅四成三願意進住至照護機構,多數仍傾向於自宅照護,因此多層級的社區照護服務發展,將提供選擇自宅養老老者更好的照護服務。

對於老人住宅方面,內政部營建署雖有規劃設計規範,但現在我國自宅照護的住所多為一般住宅,並非老人住宅,在空間與設備規劃方面,並未特別考量老人的身體機能與需求。

針對我國在地老化趨勢,政府嘗試運用社區空間或閒置空間建構「社區照護住宅」,透過社區照護的方式,解決多數自宅無法提供多層級照護的問題。居住於社會照護住宅的老者雖離開「原居住宅」,但仍居住在原生活社區,老年人仍能保有相同生活體驗與社交活動。

自宅照護、自宅養老已成為趨勢,我國在面臨老年化社會的來臨,如何透過原居住宅的改良,降低高齡者受傷風險,優化老年人生活,將具有龐大的商業機會。

(作者是國家實驗研究院科技政策研究與資訊中心副研究員)

STPI簡介

國家實驗研究院科技政策研究與資訊中心(簡稱STPI)成立於1974年,長期以來一直專責於我國科技研究發展所需資料之蒐集、建置、分析、處理與服務等事務。近年來在既有之資訊資源基礎上,強化趨勢研析、關鍵議題發掘、專利情報分析、創新創業推動等能量,並協助政府擘劃我國科技發展之願景與策略,以朝向專業之科技政策研究智庫邁進。

趨勢研析前瞻規劃團隊

本團隊以系統性方法進行技術發展趨勢觀測與深入研析,提供我國產官學研動態情報資訊藉以掌握趨勢脈動;並建立具證據基礎之需求導向前瞻研究能量,協助各部會進行我國科技發展方向規劃。

垂直移動椅 解決上下樓難題
2015-09-06 04:25:56 經濟日報 王宣智、趨勢研析與前瞻規劃團隊
台灣由於平均餘命延長、少子化現象等因素,加速人口結構轉型,讓台灣人口呈現老化的現象,因此衍生出許多養老的課題,其中老人的住宅問題亦不容忽視。

衛福部在民國94、98與102年公布的老人狀況調查報告指出,我國超過65歲以上的高齡人口中,約有三成是獨居或僅與配偶同住,也就是約有三成的老人在遇到意外時,需要自力救濟或由伴侶進行初步處理。

老年人因為骨骼肌肉退化導致平衡反應差,再加上國人超過三分之二的老年人有慢性病,其中風濕病或關節炎占比高,膝部慢性病影響老年人的活動力,更導致骨骼肌力控制力差、肌肉無力與步態不穩現象,因而增加跌倒的風險。

也有報導指出,美國超過51%的老年人跌倒是與上下樓梯相關,雖我國居住環境與美國不同,但依據衛福部在102年的調查報告指出,約有66.4%的65歲以上老齡人口,是居住於無電梯之透天厝或公寓,因此住宅樓梯對於高齡人口風險實不應忽略。

近年來國內多數家庭對於家中年邁者的照護方式,多採用原居住宅照護模式,超過半數以上高齡人口,因住宅空間配置原因,將會在無輔助設備自宅中進行垂直移動。對行動不便的老人,便利住宅垂直移動輔助技術將提供極大的助益。

無電梯住所的垂直移動改善方案,可再分為電梯、樓梯升降座椅與類電梯的垂直式移動技術等。住宅增設電梯需取得營建署的建照許可,過去欲取得公寓的電梯動工許可,需要百分之百住戶同意方能申請。

內政部營建署在2015年公告,五樓以下老舊公寓增設電梯,僅需過半數住戶同意,就可拿到建照動工,且政府補助電梯工程費用45%,輔助附帶條件是公寓要配合進行外牆整修拉皮等翻修。

雖營建署放寬公寓電梯動工建照的規定,但安裝電梯於透天厝或樓中樓住宅,仍具一定的施工困難度,而樓梯升降座椅與類電梯的垂直式移動技術,可提供不錯解決方案。樓梯升降座椅市面上存在所多的產品,產品初分為直線型升降椅與彎曲型升降椅,透過在樓梯安裝升降椅軌道,即可透過升降椅輔助垂直移動。

目前升降椅技術突破集中於裝置空間減少與收摺空間優化兩方面,相關應用如日本的Bishamon,此種樓梯升降椅展開不到50公分,收摺時僅24公分,適用於國內透天厝的狹窄樓梯。

類電梯垂直式移動技術,如美國Pneumatic Vacuum Elevators公司發明的真空氣動梭。原居住宅對長者具特殊意義與回憶,因此多數長者希望選擇以原居住宅養老,但多數住宅設計並不適合高齡者身體機能,特別是舊式公寓建築的樓梯設計。垂直移動輔助技術,可降低老年人因上下樓梯而跌倒風險,減少相關傷病問題。(作者是國家實驗研究院科技政策研究與資訊中心副研究員)

房屋長智慧 在宅醫療不是夢
2015-09-06 04:25:56 經濟日報 林品安、趨勢研析與前瞻規劃團隊
根據衛福部2013年老人狀況調查報告指出,有80%可自理及5%不可自理的65歲以上高齡人口皆傾向於自宅老化。即使是自己熟悉的原居住宅,老人會因視線不良、骨骼脆弱、肌力漸衰甚至認知障礙、記憶力衰退等,使原居住宅環境對其藏有重重危機。

統計資料指出,每年54%的老人中,有85%以上在家中發生跌倒意外,而光線昏暗與視線不良是主因。為降低忘記開燈而被物品絆倒的機率,室內可裝有自動感知、自動啟閉的照明設備。如美國Luna Lights就設置感測器,自動開啟移動路徑的地燈,達到道路指引、防範絆倒的功用。智慧照明除有安全防範功能,也能夠達到節能省電的效果,透過準確偵測與控制光源的啟閉,亦可省下至少25%的電力消耗。

衛福部在2013年統計65歲以上老人十大死因中,第九名是事故傷害,其中尤以跌倒在家中無人發現為首。

隨現在火紅的物聯網發展,更可將此事件的發生連結到子女手機,或是當老人跌倒但意識仍然清醒時,可按下穿戴式電子上的求救鈕呼叫救護車,讓老人本身對意外的發生有危機處理的能力,不至於因無人知曉而錯過最佳治療時機。這類穿戴式感測器在2011年時,美國就已經有24%的老人使用,且此趨勢仍在上升中。

日本Union Tool Co也在去年底推出聰明LED燈泡,這種感測器不需要穿戴,而是在燈泡內裝有高頻雷達,可量測人骨之間距離變化,得以判斷這個人是否跌倒,甚至可判斷此人是否仍有呼吸,同時可以立即傳送訊息給指派的人。此種燈泡可望將帶進260萬美元的營收。

目前歐美國家居家高齡者,普遍裝置多樣感測器於廚房火爐、冰箱門等處,這些偵測到的狀態,都會利用IoT傳到主機畫面顯示,讓老人可一次性瞭解家中狀況。

這類系統更可以與遠端子女接軌,倘若家中有失智老人意外離家的時候,警訊就會立刻在門打開的時候讓子女知道。

老人普遍行動能力下降而減少離開自宅尋求醫療,甚至渴望無須住院可老有所終。世界各地有超過1,200位醫療保健專業人士認為,人口老齡化造成醫療最大挑戰將會在2025年。

除日本推動醫生團隊親臨的「在宅醫療」外,美國更積極發展進行家中虛擬門診、遠端診療,其中將結合裝置感測器在臥床上以偵測老人脈搏、體溫,還有馬桶自動分析老人的排泄物等,這類資訊傳送至遠端醫療團隊,再透過視訊等方式進行問診,而達到可在自宅中享受醫療服務。此種醫療形式更可降低住院和治療成本。

高齡人口在原居住宅所需求的預防危險、處理危機、甚至升級到可在家享受醫療,將經由這些感測器搭配周邊及後續的反應機制,可提供解決路徑,讓自宅老化更安全且安心。(作者是國家實驗研究院科技政策研究與資訊中心助理研究員)

王范文華 當選UCLA基金會主席
2015-09-05 03:59:28 聯合報 記者丁曙/洛杉磯報導

近年來王范文華(左)和王文祥(右)夫婦積極從事慈善事業獲得多項表彰。 圖/王范文華提供
分享環保塑鋼門公司(Plastpro)創辦人兼執行長王范文華(Shirley Wang)當選洛杉磯加州大學(UCLA)基金會的下任主席,明年7月1日就任,任期兩年,將成為史上第一位領導UCLA基金會的亞裔婦女。
王范文華是台塑集團創辦人王永慶二房次子王文祥的太太。她3日接受本報專訪指出,UCLA基金會的首要任務是籌集資金,資助學生獎學金和助學金。基金會由社會各界代表組成,共同承諾幫助學校培養卓越新生代。

UCLA是一所公立研究型大學,目前擁有2萬9000名本科生與1萬2000名研究生,提供學士、碩士與博士總計337種學位課程,也是亞裔生的最愛。

本身是UCLA校友的王范文華指出,UCLA現行錄取政策主要看學習成績,不考慮族裔成分和家庭收入,有利於激發青少年用心向學,力爭上游。

自2008年起,王范文華就擔任UCLA基金會董事,也是百年籌款運動執行委員會委員。她和丈夫王文祥捐贈100萬美元設立一個基金會,支持來自中等收入家庭的學生和出國留學的學生。王文祥現任美國JM Eagle集團總裁,是全美規模最大的塑料管線製造商。

王范文華和王文祥還贊助UCLA亞美研究中心創立一個美中關係講座,研究美國和中國的相互關係。


友達、中華車 企業「優鮮」救小農
2015-09-05 03:59:26 聯合報 記者陳景淵、彭慧明/台北報導

中華汽車贊助小農,深入原住民部落尋找常被剝削的小農,直接由企業團購買農作,支撐小農在部落的經濟基礎。 圖/中華汽車提供
分享「小農的農作物、企業來救」,企業界主動認購國內小農農作物、扶植小農的例子愈來愈多。友達光電2008年推動「優鮮台灣」計畫,將小農食材送進員工餐廳、做成股東會紀念品。
無獨有偶,裕隆集團旗下中華汽車亦自2012年起,發動「送愛到原鄉」贊助小農,深入原住民部落尋找被剝削的小農,直接由企業團購買下,支撐小農在部落的經濟基礎。

友達為支持小農,先從員工餐廳做起,將在地或當季食材概念導入員工餐廳,如友達華亞、龍潭及龍科廠區的員工餐廳,均以在地生產、在地消費為採購原則,超過30%食材來自桃園當地。

友達自2011年起,每年向台中市后里區農會採購在地米作為股東會紀念品,5年來已累計採購約46萬公斤。同時建立員工團購平台,協助在地小農銷售當季蔬果,如7月水梨、9月文旦、10月火龍果等。

中華汽車至今則已認購尖石鄉甜柿、花蓮糖澄、六龜芭蕉、鶴岡文旦,還有蜜桃被賤賣的蜜桃奶奶等,亦發動員工團購,金額雖僅20萬元,但已是蜜桃奶奶耕作3年的收入。

中華汽車過去公益捐贈大多是捐車,員工參與感低,2012年從企業內部的「原住民文教基金會」發想活動,由於副董劉興臺本身愛種菜,常跟小農交流種菜心得,得知小農常會被中盤商剝削後,進而發想出鼓勵員工認購。

中華汽車並以企業資源支撐小農生計,去年7月起由企業認購,把部落裡面的有機蔬菜產地直送到汽車廠區,去年下半年就採購了5760斤有機蔬菜。小農蔬菜產地直送後,交到中華汽車的員工餐廳,一道菜只賣7元,員工也樂得花小錢,實質幫助台灣在地農業。

台灣生醫產業 無懼紅色供應鏈
2015-09-05 03:59:26 聯合報 記者楊筱筠/台北報導
證交所昨舉行產業發展趨勢以及前景座談會,討論關於生技醫療產業現況與展望,會中與會人士皆表示台灣生技醫療產業具有專利以及獨創性,「不會被中國紅色供應鏈打敗」。

昨出席產業發展趨勢以及前景座談會包括證交所總經理林火燈、普生董事長林宗慶、工業技術研究院產業經濟與趨勢研究中心副組長張慈映等人。

張慈映表示,台灣生技醫療產業是上半年出口中罕見維持正成長的產業,據統計上半年仍維持7%的成長率,主因來自台灣產業需求連動全世界,加上全世界先進國家人口紅利多半偏少,老年健康醫療需求愈來愈多。

張慈映表示,台灣相關產品是相對具有高成長潛力,例如上半年超音波及X光相關組件出口皆有成長。台灣生技醫療產業之所以不會被中國紅色供應鏈衝擊,主因包括產品有專利性,且相關關鍵零組件必須特別、「不能用便宜品替代」,「因為會影響到醫療產品的準確度,進一步影響到商品與公司品牌」,因此供應鏈相對穩定。

與會的業者代表都表示,台灣醫療器材產業具有其獨特性,加上老年人口增加,市場從2005年250億元到去年,已經達到1300億元,估計2025年可達到3兆。

業者代表表示,台灣產品生命周期長且相當精密實用,「賣了30年到現在還在賣的產品多的是」,且大陸、印度若要前來複製會牽涉專利法規問題,因此紅色供應鏈對台灣醫療器材幾乎是沒有影響。

證交所建議,台灣生技醫療產業仍要提升附加價值,並從品牌通路著手,讓生技產業結合電子資訊,利用雙引擎建立台灣生技醫療產業更穩固的國際地位。

張慈映表示,建議台灣生技醫療產業可以朝四方向前進,包括針對慢性疾病診斷偵測的體外診斷商品,因為科技產品過多直接衝擊到人類眼部病變的眼科,及微創手術與牙科等。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And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