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海加碼布局 亞洲冷藏運輸
2015-09-07 15:34:13 聯合晚報 記者黃淑惠╱台北報導
萬海(2615)積極搶攻亞洲區間冷藏、冷凍運輸商機,萬海也持續加碼布局,這次也參加第八屆「亞洲國際蔬果運銷展」(Asia Fruit Logistica)展覽,透過展覽積極搶攻國際蔬果運銷商機。

萬海指出,為了搶攻冷藏市場載運商機,今年也參加剛結束的「亞洲國際蔬果運銷展」,考量到中國及東協市場經濟興起,萬海在這次的亞洲國際博覽館,成為亞太地區唯一針對新鮮蔬菜水果及相關價值鏈的專業展覽。

萬海表示,冷藏運送的進入門檻高,冷凍櫃備有氣流、溫度、通風與濕度控制系統,可乘載適合零下40度至零上25度溫度環境的蔬果漁貨及肉類,運送過程皆經嚴密監控和把關,萬海在冷凍貨櫃方面有多年經驗,擴大參展爭取更多商機。

image
萬海(2615)積極搶攻亞洲區間冷藏、冷凍運輸商機。 圖/報系資料照
分享

豐興鋼筋盤價 本周降400元
2015-09-07 15:39:41 聯合晚報 記者廖賢龍/台北報導
豐興(2015)本周鋼筋盤價每公噸調降400元,主要反應國際廢鋼價格走低,國內廢鋼收購價上周四先行調降每噸300元,本周暫維持平盤。

豐興表示,美國貨櫃廢鋼報價每噸已跌破180美元,日本廢鋼報價也調降5美元以上;因此,上周四先調降國內廢鋼收購價,目前每噸約5000元,受到廢鋼原料價格下跌影響,也調降鋼筋價格至每噸12,000元。

豐興說,目前市況平穩,不像前兩、三周經銷商補庫存較為積極。

聚焦電競 博斯電玩台開台
2015-09-07 15:39:26 聯合晚報 記者鍾張涵/台北報導
台灣24小時專播電玩內容的電視頻道「博斯電玩台 HD」正式開台,由知名主播徐展元擔任台長,將全天候播出《英雄聯盟》、《星海爭霸2》、《戰車世界》、《A.V.A戰地之王》等電競比賽。徐展元指出,成立博斯電玩台,是希望能為遊戲及電競產業盡一分心力,讓電競選手持續發揮、為台灣遊戲產業爭光。

徐展元說,電競比賽已成為國際性運動比賽,2014年仁川亞運室內運動會電子競技更是正規賽事其中之一,台灣更拿下一銀一銅佳績;韓國的電競發展遠超過台灣,他希望藉由成立台灣第一個電競頻道,讓台灣遊戲及電競產業有朝一日能超越韓國。

晶華大拓點 重返亞洲首都
2015-09-07 05:02:50 經濟日報 記者黃冠穎/台北報導

晶華麗晶集團董事長潘思亮。 圖/經濟日報提供
分享晶華麗晶集團董事長潘思亮表示,集團將維持「輕資產」策略,尋找在香港、上海、東京或紐約擁有五星級飯店物業的策略投資人,掛上麗晶品牌,並透過重返亞洲首都、布局大陸市場和一帶一路新經濟體等三大策略,集中發展麗晶;在餐飲延伸現有優勢,成立餐飲集團統一管理。
晶華集團旗下有頂級奢華「麗晶/晶華」、人文五星「晶英」、風格旅店「捷絲旅」等三大品牌,布局橫跨歐洲、東南亞、台灣和大陸,在飯店業界具有指標地位,曾創下多個第一,包括:第一家併購國際品牌的企業、第一家辦理現金減資的上市櫃公司、第一家發展館外餐飲的飯店及全台飯店營業額排名第一。

近五年營收年成長均保持在一成左右,獲利率維持在17%至19%之間。

潘思亮說,晶華25年來歷經三次產業升級,包括早年的資本密集、2000年發展「重管理、輕資產」、2010年收購麗晶品牌;未來三年將會密集開出麗晶據點。以下是採訪紀要:

25周年願望 創台北新晶華

問:晶華今年25周年,對未來有何期許?

答:「晶耀華宇,典範薪傳」,希望晶華麗晶成為華人世界最受推崇的品牌,我最重要的任務則是擔任mentor(導師),從創業經營的角度,引導員工、業主不斷自我超越。

現在集團有80%營收、利潤來自台北晶華,但企業發展不會集中在一家飯店,隨著集團積極擴張,十年後台北晶華營收占集團比重將降到一半,20年後預計降到四分之一。

未來希望能夠在台北再打造一個類似台北晶華的據點,但這種機會可遇而不可求,所以最主要還是要加速國內外等其他市場的發展。

問:未來麗晶品牌主要發展策略為何?

答:麗晶主要有三個發展策略,最重要的是重新回到麗晶曾進駐的城市,會在印尼雅加達打響第一砲,目前曼谷、馬尼拉、吉隆坡、雪梨都在談,日本、洛杉磯、紐約也都有發展機會。

第二是大陸崛起,這是麗晶的新市場,現在有北京麗晶,接下來有西安、重慶、哈爾濱等地都會出現麗晶。

西安是一帶一路的起點,正好銜接第三個「絲路」策略,新經濟發展快速區域,無論是陸線或海線,未來希望一路從亞洲發展到歐洲。

image

圖/經濟日報提供
分享
三成功典範 快速批發攻陸

問:晶英、捷絲旅未來如何布局?

答:晶英屬於休閒飯店,下一步是往大陸發展。

晶英在台灣操作經驗豐富,具有領導地位,蘭城晶英是親子飯店、太魯閣晶英是純休閒飯店,台南晶英則是文化古都的人文販店,晶英這三個成功典範都可以複製到大陸,例如台南晶英適合西安等文化古都,太魯閣、蘭城晶英則搭上一胎化轉向二胎化政策的商機。 捷絲旅則朝向大中華、東南亞發展,策略會更有彈性,傾向找當地合作夥伴做「批發」,快速複製發展,五年內在亞洲有機會達到百家。

問:麗晶品牌目前整合狀況如何?

答:晶華旗下有麗晶、晶英、捷絲旅三大品牌,在2010年併購麗晶,現在調整到一個段落,但重點不是品牌調整,是人的調整。

一開始覺得麗晶是新加入的,應該獨立經營,但反而變成單打獨鬥,沒辦法發揮作用,這段期間晶華經營思維也產生改變,從前是直接經營,講求高效率、執行力,但麗晶是委託管理,需要去說服業主,溝通占了大多數,而這段過程的轉變,其實就是產業升級,國際企業和在地企業的行銷策略絕對不同,這段過程的轉型很艱難,因為台灣觀光產業年輕,缺乏「師」字輩的高手,也缺乏國際經營的人才,需要先和國外借將,再慢慢的深耕到國內產業。

迎戰國際強敵 打出特色牌

問:對喜達屋、萬豪等國際品牌紛紛來台有何看法?

答:這是正常的發展,北京麗晶的所在地就有50家國際五星級飯店,台灣相較之下還算少,國際品牌揮軍台灣是一個趨勢,然而「事在人為」,品牌對飯店發展有幫助,但人才還是重點,所以晶華經營績效一直是數一數二。

此外,國際品牌對國際客人才會有吸引力,這在二三線城市幫助有限,全球一直往特色產品的方向走,因此在發展上,國際品牌和特色產品,都很重要。

問:如何看待台灣觀光產業的未來?

答:台灣飯店的住房率肯定會衰退,而且會繼續衰退,但每個產業都有領導者,這些領導者無論景氣好壞,經營成績都非常好,晶華擁有品牌、人才優勢,也一直進行產業升級、國外發展,所受的影響自然遠低於只在台灣有據點的業者。

台灣這幾年國際觀光人數每年都以百萬人次增加,許多業者在兩三年前市況最好時才開始大量投資飯店,並在這兩年陸續開出,供給突然大增肯定會對產業造成衝擊,從前是供不應求,未來幾年則是供過於求,但還不至於崩盤。

這是自由經濟市場的產業循環,任何產業都一樣,等供過於求後大家才會停止再蓋新飯店,只是幾年供需回到平衡,大家又會開始蓋飯店。

台灣業者一直都有一窩蜂的心態,如果做決策的時機點在產業循環的高點,等到飯店開幕就可能是產業循環往下走的開始。

問:晶華如何因應產業循環走向下坡?

答:公司經營的短中長期策略都不一樣,要考量景氣的循環。

晶華在國內外都有布局,品牌橫跨高端豪華、特色品牌、風格旅店,由於景氣循環在不同區隔的市場不同,有時是五星級飯店過剩,有時是一般旅館過剩,晶華布局是全面化,在不同市場均有著墨。

目前台灣流行更有特色的民宿,並且面臨著新敵人AIRBNB(國際短租房網站)的崛起。

為此,晶華將會針對不同的機會點、市場來做調整,但最終還是回歸人才庫的經營。

找大師授課 培育百名菁英

問:晶華如何因應國內產業迅速發展的人力需求?

答:飯店業最需要人才,因為國內產業發展太快,造成「高階經理人空洞化」,總經理、高階經理人出現斷層,加上台灣經營人才太優秀,大陸、東南亞等地都在挖角。

因此晶華去年啟動「挑戰總經理」計畫,邀請康乃爾、政大等教授前來授課,目標兩年內要培育百名專業經理人。

台灣觀光業從過去的每年300萬人次到現在上千萬人次,產業需要不同的經營典範,國外有許多經驗可供借鏡,而提升經營團隊,把對的人放在對的地方,是我個人最重要的任務。

台灣該有的人才都在,但如何進行人才整合是個課題,晶華已經啟動國際人才整合計畫,這過程是痛苦的,但是值得。

問:目前全球經濟出現疲態,如何揮軍國際主要城市?

答:晶華希望尋找在香港、上海、東京或紐約擁有五星級飯店物業的策略投資人,掛上麗晶品牌,這是最重要的策略。

景氣循環往下走,進而影響亞洲地產,這種情況在未來幾年是很有機會發生,但是晶華的策略還是輕資產,希望找到保險公司、地產基金等策略夥伴,也就是飯店硬體的持有者,由他們購置物業,再委託晶華管理,成為策略投資者。

現在希望以80年代麗晶的發跡模式,和國際型飯店開發商、國際型投資機構等策略投資人分工,未來晶華不可能單打獨鬥,一定要結合國內外資金,共同收購低價的五星級飯店標的。

問:是否因此晶華最近幾間新飯店的合作夥伴都是地產開發商?

答:晶華和其他飯店業者最大的差異就是以「綜合體」為主。例如台北晶華開創全世界飯店內最大的精品商場,好處是有固定資金收入,降低資金負擔。

晶華在黑山港、雅加達的綜合體則是飯店配合地產銷售,掛上麗晶豪宅,以房地產物業銷售資金來蓋飯店,降低回收年限,減少資金壓力。綜合體不只存在晶華的基因,也是發展策略,這樣的合作關係對業主才比較貼心,「將心比心」不只運用在飯店服務,經營業主的關係也是如此。

問:晶華未來在餐飲有何重要布局?

答:晶華餐飲策略說穿了就是「優勢延伸」,台北晶華的牛排館延伸到台南晶英、信義誠品,晶華希望將成功的餐飲概念延伸到管理的飯店,因此在重慶、西安等據點也會有自助餐、牛排館和中餐廳。



image

晶華潘董,熬過陣痛 找回初衷
2015-09-07 05:02:51 經濟日報 記者黃冠穎/台北報導
「晶華,是父親(潘孝銳)的委託」,晶華麗晶集團今年25周年,董事長潘思亮感性的表示,過去25年,世界變得不少,思惟在演變,晶華也不斷的在適應環境,但在不斷變化的世界中,最重要的是找回初衷,找到不變的真諦,才能知道為何而戰。

晶華是台灣飯店業龍頭,近年營收、獲利均稱霸業界,潘思亮卻認為,經濟利益不是經營晶華的初衷,當初這入飯店業是為了救這家公司,怕出事影響員工生計,也是父親的委託。

「如果這間飯店和父親無關,我不可能在飯店業,一定是在金融業或投資業」,潘思亮說,他希望將麗晶發揚光大,是出於對人的因素,要對同仁、對父親、對品牌創辦人,及在這個品牌所有工作的人有所交代;無論談的是飯店、品牌或企業經營,最終還是回歸到人。

他表示,晶華如今的成功,歸功於過去25年一次又一次痛苦的轉型蛻變。

即使是在最艱困的2003年,潘思亮仍堅持不裁員,晶華員工也將創意發揮到極致,推出飯店辦公室專案、豪宅深層清潔、高檔便當外送等開創性的做法,力保晶華全年沒有虧損。

潘思亮表示,當時種下發展館外餐飲的契機,晶華發現不一定要在飯店內才能做生意,這開啟了晶華另一波的擴張,

2010年晶華收購麗晶品牌,晶華的思惟又再度「被迫」向前推了一步,潘思亮說,以前都是自己直接經營,現在卻要說服業主來委託管理,前者重視執行力,後者重視溝通力,這兩者對國際企業一樣重要,缺一不可。

經過五年的營運調整,「新麗晶」陸續開花結果,黑山港、雅加達、重慶、西安、哈爾濱等地的布局陸續展開,未來,潘思亮希望自己多做一些coaching(教練)工作,擔任mentor(導師)的角色,帶動晶華持續升級,迎接國際級的挑戰。

常在法律事務所 屹立半世紀 專業第一
2015-09-07 05:02:52 經濟日報 記者 吳父鄉、李淑慧

常在國際法律事務所歡慶50周年,主持合夥人林秋琴(左二)率領常在團隊與常在創辦人蔡中曾夫人蔡孔如明(左三)、與蔡中曾之子蔡崇信(右三)一起舉杯慶祝。 記者徐谷楨/攝影
分享
常在國際法律事務所50周年,旗下律師群將執業所遇到的問題與感想集結成書。 圖/經濟日報提供
分享常在國際法律事務所今年9月3日慶祝成立50周年,從1965年到2015年,常在歷經50個寒暑,見證了台灣政治、司法、經濟和各方面急遽的變動,並以提供全方位及高品質的法律專業服務為客戶解決問題。
常在主持合夥人林秋琴表示,常在50年來兢兢業業接受挑戰,見證台灣經濟發展,西方有不少百年的律師事務所,期許常在也能用專業、正直、同理心,在法律界深耕。

常在上周四(9月3日)舉行成立50周年慶祝會,現場貴賓雲集,包括前司法院長賴英照、前行政院長陳冲、阿里巴巴集團執行副主席蔡崇信以及多家上市櫃公司領導人、外國工商業代表均到場祝賀,由此也可看出各界對常在的支持。

常在國際法律事務所於1965年由蔡六乘律師及蔡中曾律師父子所創立。蔡六乘律師於1930年代已是上海知名律師,更是蔣宋美齡的法律顧問。

蔡中曾是美國耶魯大學法學博士,他從美學成歸國後,於1960年間擔任行政院美援運用委員會法律修編籌劃小組主任及顧問,負責起草獎勵投資條例、動產擔保交易法等重要財經相關法規,對台灣後來經濟發展影響甚鉅。

延攬人才 擴大合夥組織

蔡中曾於1965年開始與父親共同執業後,廣泛吸收留美人才,提供外商在台投資法律顧問服務,他深切體會延攬人才的重要,在1982年對外開放合夥制度,吸收哈佛法學博士黃慶源律師等人為合夥人,1992年再吸收林秋琴、朱麗容、劉語安等人為合夥人,合夥組織不斷擴大。

早期常在合夥人原多為留學英美,熟諳國際商務的律師,配合國內經濟發展、訴訟服務需求擴增,近十年來,多名法官、檢察官也加入常在成為合夥人,以過去多年法院法官及檢察官經驗,提供客戶處理訴訟案件不同的思考方式。

為進一步服務日本客戶,常在近年延攬多名日語流暢、留日歸來的律師,並積極參與台日經濟文化的交流。

林秋琴表示,常在是台灣最久的合夥組織,有最好的架構與人才,並且是國內最大國際法律事務所之一,代表性案件不計其數。舉例來說,常在是最早協助客戶成功取得民事法院准予假處分、禁止專利權人不當行使專利權的事務所,林秋琴說,「我們做了很多領導性的案子」。

常在以創造這些司法先例為榮,公平會第一個認定專利授權違反公平交易法案件、及智慧局第一個藥品專利強制授權案件,都是常在法律團隊努力的成果。

評鑑績優 獲得外商信賴

常在在60年代到80年代協助國外著名企業,如可口可樂公司、通用汽車公司、Philip Morris、Sea-Land、UPS…來台投資,並處理外商公司在台法律事務。當時常在的外商客戶占了九成以上。

隨著國內經濟發展,90年代開始,配合國內企業上市及對外發展需求,常在逐步發展對國內企業的服務,時至今日,常在國內外客戶已各占五成。

常在所提供法律專業服務,包含各領域企業需要的法律諮詢、顧問服務及爭端解決及個人遺產規劃與信託。在併購、智慧財產權、金融市場、反托拉斯法及爭端解決領域,獲得國際評鑑團體無數次台灣區最佳律師事務所美譽。

林秋琴說,常在50周年歷史,她參與了30年,11年前成為主持合夥人,努力延攬各種人才,「大家都覺得律師事務所很競爭、超時工作,但常在鼓勵的是工作與生活的平衡,強調精緻與專業,有效率的工作、不是加班」,她很慶幸的是常在也是一家幸福企業。


2015年常在國際法律事務所全體業主合夥人與資深顧問合影。 常在/提供
分享
司改可從司法人員態度著手


常在法律事務所主持合夥人林秋琴。 圖/經濟日報提供
分享常在國際法律事務所主持合夥人林秋琴說,司法改革不妨從司法人員的「態度」著手,另外,勞基法矯枉過正,恐怕扼殺了台灣人才的國際競爭力。以下是採訪紀要:
問:台灣司法該如何改革?

答:除了司法判決品質還有改進空間外,司法人員的態度,也有必要更「接近民眾」,要有更多同理心。台灣法院給人的感覺是冰冷的,法官或檢察官態度的改變只需要一念之差,人民希望從事司法工作的人能更有「同理心」;就像期待醫療人員能視病如親。若法官也能以同理心體恤走進法院的人,就是很大的進步。

問:台灣法官養成過程還有什麼改善空間?

答:在台灣要當法官,基本上就是透過司法官考試,大部份司法官缺乏足夠社會經驗或為官以外工作經驗,以致於比較難以體會一件事的不同角度。這也是老百姓對司法有時不信任的原因之一。政府應該一方面給予法官更多的資源,合理的工作量,另外也思考如何補強法官經驗也很重要。

問:台灣現行法規對服務業規範,是否存有問題?

答:去年4月1日,律師也納入《勞動基準法》,這意味著律師必須上下班打卡,這其實是不了解律師專業,以致影響律師正常工作。比方說,《勞基法》通過後,受僱律師就不可能奉派去紐約開會,因為經過十幾小時的長途飛行,飛機還沒落地,這名受僱律師就已經超時工作了。

又譬如為了一椿國際併購案,可能得安排一場台灣、美洲、歐洲、亞洲能夠同時召開的電話會議,因時差關係,可能會排在台灣晚上11點。但礙於《勞基法》所限,受僱律師就不能參加。如此年輕一輩的律師,要如何培養國際經驗?

把專業或自由業當成藍領勞工來保障,很不切實際,也製造不必要的行政負擔。國際上未聽聞律師需打卡或管制工作時間的,政府在立法的當下,應重新思考類似的行業適用勞基法對國際競爭力的反效果。

常在蔡家父子檔 老上海vs.耶魯派
2015-09-07 05:02:52 經濟日報 記者 吳父鄉
半個世紀前,曾闖蕩上海灘的蔡六乘律師,與留學美國耶魯大學的兒子蔡中曾律師,這對父子檔一同在台北市中山北路成立法律事務所,事務所英文名就分別以上海話及國語發音的「Tsar & Tsai」,意謂著父子傳承,中文名稱就取諧音為「常在」。

「常在」除了諧音,也代表蔡氏父子永續經營,及隨持提供客戶專業可靠服務外。另一層意義,則是蔡氏父子皆為虔誠的基督徒,有「主恩常在」之寓意與祝福。

常在主持合夥人林秋琴律師指出,被事務所同事稱呼為「大蔡」律師的蔡六乘,曾擔任過蔣宋美齡的法律顧問,是眾人眼中的翩翩君子,講話不急不徐,頗有當年上海士紳的風範,即便到了台灣,仍以老上海的方式,稱呼總機為「門房」,會計為「帳房」。

合夥人朱麗容律師則回憶,她見過高齡93歲的「大蔡」律師,親自出馬替某外商紙業公司打官司,不僅思路清晰,精神令人欽佩。

若說「大蔡」律師留給常在的是「精神」,那麼人稱「小蔡」的蔡中曾,便是替常在建立了制度與邁向國際化。頂著耶魯法學博士光環的「小蔡」律師,替常在延攬了許多留美人才,提供外商在台法律服務。據悉,美商Johnson & Johnson便是常在的第一個外商客戶,其中文名稱「嬌生」就是其取的,最終成為家喻戶曉的醫療保健產品品牌。

泊車小弟賣燒肉 壁咚炒高業績
2015-09-07 05:02:53 聯合報 記者陳景淵/台北報導

約克燒肉店總經理邱皇翔點子多,強打用餐女客能由店內型男「壁咚」一下,火速炒高知名度。 記者陳景淵/攝影
分享頂級燒肉餐廳戰開打,不讓老乾杯、大腕專美於前,位在北市金山信義路口,原本老字號浙江菜寧福樓撤下招牌,改掛上「約克頂級燒肉店」,開賣不到一個月,業績衝到500萬元,還強打用餐的女客能由店內三位型男「壁咚」一下,火速炒高知名度;不過,這家來勢洶洶的燒肉店老闆邱皇翔竟是出身KTV泊車小弟。
「台灣有錢人還是很多,重點是要不要花」,邱皇翔觀察市場多年,評估後切入高端燒肉市場,平均客單消費高達近2千元。

image
圖/聯合報提供
分享約克頂級燒肉店主打頂級燒肉餐廳中「食材最頂級的」,例如牛肉全部都是選自澳洲9+等級以上,空運冷藏來台,一到台灣就送進入餐廳的熟成室,約經60天熟成才端上桌,因此烤過後,口感更嫩、風味更濃。
不只食材成本比別人高,擅長「網路媒體行銷」的邱皇翔,更大膽推出業界首見的「型男壁咚」服務,只要型男往牆上伸手拍一下,圍住女客並對其告白,往往都令女客臉紅心跳,更成為其他客人拍照瘋傳臉書的賣點。

「網路的傳播速度太快,一下子大家都知道有家燒肉店有型男壁咚」,邱皇翔直言,從事餐廳多年經驗累積,除了好吃,餐廳要紅還是要有很強的宣傳,他更預言,不會只照顧到女性客人,接下來還會推出「正妹團」,但是不是玩壁咚這招,要先保密。

約克頂級燒肉店共有三名股東,邱皇翔主要負責營運,其他兩名股東為建商,負責選址展店,中期規劃是展店至5家左右時,屆時總營收約可達5億元,將IPO上市,成為餐飲類股新秀。

邱皇翔今年42歲,在餐飲界打滾17年,在火鍋餐廳闖出名號,早期開津饌火鍋店,近年在西門町開「瘋麻辣」火鍋店,在餐飲界小有名氣。但邱皇翔竟是出身KTV泊車小弟。

邱皇翔說,他退伍時國內KTV火紅,客人多到每天排隊進去等著唱歌,於是他應徵進去當泊車小弟,令他感到意外的是,當時泊一台車客人小費一給就是一兩百,再加上KTV的薪水,每個月領超過13萬元,他幹了7年累積第一桶金後,決定創業開餐廳。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And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