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擁抱難民 得砸110億美元
2015-09-07 04:09:14 經濟日報 編譯林昀嫻/綜合外電

德國媒體報導,當局為照顧難民所須支出的費用可能高達100億歐元(110億美元)。 彭博資訊
分享德國當地報紙報導,當局為照顧難民所須支出的費用可能高達100億歐元(110億美元),為去年照顧難民所花費的四倍。儘管今年預期將有80萬名難民湧入德國,總理梅克爾表示,仍會致力於國內預算平衡。
法蘭克福匯報(Frankfurter Allgemeine Zeitung)報導,若以去年當局對20.3萬名難民的支出來估算,隨著抵達德國的難民人數衝上空前新高,當局照顧難民的花費可能達100億歐元。

儘管如此,總理梅克爾說,德國能在不增稅、不損及預算平衡的目標下,處理好難民和移民的問題,「我們不會增稅,且仍會在不增加新債務的情況下,致力達成預算平衡的目標。」

德國財長蕭伯樂表示,將尋求追加今年政府預算,作為照顧難民的支出,預定11月通過明年預算前,決定這項支出的數目。他在土耳其G20財長會後,不願透露明年德國納稅人所繳的錢將有多少會用在照顧難民,只說還可再挪出一點。德國今年稅收高於預期。

報導指出,德國政府調高申請難民庇護的整體人數預估前,已先撥出56億歐元,收容約45萬名難民。當局估計,地方層級行政單位對每位難民的照顧費用約1.2萬至1.3萬歐元,其中包括庇護申請期間所先支應的住宿、飲食、醫療照顧和每月143歐元的零用金等費用。

區域級行政單位則需要5億歐元雇用額外教師,聯邦級負責移民問題的單位,則需雇用2,000名人員處理移民和難民事宜,同時需額外警力支援。

各級政府單位各自需承擔的費用,須於本月24日前定案。

袖手旁觀「可恥」 波灣富國被批
2015-09-07 04:09:14 世界日報 要聞組/綜合5日電
敘利亞內戰迫使400萬人逃離家園,當歐洲諸國為救助難民爭論不休之際,鄰近敘利亞的五個波斯灣富國包括沙烏地阿拉伯、阿聯酋(阿拉伯聯合大公國)、卡達、科威特及巴林,儘管語言宗教相通,卻竟連一位難民都沒有收容過。國際特赦組織狠批五國對難民袖手旁觀,做法可恥。

英國「每日郵報」報導,逃離敘利亞的難民,190萬人住在土耳其的難民營,110萬人在黎巴嫩,逾百萬人分布在約旦、伊拉克和埃及,但這些國家都受「伊斯蘭國」(IS)威脅,迫使難民偷渡歐洲。今年至少13萬難民偷渡到歐洲尋求庇護,3000人在怒濤中慘死。

被轟「零難民」的波斯灣五國,都沒有簽署1951年聯合國「難民地位公約」,五國捐款支援接收難民國合共不足10億美元,美國捐款是五國的四倍。這些國家卻大都資助敘利亞叛軍及伊斯蘭武裝派系打內戰,更令國際社會不齒。

據報導,在中東約旦等國為難民供應食物的聯合國機構因經費不足,正大幅削減糧食配額。聯合國世界糧食計畫署(WFP)說,經費拮据下,今年在中東對敘利亞難民發放食物券的配額,已從210萬人減至140萬人。

WFP警告,即使已削減配額,援助中東敘利亞難民計畫至11月還缺少2億餘美元經費,至今無人願意出錢。就算有食物券,住黎巴嫩與約旦城市的難民每人每月最多僅拿到約15美元配額。

國際特赦組織表示:「波斯灣國家在展現同情及分擔責任的表現,實在駭人驚聞,真是可恥。」阿拉伯專家卡西米說:「波斯灣國家是時候改變收容敘利亞難民政策了,這是合乎道德、倫理及負責任的一步。」

路透專欄/歐洲移民潮的危機與轉機
2015-09-07 04:09:13 經濟日報 佛利(John Foley)、泰勒(Paul Taylor)
經歐洲當前的移民浪潮顯然已經失控,不僅場面令人怵目驚心,心生憐憫,而究竟該如何處理也益發複雜;同時對歐洲的財政,將造成長達一個世代的考驗。歐洲的高報酬固然吸引新移民,但對目前生活舒適的歐洲國家卻造成威脅。歐洲國家究竟該防堵新移民流入所引發的競爭態勢,還是設法使所有人都能各蒙其利,問題同樣複雜。

儘管歐盟目前經濟成長率僅1.3%,失業率高達9.5%,但對於逃離敘利亞等「戰區」的苦難民眾,及一些為尋找更佳工作機會的經濟型移民而言,繁榮的歐洲對他們都深具吸引力。儘管兩種移民的動機不同,但卻難以區分開來。斯洛伐克總理費科表示,他相信95%的移民是基於經濟動機,而非因為政治因素。

從財務角度來看,一些高報酬率的產業容易因移民增加而使競爭升高,因而引發現有業者的疑慮。斯洛伐克便是抱持此種思維邏輯;從2000年之後該國人口幾乎沒有增加,但同期間工資平均每年卻提高2.6%,相當令民眾滿意。

但儘管有經濟上的顧慮,關閉邊界卻並非最佳的作法。例如法國曾大力保護本國的乳酪業及網路視訊業,並對能源業提供高額的減稅,便付出重大代價。英國及德國則允許投資及企業併購更加自由,並讓經營不善的企業倒閉,經濟表現因而較佳。

選民及政治人物對移民的憂慮,遠比投資人更為複雜,因為他們還考慮到文化認同及生活空間等層面。但他們所擁有的選項卻相同:不是關閉邊界,就是與移民共生。匈牙利在塞爾維亞邊界興建圍牆以阻絕移民,絕不可能成功;德國總理梅克爾的作法可能較佳,她雖呼籲歐盟所有會員國分擔財務壓力,但同時要求德國民眾對移民採取更開放、更有彈性的作法。

接受移民對歐洲而言絕非有弊而無利。新移民能夠提升歐盟的服務業及企業財務,創造更大的經濟效益。移民危機固然可能造成經濟分裂,並使政治極端主義升高,但如果各國領袖的視野能夠超越仇外的心態,則引進移民也能促進生產力提升,使經濟更加堅實。

(John Foley與Paul Taylor分別是路透的專欄作家與歐洲事務編輯/編譯任中原)

確認可離開匈牙利 難民喜極而泣
2015-09-07 04:09:13 世界日報 編譯張大順/綜合5日電
連日來在匈牙利布達佩斯火車站滯留的敘利亞難民,在獲准可搭乘巴士前往奧地利,均難以置信,許多難民在確認可離開匈牙利的難民營後,喜極而泣。

在布達佩斯主要火車站前打地鋪的成千上萬難民,許多人見到匈牙利政府派出的巴士,起初仍半信半疑,因為先前已有難民搭上當局聲稱要前往奧地利的巴士,最後卻駛至匈牙利的難民營。

很多難民擔心又是匈牙利當局的另一場騙局。來自敘利亞的難民阿里(Ali)在徒步人群中見到巴士駛來,他質疑說:「這次是誰負責組織?匈牙利人嗎?」他最後表示:「算了,我還是繼續沿著公路行走。」

不過,在最後幾輛巴士在清晨近5時抵達時,難民已被大雨淋得全身濕透和疲憊不堪,而無力再擔憂任何的政治動機,而紛紛擠上巴士,沒占到座位者則在走道上席地而坐,連巴士車門旁的階梯上也坐滿難民。

大多數難民在上車不久,幾乎都因累倒而睡趴了,也有難民呆滯望著窗外。有些難民在確定巴士真的要駛往奧地利之後,則露出難以置信的笑容。

給一個家…歐洲總動員
2015-09-07 04:09:12 經濟日報 編譯 林昀嫻
富豪提供避難所

芬蘭總理、科技富豪西皮萊(Juha Sipila)表示,將提供位在西部肯佩萊鎮的住家給難民棲身,明年初起便可入住。西皮萊表示,自己除了政府官邸的住處,在首都赫爾辛基附近還擁有另一棟房子,因此目前很少居住在肯佩萊鎮的住處。

埃及億萬富豪、電信商Orascom TMT執行長維里斯則表示,願意向義大利或希臘買下一座小島,給難民一個新家,價格「沒上限」。

教宗呼籲每個教區收容一戶難民家庭

天主教教宗方濟各呼籲歐洲每個教區、信仰社區、修道院和聖堂要各收容一戶避難家庭。

英國同意收容難民

當局預定收容1.5萬名難民,並預料於下月重新展開對恐怖組織伊斯蘭國的空襲。財長奧斯本表示,將運用部分國外援助預算,金額約占其國內生產毛額(GDP)的0.7%,以資助當地行政單位收容難民的支出。

8,500名難民湧入奧地利

奧地利政府已在奧匈邊界架設臨時庇護所。當局表示,約8,500名難民已抵達維也納西火車站,另逾7,000名難民則繼續往薩爾斯堡和德國邁進。

難民問題將列G20議程

土耳其副總理伊馬茲表示,中東與北非難民湧入歐洲的人數前所未見,全球20大經濟體(G20)將於11月在土國西南部度假海港安塔利亞召開高峰會時,會將難民問題列為主要議程。

歐洲難民有解 德奧開大門
2015-09-07 04:09:10 世界日報 要聞組/綜合5日電
image

敘利亞男童溺斃悲劇後,歐洲許多城市都表達歡迎難民,圖為布魯塞爾市區新難民營區。 記者蕭白雪/攝影
分享
匈牙利政府連日阻擋難民不成,決定派100多輛巴士,把難民送到奧地利邊界。奧地利政府說,已與德國達成共識,暫時擱置歐盟都柏林原則,不要求難民在首先抵達的歐盟國家登記,而是開放邊界讓難民入境。

在奧地利邊界,難民從匈牙利巴士下車,排成一長串人龍,走進奧地利,從人道救援工作者手中拿到水果和飲水。他們因徒步已久,滿臉倦容,還被雨水淋濕,難民裹上毛毯或睡袋禦寒,許多人還抱著熟睡的幼兒。

奧地利警方說,已有6000難民入境。德國警方預計,5日會有1萬難民從奧地利搭火車專車抵達德國南部大城慕尼黑,其中第一批450人已經到達。當一列載有約450名難民的特別火車抵達時,德國民眾鼓掌並給他們糖果以示歡迎。

德國總理梅克爾說,德國可以在不增稅和影響預算的情況下應付新抵達的難民潮。

抵達奧地利首都維也納的敘利亞難民穆罕默德說:「來這裡真高興,我們還要繼續到德國。」一名不願具名的難民說:「匈牙利對難民真糟糕,歐盟該把匈牙利趕出去。」

在匈牙利首都布達佩斯火車站滯留的大批難民4日晚間被巴士載走後,又有新一波難民湧入,但開往西歐的列車仍停駛,數百人決定仿效前一批徒步離去的難民,徒步170公里到奧地利邊界。匈牙利政府說,難民專車僅此一次,下不為例。奧地利國營鐵路公司OeBB說,已為難民加掛車廂、加開特別列車,總共增加4600個座位。

image
匈牙利政府5日派巴士將布達佩斯東站的4500名難民載到邊境,讓他們徒步進入奧地利,再轉搭火車入境德國。一位小女孩坐在爸爸肩上,開心比出勝利手勢。(路透)
分享

前進戰亂區 世展會送米
2015-09-07 04:09:10 聯合報 記者馮靖惠/台北報導
台灣世界展望會表示,約有兩百六十萬名敘利亞兒童因戰亂長期失學,除發起「難民兒童教育方案」,培訓難民中的知識分子成為老師,台灣愛心白米也預計十一月出發接濟難民。

自二○一一年敘利亞內戰爆發後兩個月,世展會即投入人道救援,在敘利亞及鄰國黎巴嫩、約旦提供糧食、飲水、庇護處及生活物資,更協助流離失所的難民兒童接受教育,安排遊戲與活動陪伴,累計服務超過一百七十萬人次。

民眾可透過「飢餓三十」加入救援行列,劃撥帳號15752467,戶名台灣世界展望會,註明「飢餓三十—救援敘利亞難民」,或利用世展會網站www.worldvision.org.tw捐款。

中華民國紅十字會總會表示,今年二月也發動「敘利亞戰亂難民賑濟勸募」計畫,共募得一千三百多萬元,由紅十字會暨紅新月會國際聯合會就地採購食物包、柴油灶發放給難民。

俄增兵敘利亞 難民潮恐擴大
2015-09-07 04:09:09 聯合報 編譯田思怡/綜合報導
幾十萬敘利亞難民湧入歐洲,使得打了四年多的敘利亞內戰再度成為焦點,路透報導,敘利亞和談失敗的癥結在於俄國和伊朗仍堅定支持敘國總統阿塞德,俄國最近更準備增兵敘利亞,美國國務卿柯瑞警告俄國勿輕舉妄動。

專家說,目前看不到終結敘利亞內戰方案,最大障礙是列強對阿塞德去留僵持不下。

在各路反抗軍和「伊斯蘭國」(IS)的瓜分下,阿塞德政權掌控的領土不到五分之一,連他的盟友都承認,他不可能贏得這場戰爭,但俄國和伊朗找不到能維護兩國在敘國利益的替代人選,仍堅定支持阿塞德。

敘利亞一名軍官透露,俄國最近的軍援「大躍進」,包括提供武器和訓練。紐約時報報導,據美國情報分析,俄國派一支先遣部隊到敘利亞,運送可供數百人使用的組合屋到敘國港口城市拉塔基亞附近機場,甚至運去一座移動式的飛航管制塔台。

美國國務卿柯瑞五日與俄國外長拉夫洛夫通電話,表達美方的關切。他表示,若報導無誤,俄方的行動「可能升高衝突,犧牲更多無辜生命,擴大難民潮,並增加與敘利亞境內反伊斯蘭國聯軍發生衝突的風險」。

IS在敘利亞占領大片領土,使情勢更複雜。俄國和伊朗認為,阿塞德若下台,敘國政權就會瓦解。美國也認為,敘國政權快速瓦解對IS有利。中東專家塔伯勒說:「這是個難題,阿塞德若立刻下台,對IS是一大助力,他若不下台,敘利亞統一無望。」

阿塞德看準西方希望與他聯手對抗IS,美國首要目標是打垮IS,而非推翻阿塞德,但美國仍認為阿塞德是內戰根源之一。雖堅持阿塞德須下台,但未說出時間和方式,不排除在他仍在位時組過渡政府,但反抗軍不可能接受這種安排,敘國內戰依舊無解。

德國人為何歡迎難民…為納粹贖罪
2015-09-07 04:09:08 聯合報 編譯李京倫/報導
image
邊境難民營奧地利與德國五日開放邊境接納難民,在匈牙利邊境城市勒斯凱的難民營,許多人準備前往德國。 路透
分享日前數千難民困在匈牙利首都布達佩斯時,許多人強烈要求匈牙利政府讓他們繼續西行到德國,當他們終於搭上難民專車前往奧地利邊境時,許多人高舉德國總理梅克爾的照片。難民喜歡德國,是因為德國比其他歐洲國家更歡迎他們,不少德國民眾歡迎難民,是想為二次大戰期間納粹的暴行贖罪,商界的動機是想補足技術勞工缺口。
芬蘭總理席比拉說,願意提供度假屋給難民住。數千奧地利人響應社群網路號召,開車到匈牙利接難民入境。但德國社會更進一步,普遍歡迎難民。

三日公布的民調顯示,高達八成八的德國民眾不是已經捐款或捐衣服給難民,就是願意這麼做,六成七說願意當志工服務難民;僅有三成三民眾說,德國應該少收些難民,三成七對德國目前收容的難民數目感到滿意,二成二主張收更多。

德國「每日鏡報」寫了一篇文章,告訴讀者如何收留難民。從發行量龐大的八卦報「畫報」到公共電視台,德國媒體都傳達包容難民的訊息。

德國媒體預估,今年德國政府將耗費一百億歐元收容八十萬名難民,相關花費包括臨時住處、三餐、醫療照護與發給難民每月一百四十三歐元(約台幣五千元)零用金。政府還要額外聘用師資教導難民德語及提供職業訓練,也必須增聘大批公務人力支援移民、難民事務及增加警力。

上月起,德國政府暫時擱置「都柏林原則」,不把敘利亞難民遣返回他們首先抵達的歐盟國家,等於同意讓絕大多數成功到達德國的敘利亞難民留下。向德國申請庇護的敘利亞人,八成七獲准。

華盛頓郵報訪問在慕尼黑車站迎接難民的民眾,為何熱情歡迎,多數人說想彌補德國以前暴行。六十九歲的大樓清潔工施里福說:「多年前我們在戰爭中造成非常多的傷痛,侵略別國,還做了很多可怕的事,該是我們療癒別人傷痛的時候了。」

商界領袖也呼籲政府,要善用難民填補技術勞工的缺口。德國人口快速老化,出生率又低,德國雇主協會總會估計,德國還缺十四萬名工程師、程式設計師與技術人員。德國工業聯合會會長葛里洛說:「如果政府能讓他們快速進入勞動力市場,我們會給他們工作,這對我們也有利。」

梅克爾開綠燈 逾萬中東難民抵德
2015-09-07 04:09:06 聯合報 編譯田思怡/綜合報導
image
大批難民五日抵達德國中部薩爾費爾德火車站,一名女童開心的高舉「德國我愛你」字樣紙板。 美聯社
分享匈牙利四日開放邊界,讓中東難民前往奧地利和德國之後,逾萬名難民在五日和六日抵達奧地利和德國城市,其中約一萬兩千人去了德國巴伐利亞邦首府慕尼黑,難民在車站受到當地民眾的熱情歡迎,但巴伐利亞邦執政的保守聯盟卻砲轟總理梅克爾對難民開綠燈,是「釋出錯誤的訊號」,梅克爾六日召開政府內部會議,商討難民危機。
大約六千八百名難民五日搭乘免費的高速火車抵達慕尼黑,六日估計又湧入五千多人。難民一下火車看到當地民眾舉著歡迎的氣球、奉上糖果,並送給兒童玩具,許多難民感動落淚。

卅二歲的敘利亞難民默罕莫德的眼裡閃著淚光:「這裡的人待我們真好,把我們當成人來對待,不像在敘利亞。」

守在法蘭克福火車站的民眾徹夜高呼:「讓我們大聲說,清楚地說,我們這裡歡迎難民。」

但梅克爾所屬的基督教民主聯盟在巴伐利亞邦的姊妹黨基督教社會聯盟,不滿梅克爾沒和各邦商量,就決定收容這麼多難民,並批評是「錯誤的決定」。

梅克爾五日與匈牙利總理奧班通電話,商定上周末對難民開綠燈是例外,僅此一次,之後要執行歐盟的都柏林協定,也就是難民必須在進入歐盟的第一個國家登記和申請庇護。

自從三歲男童亞藍溺死照片傳開後,西歐民意轉向歡迎難民。天主教教宗方濟各六日呼籲,歐洲每個天主教教區、每個宗教團體、每個修道院、每個聖所收容一個家庭,梵蒂岡兩個教區將以身作則,「在未來幾天內」接納兩個難民家庭。

歐洲歡迎難民的動能是否能持續?法國各地也有支持難民的遊行,大約八千五百人五日走上巴黎街頭,手持「歡迎難民」標語。但六日民調顯示,百分之五十五的法國人反對放寬難民規定。

英國首相卡麥隆也在民意壓力下,考慮收留一萬五千名難民。但英國六日公布的民調,支持英國脫離歐盟的比率首度超過反對者,百分之四十三受訪者表示將在二○一七年的公投投贊成脫歐,百分之四十反對。

收容移民家庭 教宗籲教區送暖
2015-09-07 15:12:26 聯合晚報 編譯彭淮棟/綜合報導
天主教宗方濟各6日號召歐洲每個教區與宗教社區接納一個移民家庭,以示同心同德,他並宣布梵蒂岡將以身作則。

方濟各在他的周日談話裡說:「我呼籲全歐洲的教區、宗教社區接納一個難民家庭。」方濟各的立場,和匈牙利政府宣布穆斯林難民會破壞基督教完整性的說法南轅北轍。

經由巴爾幹半島陸路和渡過地中海進入歐洲的難民,規模據信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以來首見,方濟各呼籲的對象包括歐洲無數天主教教區。

單是義大利,就有2萬5000多個教區,難民一致最想居留的德國有1萬2000多個。

方濟各本人就是義大利移民阿根廷的第三代,他發出上述號召,聖伯多祿廣場上的民眾鼓掌喝采。

方濟各表示,梵蒂岡的兩個教區將帶頭示範,在未來幾天各接一個難民家庭。

方濟各2013年3月膺選教宗之後,首度出訪,就是前往西西里與突尼西亞之間的蘭培杜薩島,那裡正是移民聚集之地。

方濟各說,各教區領進難民家庭,是以「具體行動」準備12 月8日開始的「慈悲禧年」。

「慈悲禧年」是一種非經常聖年,方濟各今年3月宣布2015 年12月8日至2016年11月20日為「慈悲禧年」。

緊急狀態喊卡 奧地利再關邊界
2015-09-07 15:12:24 聯合晚報 編譯陳世欽/綜合報導
image
一個敘利亞難民家庭從匈牙利邊界進入奧地利,準備前往德國。奧地利很快會再度關閉邊界,使沒有相關文件的難民或移民無法進入奧地利。 路透
分享
大批難民與移民持續借道前往德國,歐洲各國有關如何因應當前危機的歧見加深之際,奧地利6日表示,它打算再度關閉邊界。

奧地利總理費曼與德國總理梅克爾、匈牙利總理奧班緊急會商後表示,奧地利很快就會再度關閉邊界,使沒有相關文件的難民或移民再也無法進入奧地利。他說:「我們曾經多次強調,這是緊急狀態,我們必須迅速採取仁慈的行動。現在,我們必須逐漸返回正軌。」

部分奧地利民眾自發組成一支車隊,6日開車前往匈牙利接運難民前往奧地利。許多數日前即已籌備的民眾說,如果奧地利政府試圖關閉邊界,他們將抗拒到底。18歲的奧地利女孩朵拉.哥德林4日與她的父親攜手開車將4個難民家庭接回家中,讓他們洗澡、用餐、休息,再為他們購買前往德國的火車票。她說:「許多人與我們一樣,決定暫時等候……如果局面逆轉,我們可以再度前往那裡(匈牙利)。」

部分奧地利人當天因為入境匈牙利接運難民而遭到匈牙利當局逮捕。哥德林說,一名奧地利警察一度攔住她們,不過很快就放行。

逾一萬名難民上周末抵慕尼黑。市長芮特表示,不擔心德國能否應付這波難民潮,只擔心如何才能使難民感到安全。他說:「以慕尼黑的空間而言,我們無法完全應付。不過這不是我自問的問題。」他又說,在迎接並暫時安置人數遠多於預期的難民時,慕尼黑有條不紊,令他頗感意外。

迎1.8萬難民 慕尼黑高層:快撐不住了
2015-09-07 15:12:24 聯合晚報 編譯彭淮棟/綜合報導
image
上萬難民抵達慕尼黑,全市上下熱情總動員,協助安置他們。 歐新社
分享
難民一下火車,獲體檢、食物、洗浴、計算人數,還專車送往收容中心;全市有條不紊,列車班班準時。

慕尼黑政府周六和周日總動員,接待海嘯般搭火車湧入的1萬8000名難民,同時要在周內讓他們都有安身之所。負擔沉重,但全市一切有條不紊,列車也班班準時如常,庶民無擾。

巴伐利亞邦以天主教為主體,周六和周日是嚴格規定休息的日子,但這個周六和周日,慕尼黑 (巴伐利亞邦七區之一「上巴伐利亞」首府)政府總動員接待難民,個個累倒。難民來得太快,周六6800人,周日1萬1000人,超過既有收容量,當局請鐵路公司開放列車讓難民過夜,並且緊急尋找其他空間。

上巴伐利亞區主席希倫布蘭特說,「情況愈來愈緊」,國際貿博中心的第三大廳擺滿新床,一座汽車展示間擺了五百張,而且繼續特色其他空間。

這個大城辦事效率奇高,難民下火車,立即獲得體檢、食物、洗浴、計算人數,一切都在其他旅客視界之外實施,然後坐巴士前往市內各個臨時改變用途的棲身之處,包括一座鐵路物流中心。

援助機構擠滿志工,他們趕搭床鋪,為難民現場口譯,慈善組織點選對難民有用的物項,官員則東奔西跑張羅巴士和司機協助輸運。

慕尼黑高層說:「我們辦過世界盃,我們招待過教宗,我們主辦10月啤酒節,我們主辦過G7高峰會,現在要因應這個情況。」

慕尼黑看起來頗能勝任,但高層警告這個城市的資源快要左支右絀了,他們呼籲:「聯邦政府,不要拋棄慕尼黑!我們快要撐不住了。」

警方也動員,難民列車進站,立刻有一批警員幫他們遮擋旁人目光,請他們排隊出站,和善之至。有一列車難民想留在慕尼黑,警員們花一小時苦口勸他們搭另一班列車北行多特蒙,慕尼黑此刻太擠了,那裡比較可能找到安身之處。

32歲的默哈馬德眼中泛淚,說:「這裡的人待我們真好,把我們當人看,不像在敘利亞。」

一名20歲的喀布爾青年說:「我要在德國學會計,這是我最大的願望。」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And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