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讓座看道德暴力
分享分享留言列印
A-A+
2016-09-07 03:28 聯合報 潘岳揚/大學生(台北市)


博愛座引發爭議,從這些爭議可看出台灣的虛假正義及自詡正義的道德暴力。

博愛座原先用意是希望大眾讓位給需要者,現在卻變「有需要才能坐」的特殊座位,已失去善意讓座原意。

筆者認為,使用任何座位不需「資格」,每人付同樣費用,都應獲得同樣權利。即便有需要,也應由願意的民眾主動讓位,而非以身體不適、有孕或任何殘疾迫使其他民眾讓出自己的位子。

台灣教育最大問題不在新世代,而是上一個世代把錯誤思維與價值觀傳承給現在的一代。今日年輕人願意讓位給老年人,並非是博愛座專屬於老年人,而是年輕人發自內心的善,願意將位子讓給可能有需求的老年人。

這份良善現今已被扭曲,讓部分中老年人認為自己有無條件享博愛座的特權,因此筆者認為博愛座應廢除。讓位觀念應透過教育讓全民知道,而非用不同顏色座位貼標籤,塑造出使用博愛座的人都是「有需要」的人。

讓座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And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