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介正/北京的「閱兵藍」
2015-09-07 01:33:18 聯合報 黃介正
從二○○九年中國大陸在天安門廣場大閱兵前,人民解放軍儀仗隊旗隊,步行一百六十九步,到達升旗台的設計,到習近平接任中共中央總書記後,在多次正式談話中,強調一百七十餘年的「深刻總結」,始終予人一種尚未從心理上走出鴉片戰爭以來「百年屈辱」陰影的強烈印象。

這次習近平在九三大閱兵的講話中,不再有類似的提法,令人感受到這個晉身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亞洲頭號軍事強權、在強人威權領導下的政權,終於展現了些自信。

然而,大陸這次選擇以紀念抗戰勝利七十周年舉行超大型閱兵,卻也引發眾多爭議評價。尤其迴避共軍納入國民政府軍隊編制,配用國軍軍徽、軍旗;以「敵後戰場」是對日抗戰的「中流砥柱」之說法,遮掩蔣委員長領導全面抗戰,指揮全國戰略布局,以及國軍將校官兵在所有重大會戰接敵苦戰,並承擔重大犧牲的史實。以現在網路信息通達的時代,卻有欲蓋彌彰的做法觀之,中共的自信還是不夠。

二○一四年六月,在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發表六十周年紀念大會上,中國領導人習近平說:「中國不認同『國強必霸論』,中國人的血脈中沒有稱王稱霸、窮兵黷武的基因。」九月三日的抗戰勝利閱兵中,在人民解放軍公開展示受校部隊超標嚴格訓練成果,以及大量新型高技術武器裝備的同時,習近平再度公開宣稱:「無論發展到哪一步,中國都永遠不稱霸、永遠不搞擴張,永遠不會把自身曾經經歷過的悲慘遭遇強加給其他民族。」

長期擔任美國政府中國政策顧問的白邦瑞(Michael Pillsbury)在新作《二○四九百年馬拉松》中,指摘眾多美國菁英,均遭中國政府及軍隊中鷹派勢力的欺敵策略矇蔽,未能洞悉彼等企圖在百年之時,取代美國成為世界霸權的詭道。白氏的著作觀點,容或有其特殊之政治目的,我們也有足夠的反證論據,當可進行廣泛的辯論。

然而在應邀為該書中譯本作序的時候,其中一段敘述令我驚愧:「中國的歷史是在固定的地理疆界內,爭戰不斷、反覆分合,朝代興亡、君王更迭。在中國人的思維裡,數千年來就是如此嬗替不已。」華夏民族果然自相殺伐,不敵外國卻勇於內戰耶?

由是推之,紀念對日抗戰勝利七十周年,兩岸都應撫心沉思,畢竟那是「地無分東西南北,年不分男女老幼,拚全民族的生命,以救國家生存」,而且一致對外,以沉重代價,終致獲得近代以來抵禦外侮的第一次完全勝利。

今年兩岸在對日抗戰歷史詮釋權上的爭鬥,頗為激烈。大陸擁有綜合實力,支撐國際宣傳版面的現實優勢;台灣雖弱,卻有史實無可竄逆,檔資真相雲端廣傳的加持。各國政治人物,於此或有實際利益之考量;中外史學家之如椽巨筆,終究不致辜負治學良知。

今日之爭,從負面看,兩岸雖歷經近卅年的交流互動,敵對狀態仍無結束的曙光;從正面看,兩岸政府爭法統、搶正朔的驅動力,也還沒有熄火;再從歷史長河的角度看,「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的棋弈,尚未終局;也唯有立基於此,兩岸邁進和平發展道路,才有延展的機遇。

北京「閱兵藍」一夕變天,共產黨在中國也不會永遠執政,唯願兩岸和平,華夏子民不再經歷戰火。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And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