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總統要團結國家很難,分裂社會卻很容易
2017-09-07 02:48聯合報 聯合報社論
蔡英文總統。 聯合報系資料照片/記者鄭清元攝影
蔡英文總統。 聯合報系資料照片/記者鄭清元攝影
世大運結束後,蔡英文總統在她的臉書專頁留下「台灣可以很團結,這是今年夏天我們一起體會的事」字句。這句話,蔡英文連說了兩次,顯示她對世大運期間國人一起為選手喝采加油的場景難以忘懷。遺憾的是,這樣團結景象,與蔡政府的作為毫無關係。
舉例而言,同是蔡總統的臉書專頁,從世大運開幕到結束,一共發表過不下廿篇感想,其中提到數十次的「台灣隊」、「台灣選手」、「台灣代表隊」;但是,提到「中華隊」、「中華健兒」的次數呢?是零次,一次都沒有。

在整個世大運期間,或者說蔡總統一直以來就是如此,似乎忘了她的總統職銜上頭的國名是「中華民國」。她也忘了,或裝作忘了,對「中華隊」有傳統深厚感情的國人仍不在少數。例如,出身阿美族的女子舉重金牌國手郭婞淳,就言必稱「中華隊」。這些民眾,難道不是蔡英文要「團結」的對象?

作為獨派政黨提名的「總統候選人」,蔡英文刻意迴避「中華民國」,可以理解。但作為中華民國總統,世大運本是團結不同族群、不同政治立場國人的好機會,蔡總統不但輕易放棄了自己的責任,更做出與自己職務背道而馳的政治表態。這樣的例子,屢見不鮮。當選總統前,她曾說「團結台灣是領導人的責任」;選舉結束後,她也說「台灣會因民主而團結」。缺電時,她要全民「團結度過難關」;年改相關法案通過後,她說「改革之後,就是社會團結的開始」。對於轉型正義,她說「讓台灣能繼續清理歷史錯誤,迎向和解與團結的未來」。她不時把「團結」二字掛在嘴上,但事實又如何?

事實是,蔡總統提到「團結」,永遠是要人民團結在她的主張下。但在決策時,她總是堅持自己的主張,一意孤行。遇到反對意見,蔡政府作勢溝通不成,就置之不理。若民眾再有反對甚至抗爭,政府就扣上「反改革」的帽子,甚至用自己的方式任意曲解,只求遂行己意。這是她所謂「團結」的真相。

當世大運接近尾聲時,立法院就上演了這樣一齣戲碼。為了抵制前瞻預算過關,在野黨提出上萬修正案杯葛。依以往的國會運作,這原是少數對抗多數的慣用手段之一,民進黨過去屢屢使用。根據立法院既有議事規則,身為多數的民進黨若無法在協商中取得共識,依法只能一案一案表決。孰料,民進黨竟挾席次優勢,以「一事不二議」為由封殺所有在野黨提案。於是,前瞻第一期預算雖然過關,卻為日後的立院運作埋下無窮盡的政治與法律爭議。

對於執政黨以這種手段通過預算,蔡總統並非不發一語,而是要求「黨團同仁一定要堅持」。換句話說,對於民進黨議長蘇嘉全以違法手段挾多數暴力霸凌少數,蔡總統不只是「默許」,而且是公開表示支持。在治理國家與政黨利益之間,蔡總統再次選擇了後者,也割裂了人民對民主的信任。

作為一位民選且掌握實權的總統,蔡英文有她自己的理念和政策要推動,這可以理解。但是,如果總統的理念和作為無法盡其可能涵括最大多數的人民,或甚至常常煽動一群人民去仇視、鬥爭另一群人民;那麼,要高倡「團結國家」,即屬空談。最低限度,國家元首縱然不能積極扮演「團結國家」的角色,也不應該成為「分裂」的罪魁禍首。

很不幸,蔡總統和蔡政府的所作所為,正是朝著「分裂人民」的方向前進。當然,相對扮演團結角色,這條只需要用政治語言和意識形態、討好部分民眾的路好走許多,但所留下的禍患,卻無法回復;法治的淪喪、族群的對立、政治的惡鬥也將無止息的一天。蔡總統若無法真正看清團結的本質,今年夏天,國人記住的,也只會是蔡政府帶來的一團混亂而已。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And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