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經濟/蔡總統新政,希望人民記得哪件?
分享分享留言列印
A-A+
2016-08-20 05:40 經濟日報 經濟日報社論


就在蔡總統執政屆滿百日前夕,原本一路跌跌撞撞的新政府,突然「回神」了。首先是,總統府通過了新南向政策綱領,讓這枚傳聞多時的政策「空包彈」,彷彿填入了實彈;其次是,閣揆林全不畏灶熱,直接上火線與公民團體對話「七休一」等爭議政策,其三更是新政府宣告「解決了」爭議兩年多的國道收費員抗爭事件。

這三件事,在百日前夕一起發生,頗讓人猜想,新政府是否領會到了,曾任多位美國總統幕僚的葛根(David Gergen)在著作《美國總統的七門課》,有句名言是這樣說的:總統威望與權勢稍縱即逝,最好能在就任百日內提出政績定江山。

姑且不論這三件事,是否為新政府在百日即將畫上句點前,刻意營造出的百日政績或百日印象,新政府都得小心,在下一個百日執政來臨前,務必要拿出更多實實在在的政策推動進度,來佐證政府的執行力。而新政府在這一次處理國道收費員抗爭事件中,意外散播出的「不當訊息」,也應設法補救,以防後座力。

所謂不當的訊息是指,過去這段時間來,新政府先後「明快」處理了華航空服員罷工,及國道收費員抗爭事件等,雖讓不少人一吐「勞工不是弱勢」的怨氣,卻也徒留勞資恐進一步衝突的引信,及「會吵的人有糖吃」的不當印象。而政府要員在一場與資方的密會中,竟能讓資方負起「社會責任」,解決前朝用了洪荒之力也解決不了的問題,豈不讓人猜疑,這企業社會責任的背後,是否有其他隱性的對價?

這些不當訊息,若是不加以澄清,那麼未來的數個百日內,不論是資方或是勞方,只要是「有心人」,都可依樣畫葫蘆地採取「體制外」行動達成目標。一旦政府「體制外」的政治處理一多,那麼以後只有笨蛋,才會乖乖遵守體制內的遊戲規則。

更進一步說,如果政府認為前朝在保障勞工權益上有瑕疵,或有所不足,以至於民眾都必須採取長期的體制外抗爭,才能爭回權益。那麼新政府也應當思考,回到體制內,透過修法或是通令政府內部規範,來保障這些長期被忽視的法益。新政府須知,建立制度而能永久的開善門,才是真正的澤被大眾。

今日的政府,正好處在網路與即時通訊軟體發達的年代。比起從前,現在的政府可說是時刻面臨選民即時且無情的檢視,當家的壓力與辛苦,不是不能理解。不過,正如論語上所說,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與其夾在勞、資雙方以及眾多意見之間遭到死命拉扯,新政府還不如專心兌現選前的承諾,那就是好好地落實五大創新產業等政見,等到經濟拚上來,政府也才會有更多的籌碼來談分配。

事實上,在新政府執政即將屆滿百日的今天,蔡總統有著比前人更好的景氣助力,來實現抱負。國發會的景氣燈號,已連續三個月亮出代表景氣轉向的「黃藍燈」,而7月出口也終止「連17黑」窘境,步入正成長,如此難得的景氣復甦佳期,怎能不好好借力使力,推動台灣經濟成長呢?

蔡總統在競選時,曾出過一本書叫做「英派:點亮台灣的這一哩路」。依照蔡總統昔日說法,英派不是派系,泛指一群希望改變台灣社會與政治的人,人民才是真正的最大派系。這些說法,曾經感動不少選民,如今新政府完全執政了,已有十足的能力改革台灣。在執政百日前夕,奉勸新政府不用刻意記著《美國總統的七門課》的那句名言,反而應該把英派這本書好好拿出來溫習,努力以行動讓歷史記得蔡總統是就是點亮台灣的那一個人。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And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