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法院長 宜偏反對黨資深法官
分享分享留言列印
A-A+
2016-05-12 02:24 聯合報 魏千峰/律師(台北市)
新政府的人事大致底定,然而,到底誰是下任的司法院長呢?
歷屆司法院長多出自黨國大老、學者或律師,較少由資深法官擔任司法院長,不免令人遺憾。黨政大老擔任司法院長在今日固然已不適宜,學界人士對司法實務與諸多問題亦未必深諳,至於律師雖非不恰當,但若能由形象良好的資深法官擔任司法院長,較能安定人事,掌握現今司法動態,提振法官審判士氣,應是首要考慮的對象。
有人批評台灣司法公信力不彰,應借用外部壓力逼使司法改革,因此司法院長應優先考量能推動司法改革的人選。但何人具有相當學識能力、鉅視眼光與平實的審判經驗來推動司法革新?
我國法學界傑出學者多獲得國外或國內碩博士學位,但近年來司法實務界獲得國內或國外碩博士學位者亦大有人在,選擇兼具學院背景與實務經驗者遠比僅有學院背景者較佳,何況具審判實務經驗者通常較具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不會打高空,亦不會過於激進,反而能在理想與現實中找到平衡點。具有審判經驗的資深法官,亦比律師出身者對司法實務界具有領導風潮的說服力,因為更能知曉司法實務的缺失。
次者,未來司法院長不宜由民進黨籍人士擔任。按現代司法強調司法獨立與制衡,原本就應堅守拒絕行政干預下的獨立審判與司法審查。若從歷史上建立司法審查的美國最高法院院長馬歇爾觀察,其原即是屬於反對黨人士,方能時常糾正政府當局過於政治考量的立法與施政。
台灣在二千年第一次政黨輪替才真正達成司法獨立的階段,十多年來司法整體表現雖稱不上亮眼,但維護依法審判與獨立的目標大致沒有問題,所以二○○四年總統選舉無效訴訟,經過法院裁判,台灣社會大多未產生異議。馬英九總統撤銷前立法院長王金平黨籍乙案,法院能夠判決王金平勝訴,亦可謂台灣司法的勝利。
未來民進黨政府已在行政與立法獲得相當優勢,尤須司法機關監督與制衡執政當局與國會依法行政或立法,因此在在需要一個反對黨或無黨籍出身的司法院長才能服眾,否則行政立法司法皆由一黨包辦,後者又是找自己人出任首長,司法是否無法發揮獨立制衡的功能,淪為護航的手段,亦使人擔憂。
若蔡英文政府執政尚佳,而國民黨繼續失掉民心,未來可能會由民進黨執政相當長的期間,能與民進黨抗衡的政黨亦不易在短期間出現,此時,蔡英文政府與民進黨對權力應加以自制,依法行政或立法,不應剝奪少數族群或不同政治意見者的權利,也應在憲政慣例或憲法制度建立可長可久的典範。蔡英文找尋何人擔任司法院長,應作長遠思考。
筆者建議找尋操守良好的資深法官出身,偏反對黨或無黨籍的公正專業人士擔任,較能說服台灣社會大多數民眾。
公告版位
- May 12 Thu 2016 00:06
司法院長 宜偏反對黨資深法官
close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