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銷售線上/全通路行銷 電商打效率戰
分享分享留言列印
A-A+
2016-03-23 04:14 經濟日報 彭慧明

台灣是亞洲便利商店密度最高、也是電子商務高度發展的地區,傳統與數位的兩種交易模式彼此匯流。之初創投創辦人林之晨說,電子商務不是上網就成功,他提出三大概念,認為電子商務是效率戰而非價格戰;電子商務將從網頁(web)商務跨到行動商務,從規模經濟變成粉絲經濟;另外,要重視全通路的行銷,看似簡單,其實涉及非常重要的後台管理。

林之晨說,傳統零售通路看電子商務業者,直覺是「價格戰」,這種觀念正確,但電子商務業者之所以能殺價,是因為成為更有效率的通路,包括庫存管理、經營時間都較傳統通路更有效率。所以如果僅以價格戰的概念看待電子商務,中、小品牌或品牌力較弱的業者會發現替代的競爭者很多,除了價格要有競爭力,還要管理有效率。

他說,電商也有「微笑曲線」,一端是倉儲、物流,一端是流量、訂單與品牌,掌握了關鍵就有地位,在下端的中小商家就必須要更加努力往兩端移動。

此外,現在台灣電子商務業者還沒有感受「行動」商務的重要性,注重的是來自電腦網頁端的網路「流量經濟」。但對用戶來說,願意下載App、持續購買並推廣給其他朋友的「粉絲經濟」,將對電子商務起很大作用。

當台灣電子商務業者還很在意流量時,國外已經開始注重經營粉絲,粉絲經濟帶來的流量不如重視流量的營運模式來得高,但更穩定有效。


林之晨也提出全通路行銷的重要性,他認為「知易行難」,要整合全通路,即是在後台整合了所有通路的資料。一個用戶在網路、實體店面都是同樣的資料,因此整合時所有的店員或軟體服務都要維持同樣品質。

他說,自己是某電信業者十多年老客戶,月繳3,000元以上,結果在買iPhone6的時候,網路取貨已經爆滿,他轉往實體店面取貨,店員竟要他重新排隊訂購,還告訴他「攜碼轉換馬上可有手機」,讓他當場傻眼,更證明了「全通路」絕非說說而已,而是整個服務態度都要統一水準。

投資風向球/恐懼投資 考驗決斷力
分享分享留言列印
A-A+
2016-03-23 04:14 經濟日報 鄭哲昇

正當房地產市場好不容易度過了一個漫長的冬季,準備迎接開春329檔期的傳統購屋季時,台南大地震引爆的土壤液化議題,一時間搞得市場人心惶惶,讓營建業友人最近一見面就大嘆:房市的春天又要遲到了。

同時間有位資產頗雄厚的客戶特地跑來和我討論,「被標示在液化紅色塊的房子,有人以低於市場價位急著脫手,可以接手嗎?」

我想一下,腦海裡馬上浮現股神巴菲特那句投資名言,「當別人貪婪時,你要感覺恐懼,當別人恐懼時,你要表現貪婪」。我沒有回答客戶的問題,但我提供了以下的看法:

從事房地產多年,歷經房市景氣的幾度起落,記憶裡確實看過房價在短期間內一口氣跌掉一兩成,甚至兩成以上,但都只出現在重大突發事件發生時,而且並非屬於系統性的房價重挫,僅是零星的個案現象。

時間較遠的,如1971年的退出聯合國,1978年的中美斷交,這兩次來自政治面的大地震,都直接震到房地產市場,以首善之區的台北市為例,房價在一個月內,被震掉兩三成。資深房地產業者應該還記得台北市仁愛路兩旁的豪宅大樓,成交行情一日數變的奇特景況。

有趣的是,1971年退出聯合國後不到兩年,房地產市場隨即進入多頭期,兩年內房價整整翻一倍。歷史好像會一再重演,1978年中美斷交後兩年, 房市再又吹多頭風,房價同樣出現兩年漲一倍的戲碼。

時間較近的,當屬2003年的SARS來襲期間,短短一個月,天天戴口罩的恐懼心理,房市交易陷於半停擺狀態,成交行情重挫一成左右。

巧合的,歷史三度重演,從SARS風暴一過,房地產市場隨即展開一波長達十年的多頭行情。

這次因為土壤液化公布圖引發的房地產連鎖反應,因篇幅所限,姑且不深入討論土壤液化與房屋倒塌有多少程度的因果關係,或是政府劃列不同色塊區的技術客觀性如何,個人覺得,就像當年發生汐止林肯大郡倒塌及娜莉颱風引起的水淹大台北事件後 ,山坡地及近水的住宅一度乏人問津,房價曾發生過個案式的重挫兩三成的恐慌式拋售現象。

如今隨著時間流逝,加上主管單位從嚴規範山坡地住宅施工安全標準及大舉推動防洪工程後,大台北許多山坡地景觀及水岸豪宅的身價十分可觀。

同樣的邏輯,可預見的,公布土壤液化圖示區引起人心恐慌後,政府相關工程審照標準勢必更嚴格,也許對於坐落有土壤液化區的房子並非壞事。

(作者是長富國際地產公司總經理)

管理陀飛輪/請病假,該不該與績效連結?
分享分享留言列印
A-A+
2016-03-23 04:14 經濟日報 邢憲生


「這兩天身體有些不舒服,頭一直暈暈的,不知道該不該請個假?」一位擔任部門主管的同事私底下詢問我。

「這還需要考慮什麼?有狀況就應該去看個醫生,好好休息讓身體快點恢復健康。你現在還撐在辦公室裡幹嘛?」

「可是萬一主管或是部門內有急事卻找不到我,以致延誤了工作進度怎麼辦?而且我手上還有一大堆事情要處理,若是回家休息,之後還不是得花更多的時間去趕進度?」

望著他又投入工作的背影,我心中充滿了無奈。

之前我在國外工作時,就曾經碰到一位每天以廠為家的老外同事。他除了例行假日外,天天到公司,從不請假。由於他住在車程兩個多小時以外的城鎮,因此在扣除通勤的時間後,估計他每天回家待不到六小時。

有時我們除了讚嘆他鐵人般的好體力外,也揶揄他家庭是否不美滿,以致每天都流浪在外。

這位老外同事表示,他和老婆及兩位女兒都相處融洽。只是因為自己從小到大從來都沒有請假過,自然視全勤為自己工作的基本原則。

只是有一次,在他得了感冒,久病不癒,卻依然正常上工,以致傳染給其他幾位同事後,大家在談公事時都和他保持三、四公尺以上的安全距離,而且不時有同事叫他回家休養,不要再散播病毒了。

在千夫所指也不為所動,並且每天與咳嗽、噴嚏奮戰了一個多月後,這位鐵人同事終於因為肺部嚴重感染而住進了加護病房。

等過了一個多月,拖著虛弱身形的同事再度出現在辦公室時,勸人多注意健康,不要和自己過不去,變成了他之後的口頭禪。

由於從小我們就被師長灌輸,生病請假不是一件好事(只要請假就拿不到全勤獎,而且若假請多了還會扣操行成績),會影響到日常的學習進度,加上在工作中安排優先順序時並沒有考慮到生病這個變數,因此在考量到任務進度及績效表現時,除非真的病情極為嚴重,否則很多人是不願意請假的。

固然沒事就以生病當作請假理由的行為絕對不值得鼓勵(尤其是那些經常捏造事實的慣犯),不過會用這種方式來逃避上班的員工,其實在心理上已經出了毛病。

畢竟喪失了工作熱情的員工,即使平日身處工作場合,恐怕也是人到心不到,效率不佳。請假,只是要讓自己的摸魚行為有個比較正當的理由罷了。

雖然努力工作是上班族的本份,不過一旦喪失了健康,任何的成就對當事人而言都是鏡花水月。

而且,將病菌傳給周遭的同事,對團隊的戰力也產生不良的影響。

因此,如何擬定自己的輕重緩急,將關係著未來個人發展的健康因素列入重點,適當地請假,是必須考量的。

至於組織領導對於員工的生病請假也不應該掉以輕心。那些無病裝病、濫用病假的員工固然須要主管的嚴肅以對,找出背後的原因,做適時的處置,主管對那些有病不請假,戮力為公的員工,也不能視若無睹。

除了必要時得要求其就醫、休息外,對於員工日常健康的狀況及出勤的正常與否也要能多表達關切之意。

此外,主管不應以員工請假與否及多寡,來決定其工作上績效的表現,以免造成下屬的不當解讀,以及自己評估上的不公平。

畢竟,所有的事情都是人做的,人才是決定事情良窳的關鍵。因此管理者必須有所警惕,唯有自己及員工在身心方面都處於健康的狀態,才有可能全心投入工作,創造令人滿意的成果。

(作者是資深企業顧問,本專欄隔周三刊登)

企業社會關懷/台電培植體育 發光發熱
分享分享留言列印
A-A+
2016-03-23 04:14 經濟日報 吳馥馨


台電旗下擁有六支球隊,分別是男子棒球、足球、排球隊、女子排球、籃球及羽球隊,是認養球隊數量最多的企業。 圖/經濟日報提供
分享
圖/經濟日報提供
分享兩年前的21U世界盃棒球錦標賽,地主中華隊與日本隊進行精彩的冠亞軍爭奪賽,結果成功把冠軍金盃留在台灣。熱血沸騰的賽場上,甚少有人注意到,台電除了發電照亮球場之外,場上更有台電球員的汗水。當年表現出色的年輕選手中,陳傑憲、林志賢都是台電棒球隊隊員。
近來,大家對台電的關注焦點,都集中在核能、空汙排放、電價漲跌等意見「分歧」的議題。甚少有人還記得,台電除了穩定發電照亮台灣每個角落之外,數十年來也默默地替台灣培育優秀的運動選手,這是全民可以一起為勝利歡呼、為挫敗嘆息的「共識」。

台電棒球隊 高手輩出

1945年4月,台電高雄區處內部一群愛好棒球運動的員工發起組織棒球隊,當時被稱之為「高電隊」,同時也有「嘉電隊」、「南電隊」、「竹電隊」等隊伍,後來高電隊陸續有好手加入,加上台電其他單位棒球強將的投入,使得該隊聲勢日益擴大,因而改稱「台電隊」。


圖/經濟日報提供
分享70年過去了,由於戰將輩出,台電棒球隊成為國內社會甲組球隊中最富盛名者。 1990年,中華職棒成立,各隊均大量向業餘成棒隊挖角球員,其中統一獅隊第一代成員,從教練到球員,有十餘位出身台電棒球隊,總教練則是由台電隊教練鄭昆吉轉任。
而當時職棒味全龍隊總教練宋宦勳也出身台電,當年四支職棒隊,有兩位總教練出自台電隊,可見當時台電隊的份量。


圖/經濟日報提供
分享事實上,台灣棒壇許多赫赫名將、鐵血教練都出自台電,包括長期擔任國家隊總教練,曾獲世界業餘棒球協會最傑出年度教練的吳祥木;曾任國家隊總教練,職棒統一獅隊總教練的林家祥;資深強打、現為國際級裁判,目前在高雄區營業處任職的謝良貴都出身台電。
認養球隊 每年逾億元

早期職棒球星曾智偵、呂文生、郭進興、杜福明、鄭百勝,以及近年來表現出色的林岳平、林益全都是出身台電的優秀選手。

棒球也只是台電認養的球隊之一,台電旗下有六支球隊,分別為男子棒球隊、男子足球隊、男子排球隊、女子排球隊、女子籃球隊及女子羽球隊,是全台灣認養球隊數量最多的企業,除了本業發電、賣電,同時也數十年不間段地替台灣體壇培訓選手。

台電認養這些球隊,每年預算上億元,即便是之前電價凍漲,累積虧損高逾2,000億元時都不曾放棄。三年前,曾有媒體揣測報導,台電欲減少虧損,有意解散六支球隊,引發輿論關注,後經證實是烏龍一場。但這也足以代表台電認養球隊已是經年累月的口碑,是和台灣民眾共同的情感和記憶,不會輕易割捨,台電支持體育,不會斷電。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And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