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複製矽谷 台灣得有史丹佛
分享分享留言列印
A-A+
2016-02-17 01:48 聯合報 童振源/美國柏克萊加州大學訪問學者(美國加州)


蔡總統即將上任,卻要面對台灣經濟發展的極大挑戰。蔡總統寄望於五大創新研發計畫改善台灣經濟,其中兩項與矽谷有極大關係。新政府必須準確理解矽谷成功的關鍵因素,才能創造亞洲矽谷的奇蹟。

一九五○年前,大部分矽谷地區是農村。經六十多年發展,矽谷已成為全球科技創新與創業首都,引領全球新一代高科技產業發展。僅矽谷最大的一五○家高科技公司營業額便是全台灣GDP的一倍半,股票市值是台灣的三點四倍。

世界各地,甚至美國各地,都希望複製矽谷,但至今沒有一個成功。矽谷不可複製嗎?

筆者與兩位矽谷前輩邀請廿一位資深的產官學研作者撰寫《矽谷成功經濟學》,希望揭開矽谷成功的秘密。矽谷成功因素包括:氣候好、交通便利、世界頂尖大學、產學合作機制、世界頂尖人才聚集、開放高科技移民、產業群聚效應、創投體系與資金鏈完整、稅賦與股權制度鼓勵創業、資本市場健全、開放、包容、法治精神、冒險與不畏失敗、樂觀進取精神、企業對世界市場暸解、企業研發經費充足。

上述因素都非常重要,所有因素加總便是矽谷今日持續保持優越世界競爭力的原因。但,難道上述因素沒有在加州其他地方嗎?其次,上述因素都無法在美國其他地方複製嗎?到底矽谷成功的最關鍵因素為何?

回顧矽谷歷史,一九三九年矽谷教父特爾曼教授的學生創立了惠普公司(HP),後來上千家矽谷公司都是從HP衍生出來。後來,史丹佛大學畢業生還創立或領導很多世界著名的公司,孕育出超過六千家公司。

其次,史丹佛大學在一九四六年成立史丹佛研究院,接受政府、企業與基金會委託進行研發。史丹佛大學一九五一年再成立史丹佛工業園區,促進產學合作與科技公司發展,至今有二千位職工為一四○家不同的公司工作。在這種氛圍下,半導體產業的始祖William Shockley搬到了這裡,開展矽谷半導體產業的發展。

第三,史丹佛大學培育很多高科技人才、進行廣泛產學合作,很多半導體的人才都是史丹佛大學培育,引領矽谷高科技產業發展。早在一九六○年代,史丹佛大學就鼓勵教授去擔任企業的付費顧問。一九七○年代,史丹佛大學成立科技授權辦公室,讓師生的發明能商業化。過去四十年,該辦公室創造超過八千項發明、三千項專利,並為史丹佛大學帶來超過十三億美元收入。

根據史丹佛大學調查,大約有三九九○○家還在營運的企業可溯源到史丹佛大學。這些公司每年在全世界的收入高達二點七兆美元,相當於全世界第十大經濟體,雇用大約五四○萬員工。

沒有史丹佛大學,便沒有矽谷的成功!台灣要成為亞洲矽谷,要先創造亞洲的史丹佛大學。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And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