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垃圾山上,失能的區域聯合治理
2015-10-27 01:31:42 聯合報 聯合報社論
雲林縣垃圾危機難解,暴露綠營的「區域聯合治理」徒託空談,政治氣味高於行政合作。在面對外界撻伐後,曾宣示「永不啟用」林內焚化爐的雲林縣長李進勇終於改口,願將啟用林內焚化爐列入「選項」。這個問題,正是蔡英文「區域聯合治理」的試金石,凸顯綠營對區域治理的知易行難。

「區域聯合治理」在地方自治、都市計畫都不是新鮮事,起於英國而推行已不止百年,其理念是區域內地理、資源、經濟活動等的利益創造與共享。但蔡英文四月召開「區域聯合治理」平台首次會議,不避諱地標舉「串連十三綠色執政縣市以抗衡中央」之意,已違背區域聯合治理的精神。

「區域共治」在台灣早有類似機制,那就是區域計畫制度。這是基於國土利用最佳化,考慮縣市綜合開發計畫之侷限而設計,旨在聯合鄰近縣市,依地理、人口、資源、經濟活動等相互依存與共同利益,訂定出區域發展計畫,已推動多年。可以確定的是,區域計畫制度完全沒有「聯合地方對抗中央」的設想。

雲林考慮啟用焚化爐的轉折,暴露了綠營區域治理的政治算計。前縣長張榮味委外籌建林內焚化爐,蘇治芬繼任後以環評及行賄等理由解約,焚化爐「備而不用」,李進勇更在選前就提出「永不啟用」的政治宣示。問題是,雲林原委託高雄、嘉義、宜蘭等縣市焚燒,這些都是綠營執政縣市,為什麼如今都各以藉口不再代燒,而造成雲林垃圾壓頂的窘境。其中原因,除了價格談不攏,正是其他縣市認為雲林自己有焚化爐卻不用,太不合理。

此外,雲林部分鄉鎮拒絕縣府調度,拒收民生垃圾,卻偷收事業廢棄物,造成街頭垃圾堆積如山,也反映了地方本位主義作祟。雲林自家爛攤子不收拾,卻想把問題賴給中央,要求代為解決,當然是行不通的。反過來看,如果民進黨的「區域聯合治理」是玩真的,為什麼不設法透過這個平台請蔡英文協調解決?

綠營去年九合一選舉拿下十三席縣市長後,隨即成立區域聯合治理平台,不僅黨中央設有聯合治理辦公室,各縣市長也指派核心幕僚加入。但運作迄今,只見縣市首長聯手圍攻中央,要錢要權,乃至由李進勇率中部六縣市簽署禁燒生煤協議,和中央及業者纏鬥,卻未見發揮任何聯合治理的效能,或者任何在產業、就業上互通有無的合作計畫。

在概念上,區域聯合治理是不錯的想法,目的在促使各地跨出「行政區」的侷限,自主尋求鄰近區域的資源互補,打破凡事聽命中央指揮調度的窠臼。舉例而言,工總日前說台灣投資環境亮出「六缺」紅燈,其中如缺電自非縣市層級可以解決,但如中部搶水之事,有時則可透過縣市協調彼此挹注資源,這才是區域聯合治理的原意。

再如,社會住宅是蔡英文列入區域共治的課題,但縣市人口容納量有客觀條件的限制,必須詳細計算公共設施承載量,經過都市計畫的「地方生活圈」配置,再看地方人口移動的實際需要,選擇適當的社會住宅區位。又如,都市運轉中會生出許多「嫌惡」事項,必須由地方自己解決。像家庭垃圾,縣市當然要負責解決,畢竟,「不越境移轉」是廢棄物處理的根本精神,不能以鄰為壑。何況,雲林有焚化爐而不用,又不願根據市場價格支付代燒費用,這恐怕就有耍賴之嫌。

再如登革熱病媒蚊的防治,其概念是行政區各設「防火牆」。不論是資訊安全的「防火牆」,或建物的「防火區隔」,都是在避免「嫌惡」源頭的流動,自家負責疫情控制,不讓野火竄燒燎原;這類情況,也不是區域聯防所能解決。試圖以「區域共治」來化解,不但不能創造共同利益,反而可能將其他地區一起拖下水。

無可諱言,區域共治可強化地方建設之整體資源,聯合運用行政組織和人力資源,拓展單一縣市發展潛力,擴大城市競爭布局。但是,一旦區域聯合治理用錯方向,如果目標只是為了聯合杯葛、施壓中央,而不是為了共同解決問題,那就很難為區域帶來正向改變。民進黨把區域聯合治理喊得震天價響,卻對雲林垃圾這樣火燒眉毛的問題視若無睹,就知道它走錯了方向。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And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