濱田宏一專欄/安倍成長策略 幫企業除路障

【經濟日報╱編譯湯淑君】
2014.07.04 03:48 am

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已公布所謂「安倍經濟學」的「第三支箭」——成長策略。去年宣布的初步版本令國際金融市場失望,新的版本不僅更紮實,全球各地的反應也更佳。

過去18個月來,前兩支箭——貨幣與財政擴張政策——在刺激日本經濟復甦方面成效卓著,不僅拉抬了物價成長,職缺與求職者的比率也從前任政府的0.4回升到接近1.1的水準。

但前兩支箭的效力已近強弩之末。隨著經濟邁向實現產出潛力,就業人數增加,貨幣刺激措施將產生通膨壓力,而公共支出的效益也將大幅降低。屆時,只能靠提高經濟的實質產能,來促成可觀的成長。這正是安倍新成長策略想要達到的目標。

這套策略的核心是為企業撤除成長的路障,特別是移除或放寬法規障礙。解除管制的立意是增強民間企業創新的能力,以及在全球競爭的實力。

同時,日本也將進行大規模的勞動市場改革、開放外籍勞工從事指定的產業,並且建立「經濟特區」,以授權官員在農地管理等方面減少繁文縟節。

由12國籌組區域自由貿易協定的跨太平洋夥伴協議(TPP)若能談成,將對日本經濟提供額外的助力。

前景最光明的改革或許是調降企業稅,這將使日本對內與對外投資為之一振。按全球標準來看,現行38%的日本企業稅率相當高,雖低於美國若干州(例如加州的40%),卻高於德國的25%,中國、南韓和英國的24%,以及新加坡的17%。

四分之一世紀以前,英、德企業稅率都比日本高,但後來體認到降低稅率的價值,兩國的經驗證明短期內大幅降稅,遠比長期、循序漸進的方式有效。所幸安倍也計劃跟進。

這種做法的效用在日本也許會更明顯,因為日本目前在繳企業稅的企業比率很低。原因之一是前任央行總裁白川方明實施收縮性貨幣政策,有礙經濟達到成長潛力。

安倍的成長策略可能帶給日本巨大的利益,但同時也需要做一些犧牲。消費者須忍受消費稅提高,TPP會為農民帶來新的挑戰,解除管制會與一些官僚的利益相牴觸。

安倍政府已提出一套前瞻性的改革,且有決心貫徹實施,即使面對既得利益者的抗爭也義無反顧。如果這第三支箭能達成讓日本經濟復甦持久的任務,安倍經濟學的優點將不容置疑。

(作者是日本首相安倍晉三特別經濟顧問,也是耶魯大學經濟學教授及Project Syndicate專欄作家/編譯湯淑君)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And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