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中研院首創腸癌膜蛋白體資料庫

【聯合晚報╱記者嚴文廷/台北報導】
2014.06.11 02:42 pm

中研院化學所成功建立全世界第一個人類大腸直腸癌膜蛋白體資料庫,分析不同膜蛋白體在癌症治療前後的反應結果,進而預測使用治療藥物後的生理反應,未來希望進一步擴充資料庫,提供醫院評估大腸直腸癌採用何種治療方法效果最佳。

人體細胞中含有很多蛋白質,一個細胞內的所有蛋白質稱為蛋白體。中研院化學所進行研究,發現細胞膜上的蛋白體是接觸外界的第一線,利用質譜儀技術搭配高效能蛋白體學分析,分析28名罹患一至四期的大腸直腸癌患者術前、術後情形。

中研院化學所長陳玉如指出,目前已經完成建立資料庫的方法,未來仍需上百個癌症病人檢體進行重複驗證,如果一切順利,最快四到五年內,大腸癌病患治療前就能先利用資料庫的資料進行檢測,選擇效果最佳的治療方式。

陳玉如表示,對癌症病人來說,建立資料庫後,只要先檢測個人的膜蛋白體,可以評估哪一種治療方法最病人比較好、後遺症最少,找出病患最佳的治療方法。

為何台灣可以成功建議全世界第一個人類大腸直腸癌膜蛋白體資料庫?化學所表示,關鍵是因台灣健保制度建立完整的病人資料,加上和醫院合作取得完整癌症病患檢體,才能進行分析整理。國外因層層法令限制,實驗室很難取得癌症病患檢體,才讓台灣占有優勢。

陳玉如指出,未來希望建立資料庫的分析方法,可以擴充至其他癌症,以分析結果建立國人特異疾病族群的蛋白質體圖譜,不僅有利於鑑定致病因子,對台灣地區癌症發生進展、提供治療關鍵訊息等也有幫助。
arrow
arrow

    And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