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智症/葉天倫外婆 什麼都忘 就是沒忘愛

【聯合晚報╱記者曾宛琳、曾桂香/台北報導】
2014.06.16 03:03 pm


導演葉天倫接受本報專訪,回憶罹患失智症的外婆,忍不住傷感落淚。
記者陳瑞源/攝影「一切都是從睡不著開始,最初發現外婆白天都在睡,也不覺得是毛病。後來她就不記得每個孫子的名字了,比較嚴重的時候,看著我們的臉也叫不出名字。」談起今年初才過世的外婆,導演葉天倫在訪問中幾度哽咽落淚、無法自已。
葉天倫的父親葉金勝是位導演,拍過許多知名的電影。葉天倫在35歲後也開始拍電影及電視劇。第一部執導的電影為2011年上映的「雞排英雄」,票房大賣。今年初再推出「大稻埕」,全台創下3.4億元票房紀錄。葉天倫也拍攝了國內少見的討論失智症的連續劇「含笑食堂」,劇情本土清新感人,加上對失智症的演繹相當深入,廣獲好評,甚至紅到大陸去,讓許多家有失智症的觀眾看了,很有共鳴並獲得安慰。

因外婆而拍「含笑食堂」

葉天倫對失智症確實有痛心的切身經歷。2009年,他年逾八十的外婆罹患了失智症。剛發病時,外婆白天睡覺,晚上無法入睡,有時吃了安眠藥還會夢遊,家人一開始以為只是單純的失眠問題,也就未特別就醫。但漸漸發現,外婆還會藏食物、藏錢,老忘記自己講過的話,走路變得蹣跚。家人仍以為,這就是人老了。


導演葉天倫的外婆生前鍾愛孫兒,不但會去片場探葉天倫的班,也是家人相聚的核心人物。
圖/葉天倫提供直到家裡想申請外傭需填寫巴氏量表,一測試才發現她有記憶障礙,才驚覺外婆原來罹患失智症。那天看醫師時,葉天倫陪著外婆;迄今場景歷歷在目,彷彿昨日。他說,醫生問外婆不少問題,包括今年幾歲,還有用100減7、一路再減7後的數字為何等問題。生性精明的外婆剛開始應答流暢,但隨著問題變複雜,漸漸答不上來。
只記得有個孫子是「導演」

外婆症狀惡化,記憶力每況愈下,剛發生的事也立刻忘記。連外傭和家人的名字都記不得。看著孫女的臉,會問說,怎麼有這麼漂亮的空姐。看著葉天倫的臉卻無法叫出他的名字,只知有個孫子是「導演」。

「病人忘記就忘記了,但家屬都會記得。」葉天倫說,看著外婆症狀越來越嚴重,他的心情也越來越沉重。短短幾年,家人和幫忙照顧的外傭都備受煎熬。他提醒,家有失智症人,家人之間也需要互相有個出口,免得最後自己被情緒和壓力給壓垮。

失智後期,外婆更嚴重到只能寫自己名字,而且字跡潦草,像是小朋友寫字。且常因血壓或者血糖太低暈倒就醫,後來才發現是外婆忘了吃過藥又重複吃藥,才讓血壓或血糖急降。

外婆的記憶、反應越來越差,狀況百出,有時半夜會穿好套裝,用香奈兒的粉餅化好妝,吵著說要出門搭飛機。有時外傭和家人找不到外婆,半天才在電梯間發現她。找存摺和印章更是家常便飯。


導演葉天倫的外婆生前鍾愛孫兒,不但會去片場探葉天倫的班,也是家人相聚的核心人物。
圖/葉天倫提供不捨孫子受委屈
但最令人不捨的是,直到外婆過世前,對子女和孫子們的疼愛,都未因失智症有所減損。葉天倫邊拭淚邊說著,有一次他在事業上遇到難關,隨口跟外婆聊,外婆得知孫子受到委屈,馬上就說:「我幫你處理,我幫你出面!」葉天倫當下覺得,外婆即使什麼事情都記不得了,但對兒孫的愛意始終牢記在心,這份愛一直感動著他。

聯合晚報與天主教失智老人基金會合作,推出名人談失智系列專訪 「不能遺忘的故事」,每周一刊出 ,如想獲得更多失智症資訊,或需諮詢及協助,可電洽基金會。諮詢電話:(02)2332-0992,網址:http://失智症/陪伴 才是最好的事情

【聯合晚報╱記者曾宛琳、曾桂香/台北報導】
2014.06.16 03:03 pm

導演葉天倫說,沒經歷過家人罹患失智,真的不會知道那有多辛苦。

他說,不管什麼樣的人,家中如有了失智病人,都會身心俱疲;若非一路走過,也不會了解箇中滋味。而他當初選擇拍「含笑食堂」,也是希望透過戲劇方式,把失智症相關知識傳達出去,讓大家知道,多點時間陪伴家人,才是最好的事情。

葉天倫一向跟外婆很親近,外婆患病過程中,最讓他氣憤的是,外婆再也記不得他是誰,不能叫出他的名字,讓他覺得受傷,所以剛開始他根本「不承認」外婆失智了。

但在接受且認清外婆的病情後,葉天倫和家人調整心態,把失智的外婆當成「小孩」哄,老人就是小孩,俗稱「老小」,就是這個意思。既然對小孩都能有很大的耐心,對老人家應該也能。他說,念頭一轉,就能找出與失智老人平衡相處的方式。

外婆失智後,家人們都想要多跟她相處,外婆也一直覺得最安心的地方就是「家」。他們決定不送外婆到安養機構。除了幾個家人輪流照顧,外傭也幫了很大的忙。葉天倫感恩地說,外傭是外婆的「天使」,像是處理尿失禁這些棘手的瑣事,外傭都一肩負責,且全天候照料外婆。

雖然他和家人們都已經盡心盡力陪伴外婆,但問起最遺憾的事,葉天倫還是眼眶泛紅地說:「我真的很希望,那時有更多時間可以陪陪她。」

如果有一天他自己發生失智症,他不希望家人送他去安養院,還是想要跟家人相處;但又怕家人為了照顧他太過辛苦,他苦笑著說,這兩難之間,真的很難選擇。

聯合晚報與天主教失智老人基金會合作,推出名人談失智系列專訪 「不能遺忘的故事」,每周一刊出 ,如想獲得更多失智症資訊,或需諮詢及協助,可電洽基金會。諮詢電話:(02)2332-0992,網址:http://www.cfad.org.tw

失智症/三招防失智 飲食、運動、互動

【聯合晚報╱記者彭宣雅/台北報導】
2014.06.16 03:03 pm

「我腦子好得很,沒問題!我不需要你管!」天主教失智基金會今天推出「慢跑爺爺」微電影,並在YouTube上映,內容講述輕度失智的爺爺與家人相處的衝突,最後與家人正向面對疾病,電影把罹患失智的過程清楚呈現,讓更多人了解失智症。

根據統計,2013年全世界約有4440 萬位失智症患者,平均每年新增770萬人,台灣目前失智人口約19萬人,光是台北市就占近10分之一。北市衛生局長林奇宏表示,失智可以預防,民眾應持續進行活化腦部的活動,從飲食、運動、人際互動三部份延緩、並且降低失智機率。

根據研究,運動是最好的預防失智方式,每周至少運動2次,每次運動30分鐘,持續3個月,可以改善認知功能。

北市聯合醫院仁愛院區神經內科、內科部主任甄瑞興表示,多參與社交活動,可以降低罹患失智症,根據研究統計,定期參加社交活動的民眾罹患失智的機會降低四成,因此建議長輩,每周保持一次社交活動,和老朋友相聚、聊天、用餐,可以增加大腦血液灌流量,降低罹病機會。

林口長庚醫院神經內科系失智症科主任徐文俊表示,多攝取蔬果、豆類、橄欖油、全穀類、適量的咖啡和少量紅酒,這類地中海飲食不僅可預防心血管疾病,也能預防失智,肉類攝取以吃魚取代紅肉,少油、少脂為原則,不要吃太多,各種各類食材都應該均衡攝取。

聯合晚報與天主教失智老人基金會合作,推出名人談失智系列專訪 「不能遺忘的故事」,每周一刊出 ,如想獲得更多失智症資訊,或需諮詢及協助,可電洽基金會。諮詢電話:(02)2332-0992,網址:http://www.cfad.org.tw

【2014/06/16 聯合晚報】@ http://udn.com/
arrow
arrow

    And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