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港中山路騎樓亂象 議員促整頓
分享分享留言列印
A-A+
2016-06-16 04:47 聯合報 記者姜宜菁/北港報導


85
雲林縣議員黃勝賢要求縣府硬起來,整頓北港鎮中山路的雜亂騎樓。 記者姜宜菁/攝影
分享雲林縣明年將舉辦台灣燈會,北港鎮為第二燈區,縣議員黃勝賢昨天在議會質詢,要求整頓朝天宮前雜亂的中山路段,將騎樓還給行人。鎮公所說,已提出媽祖廟周邊整頓計畫;縣府建設處表示,將兼顧法律與地方發展,循序漸進改善。
相關單位昨天前往會勘,商家有怒也有贊成,有人擔心歸還騎樓會影響生意,要求縣府拿出配套措施。

黃勝賢表示,30年前常與朋友在中山路騎樓玩,但現在卻被商家占據營業,要求縣府與鎮公所拿出對策,將騎樓還給行人。

呂姓鎮民說,騎樓地不只可讓民眾躲雨,炎炎夏日也可遮陽,民眾漫步騎樓地,更可減少與車輛發生事故危險性。

鎮長張勝智指出,北港朝天宮周邊商店圈整頓已有規畫案,請台中設計師與中山路店家商討,下月要開期中報告,將以三峽老街為藍圖,期望未來中山路設為徒步專區。

縣府建設處長蘇孔志坦言,商家占據騎樓是違法的,但畢竟是數十年的老問題,一時要解決有困難度,只能採循序漸進方式改善,去年曾針對流動攤販整頓,今年為籌辦明年初燈會,已請公所加快規畫案期程,屆時縣府會全力支援。

8座石雕花1200萬 議員批嘉義縣府亂花
分享分享留言列印
A-A+
2016-06-16 04:47 聯合報 記者黃煌權/嘉義報導


86
嘉義縣文觀局日前邀世界各地石雕家創作的石雕作品,被縣議員李國勝痛批亂花錢且內情不單純。 記者黃煌權/攝影
分享嘉義縣文化觀光局最近獲得遠雄集團捐助1千萬元,再由縣府配合198萬元,合計1198萬元用來雕塑8座石雕,此事昨天在議會引發縣議員李國勝強烈不滿,一度拍桌痛斥文觀局亂花錢,揚言送調查站查辦。縣府文觀局長吳芳銘指出,一切開銷可受檢驗,畢竟藝術是無價。
李國勝昨天拿出資料在議會質詢說,文觀局今年4月獲得遠雄集團捐助1千萬元並由縣府配合198萬元,邀請各國石雕家到嘉義縣治附近參加「嘉義縣國際藝術節-談情塑愛雕塑創作營」,全部共創作8座藝術石雕;「問題是,這1198萬元文觀局都亂花」。

以機票、在地接送、餐飲為例,這部分就花了228萬元。另外,人事費也花了72萬元,究竟錢是怎麼花的,文觀局有義務說清楚、講明白,讓縣民釋疑。

李國勝質疑說,文觀局花了將近1200萬元雕塑8座石雕,平均每座石雕作品造價高達150萬元,如果文觀局將這筆錢用來整修位於民雄鄉的表演藝術中心不是很好嗎?李國勝一再追問吳芳銘,為什麼不將錢花在刀口上,而是拿去創作8座石雕?


吳芳銘強調,當初確實曾向遠雄集團建議能否將捐款用來整修表演藝術中心,但因遠雄考量到故宮南院已經開館,同時計畫在縣治附近規劃一處藝文特區,基於對遠雄的尊重,文觀局才邀請世界各地的石雕家,到嘉義雕塑8座石雕存放在縣治所在地。

李國勝指出,他實在想不透,為何8座石雕要花將近1200萬元,懷疑內情不單純,揚言要將此案送縣調查站查辦。吳芳銘說,有關石雕創作支出細目表,文觀局隨時可提供給議員;至於議員揚言要送調查站查辦,吳芳銘說:「歡迎」。

嘉義貝萊登幼兒園荔枝紅了 周日義賣
分享分享留言列印
A-A+
2016-06-16 04:47 聯合報 記者魯永明/嘉義報導


87
嘉義市貝萊登幼兒園後花園種的12棵老荔枝樹荔枝紅了,周日與腦麻協會合辦荔枝節。 記者魯永明/攝影
分享受年初霸王寒流天候異常影響,荔枝產期延後又減產,嘉市貝萊登幼兒園後花園種的12棵樹齡一甲子的荔枝樹荔枝紅了,雖減產逾3分之2,但園方仍決定19日(周日)與腦麻協會在精忠國小禮堂合辦「愛荔(諧音你).佮荔分享愛」公益荔枝節義賣,民眾拿30張5、6月發票兌換荔枝一包。
荔枝減產,市售每斤漲到60元,貝萊登幼兒園小朋友不僅午餐有荔枝吃,園方還要在周日辦公益荔枝節,與大眾分享荔枝,幼兒園老師開心說「你們看!我們後花園荔枝紅了!」家長帶幼兒踏進後花園,看到荔枝樹上紅咚咚的荔枝掛滿枝頭,感到驚喜,幼兒開心用手捧著樹上荔枝說「謝謝荔枝爺爺結果給我們吃」。

「荔枝樹在幼兒歡笑聲中成長變快樂樹,結果才會甜美!」園長李琇如善用12棵老荔枝樹,舉辦親子教育及公益,她說,園內黑葉品種荔枝樹苗,從附近圓林仔社區百年「荔枝王」老樹母株分枝移植 , 平常由工友鄭榮源管理,只除蟲不施肥,幼童下課在荔枝爺爺樹下嬉戲,充滿幼兒快樂聲。

過去圓林仔社區荔枝節,小朋友到荔枝王樹下展演,今年減產欠收停辦,以往每棵約可收成400斤,今年12棵估計只可收成500斤,其中2棵老荔枝樹迎向陽光結果率最高,果實大又圓,汁多甜。周日上午9點在精忠國小禮堂辦荔枝節,安排親子與腦麻協會孩子同歡表演,義賣荔枝所得及兌換發票捐贈腦麻協會。

晴天趕收割稻穀太濕 嘉縣農會調烘乾機
分享分享留言列印
A-A+
2016-06-16 04:47 聯合報 記者卜敏正/嘉義縣報導


88
農民表示,收割機搶收濕穀不但收成減少,收割機也易故障。 記者卜敏正/攝影
分享近日天氣放晴,嘉義縣各地農民都聯絡收割機搶收,卻因日前大雨、部分稻作倒伏,導致收割速度緩慢,且因稻穀濕度太高,烘乾設備滿載,農會還調度周邊碾米廠烘乾機代烘濕穀。工作人員直言,農民上半年努力就看這幾天,只能「全力以赴」。
「今年產量少3成!」水上鄉農民黃清表示,今年水稻收成期剛好遇到連日大雨,這兩天放晴,雖然稻穀仍濕,還是要收。

往年1分地可收稻穀1800到2000台斤,但今年因年初寒害,每分地只剩1400台斤,加上收購價也跌,農民真的苦在心裡,也因為大家搶收,收割機不足,所以請彰化農民支援。

從彰化來支援的收割機農民蔡明龍表示,正常一天可收割近4甲地,但這次濕穀、倒伏嚴重,跑兩趟機器就卡泥、故障,昨天一上午收割不到1甲,更擔心收割過程又下雨。

「盡全力幫忙!」太保市農會總幹事黃麗貞表示,一般稻穀收成後正常濕度約28度,但這兩天進場稻穀濕度都超過30度,甚至還有32度,造成烘乾時間拉長。

她說,農會烘乾機每天滿載約200公噸,但前天就進場350公噸,昨天上午也超過300公噸,目前已調度周邊碾米廠支援代烘,一定要幫農民解決問題。

南鐵東移案 議員盼賴清德勿扣迫遷戶帽子
分享分享留言列印
A-A+
2016-06-16 04:47 聯合報 記者曹馥年/台南報導


89
市議員王家貞(左起)、洪玉鳳、蔡淑惠昨天在議會中希望市長賴清德與民進黨籍民代做到視民如親。 記者曹馥年/攝影
分享南鐵東移案,內政部都委會前天決議7月2日擴大會議再審。市議員王家貞、洪玉鳳、蔡淑惠昨天質詢時強調,沒人反對鐵路地下化,反的是土地不正義。希望市長賴清德與民進黨籍民代做到視民如親,不要將「妨害鐵路地下化」、「政治操弄」帽子扣在被迫拆遷戶的頭上。
賴清德強調,行政院核定的鐵路地下化政策內容並無東移,民國98年通過至今沒有改變。部分居民對房屋有感情而不願搬遷,行政院的版本固然須拆屋,但依自救會現在提出的版本,房屋也須拆除。市府多年苦心,相信以後都會被證明,對南市府的抹黑、攻擊、醜化,他會承擔,相信市民一定會支持。

「家庭園藝」 住都會區也能當農夫漁夫
分享分享留言列印
A-A+
2016-06-16 04:47 聯合報 記者吳淑玲/台南報導


90

魚菜共生系統在大水桶養魚,植物過濾養殖水可巡循再利用,省水省肥。 記者吳淑玲/攝影
分享住都會區想要在家一次滿足當農夫及漁夫,不再是夢想;台南區農改場花2年時間,研究「魚菜共生」,顯示養殖水具養分,再補充適量微量元素,就能讓作物生長。農改場將以「家庭園藝」移轉專利技術給民眾。
魚菜共生計畫主持人楊清富表示,農改場將製作說明書,讓住都會區卻想體驗農夫及漁夫夢想的民眾,一看就知道用多少水養多少魚、每天要投多少飼料、多久可以採收。

91
魚菜共生系統在大水桶養魚,上面種蔬果,養殖水澆灌供植物養分。 記者吳淑玲/攝影
分享楊清富解釋,魚菜共生系統的原理,是將養殖物排放至水中的排廢物,經硝化作用後由植物吸收;魚的排泄物氨濃度太高會造成魚毒死,因此傳統養殖業必須透過每天排出百分之十的水來淨化水質,耗水量相當可觀。
魚菜共生在循環水系統加上硝化過濾器養菌,藉由細菌及植物將水淨化,就可回收再使用,耗水量僅為土耕農作1成,是種低耗能並對環境友善的生產方式。

楊清富在辦公室頂樓及設施溫室進行魚菜共生實驗,頂樓玻璃水族箱飼養觀賞用大錦鯉,溫室在1.6公噸大水桶,放養180隻吳郭魚及紅尼羅魚,魚生長良好,7個月就重500公克以上。

楊清富說,魚菜共生系統透過控制合適的魚放養密度,適量的投餌餵食,配合季節選擇作物,以及適時適量補充作物所需養分;魚排泄可做作物飼料,作物則能淨化水質,養殖水不斷循環再利用,節能、省水又省肥。

台南區農改場魚菜共生系統目前有「水耕型」及「礫耕型」,水耕型適合種植葉菜及香草類;礫耕型可選根系有支撐的作物,像秋葵、番茄、茄子等。農改場計畫以「家庭園藝」模式技轉專利,讓民眾只要看說明書,就可在家輕鬆當農、漁夫。

台南區農改場場長王仕賢表示,農委會所屬六個直轄市農改場、農業試驗所,明年度將擴大執行「都市農業計畫」,包括魚菜共生、屋頂菜園、校園農場等,並會研發創新自動澆灌、餵食等技術,讓都市人更容易上手。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And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