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不山不市」的學校 偏鄉…不該僅一種想像
分享分享留言列印
A-A+
2016-06-16 02:32 聯合報 盧宸緯/研究人員(新北市)
提到「偏鄉」,您心中出現的,是什麼模樣?
昨日立法院舉辦「偏鄉教育專法」公聽會。為偏鄉地區的教育特別制定專法,代表資源重新分配,以及社會公平正義的落實,因此,「偏鄉」的認定,就成為關鍵。
然而,我們對於偏鄉的認定,是不是真能反映所有需要幫助的地區?需要額外制度與資源幫助的地區,是不是都能透過專法,獲得該有的協助?
綜合行政院「各機關學校公教員工地域加給表」,以及此次《偏鄉教育法》草案與《偏鄉教育條例》草案可見,其對偏鄉的界定,共同點是「交通」與「經濟」不利情況。
事實上,還有許多學校,不在山裡、離市區也不遠,學生也非原住民或是其他特殊背景,但是卻與偏鄉學校面臨相同,甚至是更嚴重的困境:在地資源與能量不足、生源年年減少、師資難聘難留。
這些「不山不市」的學校,因為不符合大眾對偏鄉的印象或想像,過去被排除在外,面臨公部門資源不疼,民間資源不愛的窘境。這樣的地區,是不是也該納入偏鄉的範疇?我們對於偏鄉的思考,是不是應該再更廣、更多、更深些?
偏鄉教育專法的制定,為我國教育機會均等的實現,劃下新的里程碑。然而,對於偏鄉的想像,也該打破既有框架,以免創造了新的剝削與不平等。偏鄉,不該只有一種想像!
偏鄉教育﹒原住民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