憂鬱易罹患糖尿病 運動有解

【聯合晚報╱記者李樹人/台北報導】
2014.06.17 02:58 pm


研究發現憂鬱是造成老年人罹患糖尿病的主因之一,想避免憂鬱、糖尿病上身,最有效的方法是多運動。
報系資料照片
太憂鬱,小心糖尿病纏身!國內最新研究發現,憂鬱是造成老年人罹患糖尿病的主因之一,與一般人相較,重度及中度憂鬱症中老年人糖尿病風險約增兩倍,即使只是輕微憂鬱,糖尿病風險也明顯增加。專家推論,該結果可套用在任何一個年齡層。
另外,體重也與糖尿病息息相關,BMI大於27(肥胖)的中老年人,糖尿病風險為與BMI正常者的3.15倍,過重者(BMI24-27)風險則為2.09倍。

這項由亞洲大學健康產業管理學系研究所名譽教授蔡仲弘主持的「台灣中老年人憂鬱症狀與新發糖尿病關聯之探討」研究,刊登在最新一期的專業期刊《台灣衛誌》上。

壓力導致內臟組織脂肪累積

為何憂鬱會增加糖尿病風險?蔡仲弘認為,應與壓力反應有關。壓力導致內臟組織脂肪累積,進而降低組織對胰島素的敏感性,增加罹病風險。研究對象雖然以中老年為主,但可合理推斷,不分年齡,只要憂鬱都會增加糖尿病風險。想避免憂鬱、糖尿病上身,最直接有效的方法就是多運動。

蔡仲弘說,過去學者分析台灣健保資料,已證實憂鬱患者糖尿病盛行率高於無憂鬱症者。這項研究則進一步探討憂鬱症狀與台灣中老年人新發糖尿病的關聯性。研究人員分析「台灣中老年人身心社會生活狀況長期追蹤」1999、2003年資料庫,觀察2937名新發糖尿病患者與憂鬱症狀的關聯性。

結果顯示,不管中度或是重度憂鬱症,糖尿病風險均高出沒有憂鬱症狀者近兩倍,而且連只有輕微憂鬱症狀者,也比一般民眾更容易罹患糖尿病,研究建議可作為衛福部制訂老年人健康促進策略的重要參考。

每周運動三次 罹病風險降一半

進一步分析其他變項,顯示多運動是唯一可以降低糖尿病風險的指標,每周運動三次或三次以上,每次30至40分鐘,糖尿病風險可以降低二分之一;高頻率運動搭配蔬果攝取,更可有效降低糖尿病風險。
中老年應定期篩檢憂鬱症狀

【聯合晚報╱記者李樹人/台北報導】
2014.06.17 02:58 pm

調查發現,不少新增中老年糖尿病患,在發病前都經歷過重大生活挫折、壓力及憂鬱。新店耕莘醫院內科部主任裴馰指出,臨床確實收治不少晚年喪偶的糖尿病個案,身心承受巨變,百病叢生。

裴馰指出,憂鬱與糖尿病常共病出現,不少憂鬱症患者因為情緒障礙,或服用某些藥物而飲食控制不良,出現肥胖問題,增加糖尿病風險。他在門診就常收治這類新增糖尿病個案,原本就屬於糖尿病前期,受到憂鬱影響,病情更為嚴重。

中華民國糖尿病衛教學會理事長游能俊解釋,憂鬱症屬於一種慢性壓力,會造成身體代謝異常。人體在承受重大挫折及壓力時,體內荷爾蒙混亂,原本生活作息被打亂,恐增加罹病風險。

游能俊表示,從預防醫學角度來看,維持良好生活作息及保持心理健康,是降低糖尿病風險的兩大原則。如果不運動、飲食不正常、睡眠品質差,糖尿病也容易上身。

亞洲大學健康產業管理學系研究所名譽教授蔡仲弘說,身心症狀原本就會交互影嚮,中老年人應定期篩檢憂鬱症狀,並養成運動習慣,每天在平地走路30至40分鐘,每周運動至少150分鐘。
arrow
arrow

    And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