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廣設大學時的「前瞻」 忘了嗎?
分享留言列印
A-A+
2017-06-17 02:19聯合報 張鐸/樹德科大副教授(高雄市)

台灣少子化,大學招生困難,遠因是從民國八十五年起大學數量急速擴張,以為可將「菁英教育」變成「普及教育」,並天真「前瞻」台灣人口素質將提升。

大學招生數量從民國七十年的十七萬三千多人,暴增到民國九十六年的一一二萬人;有趣的是,民國八十五年後我正式進入低生育率國家,此一發展趨勢應足以讓決策官員「前瞻」少子化是必然的,但是當時的決策者都未計及,讓問題繼續擴大。

廿年過去了,教育部總共耗費了數兆人民納稅錢去推動教育政策,廿年後的今天,下場是早可預料的大學退場,如此無法彌補的大浪費,只因當初應該「前瞻」的人都沒有「前瞻」。

二○一六年國發會提報人口推估,雖然近年生育率微幅提升,但阻擋不了高齡化、少子化趨勢,二○二五年進入人口負成長。

國發會今年報告中更提到,十五到六十四歲的工作年齡人口,從去年開始減少,到六一年將僅剩下八百六十一萬人,減幅約一半,造成勞動力不足的隱憂;六十五歲以上的老年人口,將增至七百一十五.二萬人。

人口老化嚴重,青壯勞動世代負擔一年比一年重。前瞻計畫的軌道建設在完工營運之後,維持運作所需要的經費,也無法從老人身上賺取,因老年人走不動不想出門,在家中或在養老院接受長照,最後只有找會使用軌道建設的青年加稅。

政府的前瞻計畫應該就人口老化與負成長,還有勞動人口急速萎縮的事實,去推估乘坐人口減半後要如何維運、研判使用軌道設施的消費族群剩下多少人?

據國發會的報告,現在人人都可以「前瞻」二○六一年將只剩半數勞動人口在使用軌道設施,希望前瞻計畫的軌道建設,不要跟大學擴增一樣,又是一個未經前瞻的「前瞻」。

軌道建設﹒少子化﹒生育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And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