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大學排名代表的高教現象
2017-09-14 02:49聯合報 郭位/中研院院士、香港城市大學校
大學排名濫觴於一九八○年代的品質革新。執行前後,有人認為辦好大學就行,不須要排名。自說自話不可取,學術及教育並不例外,沒有評比,怎麼知道好不好?

「QS世界大學」、「THE高等教育」及「ARWU學術」是國際普遍認可的大學教研評比。選用的指標不同,排名的結果可能有異,大學若是同時被各種不同的排名評入百大,可稱之卓越。附表列出美國及亞洲主要國家與地區分別及同時列入三種排名榜百大的數目。

五年前,東京及京都大學是亞洲僅有進入三種排名榜世界百大的大學,今年則加上北大、清華及新加坡大學而有五家亞洲的大學入列。除了新加坡大學,其他四所都不以英文授課,說明英文不是重點,也不能當作學術不被認可的藉口。與五年前相比,中國大陸與新加坡是高教進步最明顯的亞洲國家,香港與韓國跟在後頭接近卓越。

排名像鏡子,台灣高教墊底,附表就是明證。若放寬標準,以二百大為卓越指標,也可得到相同的結論。

評比顯現虛實,先進的社會注重高教。如果認真看待並遵從「教研合一、政教(育)分離」,高教自然有成,大學也容易受到認可。

五年前全球有五十三所大學同時在三種排名榜上名列前百,美國佔了廿八所;今天五十六所同列三種排名榜百大的大學,美國佔了卅所。雖然三種排名系統及其選用的指標皆不出自美國,美國始終一枝獨秀,擁有世界逾半的卓越大學。即使個別系統的評比指標不時變換,美國獨領風潮、大學扎實,創新卓越,不是浪得虛名。

上世紀八十年代,台灣採行美式高教,勢頭強勁,科教居四小龍之首。春秋教化,曇花一現。進入九十年代,所託非人的濫情教改重創教育理念。自二十一世紀始,旁門張揚的均貧政綱稀釋高教資源,各級教授超低的薪資算是社會表象。高教整治,理念混淆,至今落到走一步算一步的田地。

民無信不立,繼全面削減教授微薄年金,政府推出玉山計劃,似乎認識了問題的急迫性。人非布偶,每一塊錢的人事費用若非建築在底薪之內,又不能額外配套等量的預算(包括個人退休年金,大學運轉經費,資淺教授、行政及研究人員工作津貼…),杯水車薪,難起作用。玉山之上,重要的是開闊心胸,無論膚色性別文化地域政經背景,務必成效導向,莫提口號。受到偏狹地域政治的主導,雖然整體教研投入不小,卻把教育當做工具使喚,缺乏育人濟世的心態,高教由盛而衰,良有以也。

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大學排名的結果恰是台灣高教不彰的寫照。不善為斵,血指汗顏,可惜了寶島!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Andk 的頭像
    Andk

    andk

    And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