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在台灣經濟轉捩點上贏的策略
2015-09-14 02:01:17 聯合報 聯合報社論
台灣經濟正面臨轉捩點,出口連連衰退及經濟成長停滯,已逐步惡化為長期病徵,既有的經濟成長模式無以為繼。另一方面,中國大陸經濟正面臨十年來最大轉折,進入挑戰重重的黯淡時期已無可避免。兩岸經貿關係至為密切,大陸經濟變局嚴重衝擊台商生存發展,更考驗已行之多年的兩岸經濟合作路線。處於十字路口,未來台灣經濟發展策略要如何抉擇,可說是下一任總統最大的考驗。
到今年八月為止,台灣出口已經「連七黑」,而且連續三個月呈兩位數下滑,是全球金融海嘯以來最嚴重的衰退。儘管國發會解釋是全球性現象,非台灣獨有問題,但自二○一二年以來,台灣出口競爭力衰退問題已經浮現,且惡化速度不斷加快。更嚴酷的現實是,台灣比大多數國家更依賴出口,因而當出口不振成為長期問題時,經濟就陷入長期貧血式成長,乃至逐漸走向衰敗,這是當前台灣經濟最大的危機。
近十年大陸經濟的崛起和快速壯大,被馬政府視同為台灣經濟注入新活水的最大機會,因而推動ECFA及兩岸服貿、貨貿等協議,致力為兩岸產業合作搭橋等,都是在抓住大陸商機思維下的政策產物。儘管太陽花學運後服貿、貨貿等協議受阻,但馬政府和國民黨思維並沒有太大調整,國民黨總統參選人洪秀柱競選政見多次強調:台灣要「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乘勢而起」,即是代表性的政策宣示。
然而,現在大陸經濟不但已進入習近平所強調成長減緩的經濟「新常態」,而且更遇到前所未有的嚴厲挑戰:房市泡沫化、龐大地方政府債務、影子銀行、產能過剩、人口快速老化等問題,沒有一樣容易解決。最近又遇到股市暴跌危機,大陸國家隊救市亦未能力挽狂瀾;今年八月十一日人民幣遽貶,更是十年來最大的轉折,結果引發各國貨幣競貶及全球股災。國際專家解讀,北京此舉旨在宣示中國不再為全球經濟遮風擋雨,從而也為全球經濟投下新的變數。
大陸國務院總理李克強日前在大連舉行的「達沃斯論壇」演講時特別強調:「中國不是世界經濟風險之源,而是世界經濟增長的動力源之一。」但是,面對成長減緩、出口衰退、資金外流愈來愈嚴重、深化改革又受挫的嚴峻情勢,大陸經濟進入全面調整的黯淡時期已無可避免,對台灣經濟衝擊也將日益擴大。
大陸經濟調整對台灣的影響是多面向的:成長減緩將減少對台灣進口的需求;官方致力打造成經濟升級版,將使得台灣人才、技術資金愈發流向大陸;推動產業轉型換代,勢必加劇紅色供應鏈對台商出口的威脅。兩岸經貿發展從量變走向質變,大陸對台灣的競爭與威脅逐漸凌駕於合作與機會;台灣改變策略勢在必行,也是不得不爾的選擇。
面對經濟發展的轉捩點,台灣須快速改變舊的經濟思維和運作模式,進行全新的戰略部署。第一個須改變的,是高度依賴出口的經濟成長模式。這在國內已有愈來愈高的共識,如果經濟發展能有更多內需及在地成分,例如住宅及都市更新、社會住宅擴建、長照服務和其他可以提升生活品質及因應社會老化的各種產業,則未來經濟成長動能就可從出口的「單引擎」變成出口加上內需的「雙引擎」,如此,因應全球經濟波動的能力就可大幅提高。
第二個須改變的,是賺容易錢的代工出口模式。台商「以大陸為工廠」,為國際品牌大廠接單代工,是以規模及成本取勝;現在紅色供應鏈崛起,規模比台商更大,成本更低,台商唯有轉進到「以質取勝」、靠創新研發及加值服務的新出口模式,才能建立永續的競爭力。這也是政府和民間共同的責任。
第三個須改變的,是兩岸經濟合作策略。大陸是全球第二大經濟體,兩岸經貿又密不可分,排除大陸市場的單飛思考不切實際;但雙方經濟合作須從「政治思維」轉向「市場思維」,該合作的就合作,該競爭的就競爭,政府責任是在建立市場規則和排除不公平的競爭。回到市場思考,台商才會更具競爭力,這也是在兩岸競爭又合作的新情勢下,台灣贏的策略。
公告版位
- Sep 14 Mon 2015 05:53
聯合/在台灣經濟轉捩點上贏的策略
close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