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命
分享留言列印
A-A+
2017-08-08 02:52聯合報 施承佑/中興大學博士候選人(台中市)


文化總會8月舉辦首屆活動,以媽祖為主題。文總副秘書長張鐵志在現場進行導覽。 記者...
文化總會8月舉辦首屆活動,以媽祖為主題。文總副秘書長張鐵志在現場進行導覽。 記者黃威彬/攝影
文化總會的媽祖展序幕,引起外界正反意見討論。文化總會官方話題環繞「中華文化是台灣文化的一部分」、「不能只被某個國家所壟斷」,例如日本、南韓也寫書法(漢字)。上述話語和陳水扁前總統執政時所提出的本土化是指台灣強調在地的歷史、地理、文化及主體意識,以發揚台灣本土文化政策主軸完全相同,顯然過了八年,依然一成不變,並無注入新的創意與價值。
以一個長遠的文化視角來看,小英政府並未有長遠規畫的大戰略,或者深刻的文化使命與企圖。就以此次新政府上台後,文總的首次展覽,其實是個翻轉扁朝硬性台獨的契機,但似乎走回了老路。媽祖其實是代表一個多元文化匯集包容的精神象徵,但卻淪為小英政府政治象徵的工具,以一個利用的角度來達到統治的目的,進而達到主權政治的象徵,似乎是廉價並且缺乏格局。

台灣的文化優勢背景其實與日本、韓國並不相同,從荷、明鄭、清、日的統治下,有其歷史意義。在明鄭時期,台灣建立厚實的漢文化建設,直通中原的儒、釋、道等根幹,良好的基礎兼容多元文化,厚道、忠實、善良的本性絕不是排斥異族,也並非分化對立的,國內的孔廟、經典教育、漢學教育便是最好的證據。而到民國時期,渡台學者、儒者菁英更是不勝枚舉,國內的多元文化優勢在哪?

小英政府顯然視而不見,多元文化絕對不是單方面由當權者說了就算!以古鑑今,有厚實的文化涵養底蘊,才有多元宗教、通商、繁榮的「多元文化」的匯集;反之,而如果誤將「多種文化」當成多元文化,則將紛雜無章,將導致國家經濟科技缺乏動能,導致文化、民生、經濟的全面化衰退,並非全民之福。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And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