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現代公民必須識讀「網路公知」
分享分享留言列印
A-A+
2016-10-16 03:32聯合報 聯合報社論
「一把青」在金鐘獎豐收,卻也難逃政治紛擾。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一把青」在金鐘獎豐收,卻也難逃政治紛擾。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今年金鐘獎,改編自白先勇同名小說、描寫外省族群面對白色恐怖的「一把青」獲得戲劇節目、男主角、導演等六大獎。此戲受到肯定,卻難逃政治紛擾:一開始即遭貼標籤是因政治因素而誕生、只有特定族群才會看,得獎後又引來是否意味著「黨國教育」成功、會不會導致觀眾認同中華民國為台灣政治體制現實等莫名所以質疑。
台灣解嚴已近卅年,知識份子發表多元言論,原是民主社會的正常發展。然而,近年有些公共論述,尤其是以網路為活躍場域的所謂「網路公知」(網路公共知識份子),常為了譁眾取寵而故作驚人之語,甚至抓住片面事實即大作文章;除了混淆視聽,也往往誤導社會價值。像「一把青」這樣,被刻意導向世代、族群或社會階層之爭的事例,屢見不鮮。如果論述充滿偏見,就算貌似文青,又與仇恨製造機何異?
不久前,清大教授李家同感嘆台灣新世代缺乏國際觀,有次他抽問十一個國中生希特勒是哪國人,僅兩人答德國,有三人竟以為這是正在選美國總統的希拉蕊。未料,李家同之言引來網路論戰,有人譏諷其填鴨式問題犯了倚老賣老的錯誤,有人則稱希特勒其實出生於奧地利,其答案並不正確。這種失焦的論戰,刻意凸顯不同世代對立的挑釁,反而讓人們忘卻了討論的初衷。
又如,電影監製李烈日前談及台灣電影現階段的問題,認為有些年輕導演「只靠著堅持、自信」卻聽不進旁人意見,導致有機會賺錢的故事拍成了賠錢電影。李烈試圖點出現實癥結,但接下來的網路回應,幾乎一面倒指向她「利用年輕人墊高自己」,甚至出現謾罵老電影人多年壟斷資源卻產製爛電影等酸言酸語,將議題風向帶偏。
事實上,從原著到電影,「一把青」所要呈現的不過是當年白色恐怖加諸人民的莫大壓力。但是,網路上大鳴大放的言論卻扯到黨國教育,扯到認同中華民國體制,簡直是把該劇丟進特定政治意識的絞肉機去絞碎,再透過網路向對歷史一知半解的民眾提供「加料添味」的肉排;若民眾不識牛豬形貌,則正合其意。
又如李家同的原意,不過是要點出國中生歷史知識不足的問題,而納粹及希特勒對人類文明及人性的摧殘,這是新世代必須了解的歷史教訓,如此才能避免重蹈其種族仇恨、民族優越感、殘暴發動戰爭的錯誤。如果對希特勒做了什麼都不在乎,卻去狡辯他出生於何地,或辯護慰安婦是否自願,豈非本末倒置?
就算不從根本的人性或歷史明鏡去反思,從現實或功利的角度出發,也惟有知曉這些必要的知識,才會讓你在利用MOOC(網路免費教學課程)、Kickstarter(網路群募平台)、Twitch(最大直播平台)時,或是玩文創、更改電影「帝國毀滅」字幕的老哏時,不致犯下吹捧納粹、歌頌軍國主義的愚昧錯誤。
再看李烈所言,不過點出新銳導演只要稍作調整即可因應電影的票房需求的事實,這是過來人的經驗之談,取捨由人。但有些人以李烈未曾親自導演過電影,或將李烈等老電影人視為造成當前國片低迷的共犯,進而不屑其談話;這樣心態,未免狹隘。
當今這種「無限開花」式的公共議題失焦現象,有人認為,這與「觀點產出型知識份子」大增不無關係。這類「網路公知」,只負責「產出觀點」,卻不負責提供證據來支撐立論,不負責維護任何價值。更有甚者,有些「網路公知」利用偏鋒言論來引導風向,一派義正詞嚴,卻動輒以簡單的善惡、黑白、敵我二分法來看待問題。許多人受這種二元論述的影響,而失去聆聽、討論與省思的意願,這是最令人擔心的事。
簡言之,現代公民必須提升「公知識讀」的能力,一味相信某些「網路公知」無的放矢的言論,不啻是自我蒙昧。
電影﹒希特勒﹒李家同
公告版位
- Oct 16 Sun 2016 02:23
聯合/現代公民必須識讀「網路公知」
close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