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扮商人尋歷史 桌遊翻玩70年代大稻埕
2015-09-27 14:12:15 聯合晚報 記者鄭語謙/台北報導
114
艸艸工作室創辦人蔡惠強(右)與他設計的桌遊「翻轉大稻埕」。 記者林澔一/攝影
分享繼「金萱體」蔚為風潮後,台灣年輕人創業,越來越重視城市記憶與台灣在地價值;有創業者設計「翻轉大稻埕」桌遊,希望透過遊戲,喚起台灣人對70年代大稻埕作為國際貿易都市的記憶,並邀請台灣本土插畫家繪圖,推到募資平台不到48小時就達成目標,達成率超過600%。
台北火車站的前身「台北火車票房」在1886年建成、淡水港1860年開港的繁榮…等,30多年前台北城的風華,在桌遊遊戲「翻轉大稻埕」重現;玩家扮演洋行商人,出口台灣盛產的茶葉、甘蔗,努力完成海外訂單,讓商業帝國蓬勃,贏家最後成為大稻埕富甲天下的巨賈。

「翻轉大稻埕」桌遊的設計者、「艸艸遊戲工作室」創辦人蔡惠強說,遊戲玩法類似歐洲經濟類桌遊,結合經濟和歷史,每個回合有「歷史事件牌」設定條件,如1895年日本統治台灣時期,不能遠洋出貨,讓玩家一邊利用時勢創造商機,一邊體驗過去發生在台北城的歷史回憶。

遊戲充滿復古風,搭配時下流行「轉珠遊戲」,「翻轉大稻埕」在募資平台「嘖嘖」推出後,不到兩天就達到募款目標,現已募得80多萬元,預購量700多套,預計下周上市。

蔡惠強花了一年時間設計,為了重現70年代的大稻埕,足跡踏遍大稻埕,拜訪茶屋等老店鋪,還大量考究老照片,30年前的淡水港、霞海城隍廟、總統府都一一翻找,最後經由插畫家陳狐狸之手,讓大稻埕的風采躍然紙上。

蔡惠強說,選大稻埕當主題,因為它曾是台灣的經濟重心,透過調查大稻埕的歷史背景,讀到很多故事,年輕人應該多認識自己的歷史,有使命感「說自己的故事」。

桌遊諷政治 馬英九、陳為廷成主角
2015-09-27 14:12:17 聯合晚報 記者鄭語謙/台北報導
117
桌遊遊戲「讓鞋子飛」的故事,從陳為廷在苗栗大浦事件的一雙鞋說起。 伍博暘/提供
分享緊扣台灣政治生態,也可以設計出政治桌遊品牌。七年級生伍博暘繼四年前設計「美麗島風雲」,這兩年又陸續推出太陽花主題的桌遊「讓鞋子飛」、諷刺馬英九總統的「我是陸捌玖」,話題性十足;他說,桌遊文創商品「要切到人心痛處、耍賤搞笑恰到好處」,才能引起認同。
伍博暘說,台灣人對鄉民文化、政治議題很有興趣,他每天都在想,怎麼去貼近這些人,怎麼專精、取捨題材,切到「痛處」,遊戲才能打動人。

伍博暘的設計緊扣台灣政治生態,去年以太陽花為背景的作品「讓鞋子飛」,角色設定包含擅長「收割」的「在野黨政客」,絕招是「死亡之握」的「島主」,黨工的能力則有「人肉攔鞋」。而「太陽花菁英」的勝利條件,則必須「島主民調歸零、且沒有被在野黨政客完成變天」,牌卡充滿嘲諷,把政治陣營的對決,化為遊戲,成功引爆話題。

伍博暘三年前毅然放棄在公股銀行的工作,賭上100萬元創業,第一套作品「美麗島風雲」讓他一舉成功,累積至今賣出7000多套。但去年推出的「讓鞋子飛」只賣2000多套,工作室營運都在吃第一套賺的錢。他認為,作品不能維持話題、國內市場太小,以及議題的侷限,可能是原因。

「我的遊戲,就像歷史的一部分」,正在構思新作品的伍博暘,決定把今年炒得沸沸揚揚的「反課綱運動」帶入,用桌遊方式記錄下來,就算不是主題,也會出現在遊戲中的某個角落。

棲蘭明池金雞母 退輔會搶贏林務局
2015-09-27 14:51:03 聯合晚報 記者洪哲政/宜蘭報導

退輔會轄下的「榮民」森林保育事業管理處,將與農委會林務局合併,但原由森保處管理的「金雞母」棲蘭、明池森林遊樂園是否一併移轉,一度引發退輔會與林務局的較勁爭取,兩單位都希望能經營這片擁有與神木林的珍貴遊憩資源。行政院日前決議,大甲溪、棲蘭山兩林區高達8萬8000多公頃國有林地經營權交給林務局;但棲蘭山林區裏的棲蘭、明池森林遊樂區等遊憩業務,仍由退輔會管轄。

民國48年成立的退輔會森保處,安置榮民就業,也收容不少韓戰回來的「反共義士」,經營龐大國有林地,伐木造林開路,握有珍奇的檜木資源,曾是國內林業龍頭。民國50年代實施九年國民義務教育,森保處轄下木材加工廠,負責生產全國國中、小課桌椅,最高年產20萬套,是四、五年級生的共同回憶。

但台灣50餘年來林業政策迭有轉變,停止伐木後,80年代森保處業務重點轉向整理枯立倒木,但遭環保團體抗議,甚至有52名員工一度因這項業務遭起訴,纏訟數年雖告無罪定讞,但政府因此停止整理作業,民國88年結束所有林業買賣經營。

去年政府推動組織改造方案,森保處確定將與林務局合併;而森保處在棲蘭山的棲蘭、明池森林遊樂區與歷代神木園區遊憩業務,由於營運甚佳,堪稱「金雞母」,林務局希望一併收回,但森保處希望保留。

森保處長鄭仰生說,棲蘭、明池遊樂區分別有16、9公頃,土地是林務局所有,建築產權屬於退輔會,且由當年林務局同意興建,又委外經營多年。日前行政院決議,包括棲蘭、明池遊樂區及神木林導覽業務,均確定留由退輔會管轄。他說,兩遊樂區現委外由力麗明池公司經營。

面對合併,鄭仰生說,該處早年在宜蘭不管是造林或伐木,生產了許多林材,包括四、五年級學生的課桌椅,當年全由森保處生產,在教育和經建上都有很大貢獻,但近年森保處在山間只剩下造林維護的工作,巡山費用仍由退輔會支付,加上業務與林務局相近,所以合併。

鄭仰生說,「榮民」參與台灣林業、造林與闢建林道貫通北部橫貫公路的傳奇歷史,即將劃下句點走入歷史,雖然感傷,但過去森保處榮民留下的建設,十分具有紀念價值,應該被記憶下來。

119
民國48年成立的退輔會森保處在民國50年代,負責生產全國國中、小課桌椅,最高年產20萬套。是四、五年級生的共同回憶。 森保處/提供

棲蘭絕美林道 榮民血汗開鑿
2015-09-27 14:51:05 聯合晚報 記者洪哲政/宜蘭報導
115
蔣經國54年視察北橫興建時,到明池工作站親手種下一顆扁柏(檜木)。50年過去,森保處找到當年這棵樹(如圖),11月12日將在此舉辦國父誕辰150周年紀念活動。 森保處/提供
分享
棲蘭山林區裏的棲蘭、明池森林遊樂區與眾多林道,是當年北部地區橫貫公路終能貫通的關鍵。退輔會森保處長鄭仰生表示,民國48年發生八七水災,原本用來貫通北橫公路末段的經費被挪去救災。民國54年,故總統蔣經國時任國防部長,到明池探視榮民,發現正在棲蘭山林區闢建的三條林道串聯起來可以成為北橫宜蘭端的出口,於是北橫在三年後開通,一半是榮民以血汗一斧一鑿挖出來的。

鄭仰生說,當年蔣經國上山視察北橫興建情形,民國54年11月12日國父誕辰前夕,到明池工作站與官員植樹紀念,種下一顆扁柏(檜木)。50年過去,森保處找到當年這棵樹,今年11月12日將在蓊鬱成林的同一地點,舉辦國父誕辰150周年紀念活動,為一塊「不滅的榮光」碑石揭幕,也象徵榮民在森保處的歷史將告段落。

鄭仰生表示,當年公路局原本已設定好,宜蘭端出口要從英士村出來,但民國48年碰上八七水災,開路的經費挪作救災。蔣經國非常關心北橫的開通,想到森保處正要在棲蘭山附近開闢林道,於是要求將林道路基設計標準提升到與公路局興建公路的標準一致,成為北橫開通的重要關鍵。

鄭仰生說,蔣經國民國54年再次前往明池,發現可以利用森保處既有的100、110與300線林道加以串聯,公路局也接受蔣經國的想法,森保處榮民三年內將北橫打通到宜蘭百韜橋,距原本公路局規劃的英士村出口有數公里之遙,北橫公路有一半是由森保處的林道闢建而成。而在森保處開路、造林時期,約有80餘位榮民與技工殉職。

鄭仰生說,當年榮民打通北橫構工重要據點,就是現在的明池森林遊樂區,包括與北橫相接的台七甲線上的棲蘭遊樂區,對當年榮民而言都是重要記憶。

116
棲蘭、明池森林遊樂區小檔案。 圖/聯合晚報提供

台灣精品 前進紐約
2015-09-27 14:39:04 聯合晚報 文/曾桂香
118
外貿協會董事長梁國新(中)和駐紐約台北經文處處長章文樑(右)主持剪綵。 圖/貿協提供
分享
台灣精品進駐紐約中央車站,65家台灣廠商參展,以精緻生活為主題,展示資通訊、醫療保健、運動健身等台灣精品,讓紐約民眾體驗後,提升對我國產品的認知與好感。外貿協會董事長梁國新和駐紐約台北經文處處長章文樑主持剪綵。

梁國新並接受美國CNN電視台專訪,介紹貿協協助台灣廠商出口全球市場,大力推薦台灣精品。


蔣中正60年前抱娃照 影中人重逢似認親
2015-09-27 03:18:08 聯合報 記者鄭宏斌/台南報導 120

老兵呂士琦(右)和照片中的「男嬰」李作榮(左),相隔一甲子後重逢。 記者鄭宏斌/攝影
分享
121
民國四十三年蔣中正總統踏訪大陳島,拍下這張珍貴照片,中為憲兵呂士琦。 記者鄭宏斌/攝影
分享民國四十三年蔣中正總統在浙江大陳島,抱了當地居民的八個月大男嬰李作榮,拍照留影,憲兵呂士琦也一同入鏡。台南市榮服處組長賴慶津夫婦日前探訪老兵呂士琦,注意到牆上掛的黑白照在李作榮的家中也有。昨安排呂、李見面,巧的是,兩戶相距不到一公里。
相隔一甲子,呂士琦已從英姿煥發的憲兵,成為滿頭白髮的老兵;當年的「小嬰兒」李作榮已六十一歲。兩人昨天「重逢」像在「認親」,起初覺得恍如隔世,擁抱後才有真實感。

八十九歲的呂士琦看到「小嬰兒」長大,很開心「原來不是只剩我一個」。李作榮自嘲「小嬰兒變老嬰兒」,以後一定會常陪「呂伯伯」聊天,「讓他覺得不孤單」。

呂士琦回憶,蔣中正非常愛孩子,到大陸各地訪視,看到嬰兒都會抱一抱。民國四十三年,當時他廿八歲在憲兵隊二○二團,隨蔣中正到大陳島訪視,拍下這張合照。

翌年大陳島撤退,李作榮隨家人到台南落腳。同年呂士琦也撤退來台,四十六歲退伍後定居台南。兩人分住不同里,但住家相距不到一公里。

牽起這段緣分的賴慶津與擔任明德里長的妻子陳瑞華,上周到呂家探訪時,意外發現這張老照片,安排兩人相隔一甲子再相見,場面溫馨。

增加存在感?吸引天敵? 彩繪蝸牛惹議
2015-09-27 03:18:10 聯合報 記者徐如宜/高雄報導
122
彩繪蝸牛看起來可愛,卻喪失了如一般蝸牛(左下)在大自然中的保護色。 記者劉學聖/攝影
分享瑞典有藝術家為蝸牛殼彩繪而走紅網路,目的是要增加蝸牛的「存在感」,避免遭踩死。中山大學生物系副教授顏聖紘則從生物「警戒」與「擬態」角度分析,彩繪後的蝸牛可能因特徵太明顯引起掠食者的好奇心,反而會幫了倒忙。
瑞典藝術家史蒂芬.斯韋瑞德為家中庭院裡的蝸牛彩繪,稱作「移動的畫廊」,在網路上瘋傳。

藝術家認為蝸牛在花園裡很容易被踩死,所以他用環保材料在蝸牛殼上彩繪,增加牠們的「存在感」。

網友看到鮮豔彩繪的蝸牛紛紛稱讚「好可愛喔!」,覺得藝術家超有創意。

但生物學者有不同看法,為了避免被人踩到而彩繪,卻把蝸牛弄得太醒目,反而易增加被其他動物捕食的風險。

生物系副教授顏聖紘表示,許多實驗結果都告訴大家缺乏次級防禦的獵物,本身多半具有隱匿色,這樣才能避免被天敵偵測到。

「創作者不能只想到人與蝸牛的關係,而忘了蝸牛在整個環境中與其它生物有交互作用。」顏聖紘說。

如果只是要提醒「路殺」問題,這樣的廣告效益其實不錯,但要避免誤導不明究理的民眾,明明就是人類自己走路不小心,為什麼要把蝸牛弄得醒目而增加被其它動物捕食的風險?

高市家長郭先生說,以前小學生也流行過在寵物寄居蟹的殼上作畫,他也機會教育告訴子女,最好不要這樣。

藝術家李俊賢表示,所謂創作自由應該是以不影響他人的自由為自由,不傷害動物、不破壞空間。

有些藝術家會在動物身上作畫,可能是著重在「沒有他人嘗試過」的創新點,但在藝術上的說服力還有待討論。

生物生存之道 「偽裝」與「擬態」


【聯合報/記者徐如宜/高雄報導】

「偽裝」與「擬態」是生物生存之道。生物研究者指出,許多動物為了不被吃掉,都會好好隱藏起來。如果原本是隱匿的獵物出現了突變例如「白子」,就會在環境背景中變得醒目,可能會吸引天敵的注意,而增高被攻擊的風險。

高雄市野鳥學會總幹事林昆海表示,在野外觀察生物時要很仔細,因為牠們會與環境融合在一起。

有些在地面築巢的鳥類,小鳥孵出來時的體色就與巢邊的土、石塊無異。這是為了保護自己,避免被天敵所傷。

中山大學生物系副教授顏聖紘指出,生物學警戒性形成的假說也說明,如果原本是隱匿的獵物出現了突變。

像是白子,會在環境背景中變得醒目,這時候就有可能吸引天敵的注意,相較之下被攻擊的風險也增高了。

生態攝影愛好者黃志煌說,生物為自我保護會採取偽裝、擬態等機制,像枯葉蝶停駐時就像一片枯葉;

亞洲夜鷹藏身在雙園大橋下的曬榖場,毛色就像枯枝敗葉,不仔細瞧還找不出來。

對生物學有認識的人都知道,人類最好不要介入擾動生物,大自然自有其定律。


鐵窗「開花」 都市之瘤變台灣意象
2015-09-27 03:18:12 聯合報 記者陳宛茜/台北報導
123
擁有富士山古典線條的台灣鐵窗花,連日本人也驚嘆「日本找不到」。 圖/老屋顏提供
分享被視為「都市之瘤」的鐵窗,近年轉型為文創界當紅的台灣意象。新世代創意人將台灣鐵窗意象融入衣架、椅子、紙膠帶等生活用品,讓鐵窗擺脫「景觀殺手」惡名,儼然成為台式美學的新象徵。
台灣鐵窗最先出現於一九二○年代,是自西方引進的一種黑鐵工藝。其工法繁複細緻、創造出多種融合中西、擁有獨特台式美學的鐵窗圖騰,稱為「鐵窗花」。鐵窗在一九七○年代達到巔峰,九○年代中期被不銹鋼鐵窗取代,逐漸消失。

推動台灣老屋美學的老屋顏工作室,創辦人楊朝景曾拜訪傳統鐵窗師傅,發現鐵窗花因工法繁複、容易生鏽。然而新興的不鏽鋼鐵窗只求速成、欠缺美學,「鐵窗花」失去「花」樣美感,僅剩「鐵窗」功能,將家家戶戶打造成鐵牢。

隨設計美感崛起,台灣鐵窗再度「開花」。四年前,設計師易瑋勝便以一款「鐵窗椅」,將台灣鐵窗改為簡約美感的現代家具,引起矚目。設計師林嘉駿也以台灣老屋花窗為靈感,設計的多功能花窗式衣架,入圍今年的金點概念設計獎。

文創品牌「布菈瑟」更鎖定鐵窗花為創作主題。布菈瑟團隊指出,布菈瑟取自英文blossom(開花),寓意鐵窗花的再次綻放。布菈瑟先調查台灣各鄉鎮老宅上的鐵窗花,轉為設計元素,製作製冰器、餐具。

不讓故宮「朕知道了」紙膠帶專美於前,「老屋顏」推出結合磨石子地板和鐵窗花的老屋紙膠帶,大受歡迎。出版社運用文史學者康諾錫的老花磚研究,推出老花磚著色書,讓讀者以色筆體驗老花磚的美感與創意。

這一波老房子文創熱,代表六年前興起的老房子熱,從旅行轉向設計。楊朝景表示,台灣人願意「慢下來」發掘生活細節的美感,也才能發現台灣自身便有不遜於歐日的獨特美學。

基隆西二、三碼頭倉庫 保留後首度開放
2015-09-27 03:18:13 聯合報 記者游明煌/基隆報導
基隆港西二、三碼頭倉庫有80多年歷史,今年4月確定保留後,昨首度開放給實踐大學建築系展出他們「Long Stay」正濱漁港漁村,親身體驗在地文史而設計出未來的遠景。學生提出水上漁船嘉年華會、水上高爾夫、漁船提供國際住宿等思考,點子都充滿創意。

124
西二、三碼頭倉庫,經文史團體及基隆市政府的努力,今年4月確定保留下來。 記者游明煌/攝影
分享
市長林右昌收回舊漁會大樓活化改造,正規畫結合正濱漁港、和平島成為觀光廊帶發展,為融入年輕人的想法,舉辦「昨日之島」競圖比賽,邀實踐150師生設計未來的藍圖做為計畫參考。

125
西二、三碼頭倉庫,一名女學生向市長林右昌(左)解說她們發想的城市設計理念。 記者游明煌/攝影
分享
作品要能表達當地的環境、人文、社經,為了不讓學生只是「走馬看花」,還請在地文史工作者及老師等演講上課,甚至晚上也住在基隆,花了11天體驗正濱漁港周邊地景與人文風貌。

初選選出6件作品參與決審,昨天進行決審,並請多名建築師、文化評論人等當評審。學生經過分組及數日的腦力激盪後,完成了許多提案,這些提案布展在西二碼頭倉庫展出。

獲得優選第一名的是周沛穎等學生設計的作品,把懷舊碼頭、正濱漁港圍成的海域規畫為新型的海上城市,規畫海上市集,並配合中元普度舉行盛大的海上嘉年華,各式船隻組成的船隊變換不同隊形,像水上芭蕾,創造出不同的漁港風景。

獲得佳作的作品「海腳」則是利用廢棄漁船改造成背包客棧,讓國際旅人深入體驗漁村生活。

教授林盛豐表示,藉由這樣的競圖活動讓學生走出教室,用自己的方式與地方對話,創造出許多意想不到極具張力的作品。

展覽從昨天起到10月10日,周二至周日上午10時到下午5時開放參觀,可從港西街側進入,詳情請至台北村落之聲搜尋「昨日之島」。

80年倉庫有超現實感 「華山文創的感覺」
2015-09-27 03:18:16 聯合報 記者游明煌/基隆報導
124
西二、三碼頭倉庫,經文史團體及基隆市政府的努力,今年4月確定保留下來。 記者游明煌/攝影
分享西二、三碼頭倉庫昨天首次開放民間單位展覽,意義重大。基隆市長林右昌指出,明年底舊基隆火車站前圓環會變成一處大廣場,連接海洋廣場一直延伸到西二、三碼頭,將打造為基隆的文化創意觀光園區,將是改造基隆的重大契機。都發處長徐燕興說,西二碼頭倉庫辦展覽,為倉庫活化利用起了很好的開端,意義很重大。
展場由建築系老師林聖峰及燈光設計師林靖祐合作,打造出有如往海港延伸的平台,也讓倉庫空間型塑出不同以往的超現實感。「有華山文創的感覺出來了」昨天有參觀的民眾說。

林右昌表示,明年底前舊火車站前的圓環會變成大廣場,加上城際轉運站開闢完成後,將串聯車站、陽明海運大樓、西二三碼頭倉庫,將這個歷史景觀廊帶打造為文化創意園區,需要更多創意與智慧共同打造這座海港山城,將再與多個大學合作規畫。

他並說,軍港遷到西岸是確定的政策方向,而新的港務大樓並不會消失,已計畫改到東四、東五威海營區規畫。

有80多年歷史的西二、西三碼頭倉庫,見證台灣光復、日本人戰敗返國、國民政府百萬大軍撤退來台,及韓戰反共義士投奔自由等關鍵歷史,牽繫著許多基隆人的情感。

早年郵輪到基隆港不是靠西二就是西三碼頭,兩碼頭的倉庫各約千坪大,1樓放米等貨物,火車運來馬上進到倉庫或是貨庫,倉庫的地面後高前低,兩棟建物外觀藍白色,都很特別。


邱彰策展 鏡宮玻璃卡映出華人女權故事
2015-09-27 03:18:17 聯合報 記者鄭維真/台南報導
126
展場中設有「鏡宮」,地上有如繁星的玻璃沙,搭配50張玻璃卡,記錄華人女性的奮鬥故事。 記者鄭維真/攝影
分享旅美律師邱彰以華人女性為法律努力的故事,策畫「她在歷史的背後」展覽,見證從「男尊女卑」到「男女平權」的歷史演進;其中以「鏡宮」最能挑戰視覺藝術的極致,令人驚豔。
邱彰說,兩年來在美、港、台等地為性別議題與華人移民史奔波,以女性視角來策展,感謝國內藝術家陳界仁、袁廣鳴、劉經倫、張瑞頻等都無償出力創作。

藝術家張瑞頻設計的「鏡宮」,集結台灣玻璃工業的技法,以50片大幅明鏡組成圓形建築,藉由各角度的鏡子反射,表現女性歷史的璀璨堅強。內部地板鋪滿玻璃沙,陳列50張玻璃卡,講述華人女性的故事。

其中一個與台灣女性有關的著名案例,是1977年留學生居蜜的案子。居蜜赴美取得哈佛大學博士,並擔任3年副教授。她申請美國國會圖書館員的職位,卻苦無面試機會,因此以違反「工作平等機會法」對國會圖書館提告訴,法官比較居蜜及內定獲選人的履歷後,將職位判給居蜜。

邱彰說,1960年來在美國不屈不撓打官司的台灣女性,積極為自己及華裔族群辯護、爭取權益,台灣人才能在美國享有公平待遇、地位。

去年每人支出…台北最花錢 彰化花最少
2015-09-27 14:12:09 聯合晚報 記者仝澤蓉/台北報導
127
去年台灣平均每人每月消費支出為19978元,包括食衣住行、休閒旅遊等。 報系資料照
分享

分享台北居,大不易,去年台北市平均每人每月消費支出首度突破2.7萬,且是連續第二年走升;去年台灣平均每人每月消費支出為19,978元,與基本工資20,008元,僅剩30元的些微差距。
主計總處調查,去年平均每人月消費支出19,978元,各縣市中以台北市最高,每人每月平均消費金額27,004元;其次是新竹市的25,699元,月消費金額最低的是彰化縣的14,966元。

官員說,去年台灣家庭平均每戶消費金額為75萬5169元,較前一年增加7247元,持續創新高,去年僅台北市和新竹市兩地的家庭年消費金額破百萬元。

家庭消費支出通常逐年提升,但並非年年創新高,而是受到景氣榮枯影響,例如2008年因金融海嘯,當年家庭消費支出就比前一年低,近年最低點是在2010年的為70萬2292元。

調查顯示各縣市民眾消費比重不同,以六都和新竹縣市來說,民眾在餐廳及旅館的消費金額明顯比其他縣市高;大台北地區大眾運輸便捷,台北市和新北市民在交通上的支出,明顯低於桃園市和台中市。

台北生活大不易,去年台北市平均每人月消費支出2.7萬元,為全國最高;怎麼消費因人而異,住台北花在房租、休閒娛樂和上館子的費用比重較高,相對的交通支出則比鄰近的桃園少。

住在台北市的上班族李小姐消費支出比重排序是上餐廳、旅行和治裝;她說,平常帶媽媽和姪子去吃飯,都是她掏腰包,每個月在餐廳的花費占薪資三成;李小姐每年會安排出國旅行,今年還帶媽媽一起去土耳其玩11天,花掉15萬元;公司提供制服,加上她常上網購買便宜的衣服鞋子和配件,治裝費不到薪資一成

調查顯示,去年國人在包含美容、理髮和婚喪喜慶在內的什項消費(其他消費)占全體家庭支出僅5%,小資女楊小姐為紓解工作壓力,每個月固定兩次SPA美容按摩,每年燙髮一次3000元,染髮二次各2000元,美容相關支出占楊小姐薪資的二成。


128


住的最難省 台灣每一家庭年花18.5萬
2015-09-27 14:12:12 聯合晚報 記者仝澤蓉/台北報導
129
主計總處調查,去年台灣每一家庭平均花費18.5萬元在與「住」相關的費用。 記者高彬原/攝影
分享台灣家庭食衣住行那一項最花錢?主計總處調查,家庭消費支出比重依序是住、食、行、衣,去年台灣每一家庭平均花費18.5萬元在與「住」相關的費用,食品飲料約花11萬元,花費最少的是「衣」相關費用,一個家庭一整年治裝費約需2萬多元。
主計總處將家庭消費支出分成食品飲料及菸草、衣著鞋襪類、住宅服務水電瓦斯及其他燃料、家具設備及家務服務、醫療保健、運輸交通及通訊、休閒文化及教育消費、餐廳及旅館、什項消費(其他消費)等九大項。

雖然民以食為天,但「吃」的占家庭消費支出僅排名第二,主計總處調查,去年家庭支出15.87%用在食品飲料及菸草上,花費相當於12萬元,其中菸酒及檳榔9377元,食品及非酒精飲料11萬元。

排名第一的仍是住宅類,去年一個家庭花費約18.5萬元,約占總消費支出四分之一,顯示住房的支出仍是台灣人最沈重的負擔。另一項超過10萬元的消費支出是醫療保健。餐廳及旅館占11%,相當於每個家庭年花8萬3672元在吃館子住飯店;衣著鞋襪則平均一個家庭花2萬2806元,並不算多。

主計總處官員表示,住宅類消費支出包括房租、水電瓦斯、修繕費用等,向來都是比重最高。醫療保健支出逐年提升,這和人口老化,花費在中西醫療門診住院費用增加有關,近年流行健康檢查和整形美容,也推升醫療保健支出。

主計總處官員指出,和最高峰比重超過7%相較,近年衣著鞋襪比重顯降,但支出金額仍隨著總消費支出增加而增加,只是因為其他消費比重提升,例如汽車、手機、上網等運輸通訊類大幅提昇,讓治裝費比重下降。

130
分享
彰化、雲林花費最少 薪資、房物價有關

【記者仝澤蓉/台北報導】

主計總處指出,消費支出調查包括房租、水電瓦斯、交通通訊等費用,各縣市支出高低有別,與所得、物價、地區消費特性有關,都會區的消費支出會高於非都會區。

統計顯示去年平均每人每月消費支出前三名縣市依序是台北市、新竹市與新竹縣;倒數三名依序是彰化縣、雲林縣與南投縣。

官員指出,台北市位居消費支出冠軍不令人意外,因為北市是政經中心,薪資水準、房價、物價均高,消費支出也高;新竹縣市因鄰近新竹科學園區,相關從業人員薪資較高,撐起當地的消費水準。

從近四年統計數據來看,彰化縣與雲林縣最常位居每人每月消費支出墊底的縣市,官員分析這兩縣市因在地就業、薪資結構、房價、物價等因素,兩縣市的民眾消費支出相對較低。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Andk 的頭像
    Andk

    andk

    And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