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盛治仁/從「阿罩霧風雲Ⅱ」看歷史詮釋
2015-09-17 01:23:12 聯合報 盛治仁
最近觀賞了「阿罩霧風雲Ⅱ—落子」,繼續描述在大時代的變遷下,霧峰林家家族中人所做的不同抉擇,對於自己命運以及台灣發展的影響。當大時代在變遷的關鍵時刻,每個人都像是一個棋子,必須在有限的範圍內選擇移動方向。而這個移動方向,可能來自認同與理念,可能來自利益,更可能是迫於現實的無奈,所必須做出的選擇。但是這個選擇,往往在後來的時代,被當權者或逐權者因為政治上的需要,賦予了各種意義與想像。

霧峰林家馬關條約生效後的時代背景下,後續必須面對日本殖民統治、民國成立、北伐、國共內戰、二二八事件、白色恐怖等變動。台灣議會之父林獻堂,在日據時代即領導開展了長達十四年的台灣議會請願運動,也成立台灣文化協會,創設台灣民報。最終因為對國民政府的失望,以治病為名,選擇移居終老於日本。不同的林家人,必須在日本、中國、台灣、國民黨和共產黨之間,做出不同時空背景的抉擇。幾十年後回頭看,如何評斷當時抉擇的對錯?

現在適逢政治熱季,總統大選過程可能引發的認同和統獨問題,一向是台灣最主要的社會分歧。最近也有總統候選人提出,台灣社會很多人有不同記憶,對歷史有不同的詮釋,大家應相互包容,社會才可以更團結,讓民主更壯大。這段話說得很好,但是實際在應用上的雙重標準,才是現在黨同伐異最大的問題。

我在觀賞這部影片的時候,正是李登輝前總統和連戰前副總統分別因為對日和對中言行在媒體掀起波瀾,被強烈批判之際。各界對兩位言論的反應,可以大致分成幾類。

第一、兩者都批判:這兩位前任國家級領導人的言論,因為發言失去了中華民國/台灣的主體性,在主權或史實上未能堅持,當然是嚴重的政治不正確。

第二、兩者都不批判:兩位既然都已經退休,現在既無政治職務,又無未來參選計畫,就尊重其言論自由。民主化的過程,爭的不就是思想除罪?只要不涉及造謠或誹謗,各種立場和思想都應該被允許自由發表。

第三、依照立場或利益選擇性批判一方:言論自由只是鬥爭的工具。簡單的說,你的言論要檢驗、要批判;我的言論要自由、要包容。某些政黨和媒體的發言,就是以這個邏輯在處理政治爭議,讓台灣陷於無止境的鬥爭循環。並非藍或綠單一方面有此問題,而是非常普遍性地存在於我們的政治論述當中,傷害民主發展。

政治學者杭亭頓曾經提出二次政黨輪替,作為年輕民主國家成熟的指標之一。理由不只是政權可以和平轉移,更重要的是經過兩次輪替,雙方都曾經扮演過執政和在野的角色,比較不會用雙重標準或焦土策略對抗,讓國家能夠走向穩定的常軌。可惜的是,我們的民主化過程,在這個價值的鞏固上慢了許多,使得政治紛擾不斷,也讓民主治理的效能大打折扣。

對前任正副元首、退伍老兵、乃至於公務人員下班後的言論,不管同不同意其立場,應不應該剝奪其工作權或退休福利?大家可以辯論,然後用一致的標準處理。但是認同的問題,不能用辯論解決,只能靠互相包容、尊重和體諒,設法在和平的基礎上,等待時間提供解方。

李崗監製花了八年時間,投入一個沒有商業利益的紀錄片,希望能夠去除政治詮釋,盡力回歸歷史脈絡。百年前的歷史糾葛,現在還在影響當代的命運,但願我們也都能從歷史學到教訓,以智慧面對困局。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Andk 的頭像
    Andk

    andk

    And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