邊界衝突 匈牙利拘移民
2015-09-17 15:04:05 聯合晚報 編譯陳澄和/路透羅斯克16日電
image
訪黎巴嫩境內敘利亞難民 新華社
分享要求開啟邊界的大批難民16日和匈牙利警察發生衝突,鎮暴警察以水龍和摧淚瓦斯驅散民眾,並拘留29人,其中一人還被列為「恐怖分子」。
匈牙利為阻止難民和經濟移民大量湧入,本周決定關閉歐盟和塞爾維亞之間的邊境,是歐盟國家中目前最強悍的一項決定。

由於成千上萬的移民陸續從巴爾幹半島各地湧向歐盟,匈牙利總理表示,布達佩斯準備沿著部分克羅埃西亞邊境以及羅馬尼亞邊界設置圍籬加以防堵。

戴著頭盔的匈牙利鎮暴警察16日部署在設有路障的塞爾維亞邊境入口,背後並有裝甲車作後盾,遭阻絕的年輕移民則朝警察投擲石塊,要求開啟邊界。

匈牙利拘留了包含一名「恐怖分子」在內的29人,表示至少有20名警察和兩位兒童受傷。

匈牙利總理安全顧問巴孔迪在國營的M1電視台說:「警方已逮捕一名確認的恐怖分子。」政府發言人說,該人士「列名在安全局的資料庫上」。

來自巴格達的58歲店員阿瑪德說:「這裡的情況愈來愈糟。」他原本想從維爾維亞和匈牙利交界的席德進入,如今發現穿越塞爾維亞和克羅埃西亞之間的邊界,可能是進入歐盟的更好機會。

塞爾維亞總理伍奇克指責匈牙利的行為「粗暴」、「不符歐盟作風」,敦促歐盟要有因應的作法。他說:「我呼籲歐盟採取對策,要求會員國的行為符合歐洲的價值觀,如果歐盟沒有反應,我們會自行設法保護邊境和歐洲的價值。」

-----------------------------------------



忘記戰爭了嗎? 當塞拉耶佛玫瑰赤裸綻放…
2015-09-17 00:47:01 聯合報 張錦弘
●我們忙著抹去戰爭血淚,為何波士尼亞卻要讓內戰血花赤裸綻放觀光客面前?

●台灣只有政爭、尚無戰爭,也許該珍惜這份和平?

image
塞拉耶佛玫瑰。 記者張錦弘/攝影
分享
敘利亞內戰從2011年至今,已造成20萬人死亡,400萬個難民逃向土耳其及歐洲。但直到最近,一名敘利亞3歲男童隨父母逃難,溺死在土耳其海灘的照片曝光,才喚起台灣人注意。

戰爭如此殘酷,人類卻又如此善忘。

20年前,巴爾幹半島上的波士尼亞-赫塞哥維那(簡稱波赫),脫離南斯拉夫獨立,也曾引發一場長達4年多的內戰,同樣有20萬人死亡、200萬人逃難,甚至有成千上萬名婦女淪為敵軍的性奴隸。

但這場二次大戰後,歐洲最慘烈的戰爭,有幾個台灣人曾關心過?問起波士尼亞在何方,絕大多數台灣人恐怕答不出來;如同很多人至今仍不確知敘利亞在哪裡。

隨著波士尼亞從戰後逐漸復甦,台灣觀光客開始踏上這塊曾被戰火蹂躪的土地,才驚訝發現,內戰雖已結束20年,波赫卻刻意保留很多戰爭遺跡,赤裸裸地呈現在觀光客面前,提醒台灣人,戰爭有多殘酷,期盼台灣內部及海峽兩岸,能永遠告別戰爭。

波士尼亞小檔案

image
波士尼亞小檔案 圖/聯合報提供
分享
散步塞拉耶佛必遊景點


世界文化遺產炸毀重建 彩虹橋祈祝和平

到波赫觀光,絕不能錯過莫斯塔爾、塞拉耶佛這兩個大城。

莫斯塔爾是赫塞哥維那的首府,也是聯合國列為世界文化遺產的古城,最知名的景點是一座有幾百年歷史的老橋「彩虹橋」,它在1993年內戰時被炸毀,後來由聯合國協助重建。

image

莫斯塔爾的彩虹橋。 記者張錦弘/攝影
分享
老橋如今已恢復昔日榮景,遊人如織,常有高空跳水高手在橋上向遊客「募資」,湊到50或100歐元就往下跳到河裡。不過,市政府刻意在橋頭放著一堆生鏽的砲彈殘骸,提醒大家「DON'T FORGET '93」,這座彩虹橋也因此成為和平象徵。

image
彩虹橋頭紀念碑。 記者張錦弘/攝影
分享
斐迪南命喪拉丁橋 引爆一次世界大戰

image
斐迪南大公喪命的拉丁橋。 記者張錦弘/攝影
分享
至於波赫首都「塞拉耶佛」,更是歷史名城,雖然距台灣1萬公里,但你絕不陌生。

回想一下,中學歷史課本講到一次世界大戰,是否曾提到,奧匈帝國王儲斐迪南大公,1914年6月28日被塞爾維亞學生普林西普槍殺,奧匈帝國因此對塞爾維亞宣戰,引發一次世界大戰。

斐迪南遇刺的地點,就在塞拉耶佛的拉丁橋,從此巴爾幹半島爭戰不斷,被稱為「歐洲的火藥庫」。

拉丁橋的橋頭,如今設了一個紀念碑及博物館,展示斐迪南100年前遇刺、兇手被捕的歷史照片。

逃難、送物資 塞拉耶佛希望隧道

塞拉耶佛1984年曾主辦冬季奧運,在1992年4月5日到1996年2月29日內戰期間,曾被南斯拉夫及境內塞爾維亞人的反抗軍圍城1425天,是人類戰爭史上最長的圍城戰。

一名塞拉耶佛導遊說,圍城期間,敵軍平均每天轟炸300顆砲彈,水電、汽油、食物等物資,最後都被切斷,很多民眾冒著槍林彈雨外出覓食,就被亂彈打死。光塞拉耶佛當時就有1.1萬多人死於戰火,市內外到處可見插滿白色十字架或伊斯蘭墓碑的墳場。

image
塞拉耶佛市區的墓園。 記者張錦弘/攝影
分享
波士尼亞軍隊後來在1993年1月到7月間,突破敵軍封鎖,穿越機場的聯合國中立區,挖了一條約800公尺的隧道,運送物資到城內,並將傷患外送,稱為「希望隧道」。

希望隧道的起點,如今已改建成「戰爭博物館」。和城內很多大樓、公寓一樣,博物館至今仍保留彈痕密密麻麻的外牆,刻意提醒觀光客,當年戰爭有多慘烈。

image
公寓外牆密密麻麻彈孔,戰後保留至今。 記者張錦弘/攝影
分享
image
希望隧道的出入口,已改建成「戰爭博物館」,外牆也是彈痕累累。 記者張錦弘/攝影
分享
▼影片/希望隧道探險(若無法觀看,請點選連結)



看完內戰及挖建隧道的紀錄片,導遊還會帶遊客親自走一小段隧道。走在高約1.5公尺、寬約1公尺的暗道內,戰爭不再那麼遙遠…

看到盡頭洞口的天光,你好像可以體會什麼叫「希望」。

甚至有報社大樓被炸毀,戰後改建成五星級飯店,在門前放了一個超大型水泥炸彈當「裝置藝術」,走進大廳,大樓從廢墟站起來的重建照片,在玄關兩邊一幕幕重現。

登上飯店頂樓旋轉餐廳,往不遠處看,又是一片刻意保留的斷垣殘壁;走到城內的老市集,彈殼做成的原子筆、鑰匙圈,成為獨特的紀念品。

戰爭的影子,在塞拉耶佛無所不在。

image
內戰時為當地報社的Hotel Radon Plaza,門口有顆水泥做的大砲彈。 記者張錦弘/攝影
分享
image
用廢棄彈殼製作成的原子筆和鑰匙圈。 記者張錦弘/攝影
分享
戰爭血跡 化作永遠的塞拉耶佛玫瑰

image
聖心堂和前方廣場的塞拉耶佛玫瑰。 記者張錦弘/攝影
分享
歷經百年戰亂,重建後的塞拉耶佛,更增添一分滄桑的美。像巴黎、維也納、布拉格等名城,這個「火藥庫之都」到處都是風情萬種的建築。

如今基督教、天主教、猶大教及伊斯蘭教在這兒和平共處,也讓塞拉耶佛被稱為「歐洲的耶路撒冷」,各色教堂及清真寺林立,又以仿巴黎聖母院的天主教聖心堂最宏偉、漂亮。

走近教堂前的廣場,你會發現,怎麼有塊地方,像被潑了紅漆,乍看像鮮血,對照鵝黃色的教堂,更加刺眼。且幾乎每個觀光客,都會拍照留念。

它有個很詩意的名字,叫「塞拉耶佛的玫瑰」,在戰爭博物館等地四處可見,標記內戰時曾被砲彈轟炸,碎片散落、鮮血淋漓的慘痛記憶。

塞拉耶佛用紅樹脂填補生命隕落的刻痕,提醒世人勿忘血淚,盼戰爭永遠消失,在血泊中開出燦爛的玫瑰。

裘莉執導電影 訴波士尼亞的血淚與愛

image
「愛在血淚交織時」的電影海報。 (圖/維基百科)
分享
2011年,美國知名女星安潔莉娜裘莉自編自導首部電影「愛在血淚交織時」(In the Land of Blood and Honey),以波士尼內戰為背景,聖心堂等曾被轟炸的景點入鏡;電影海報構圖,更是「塞拉耶佛的玫瑰」組成的一對情侶肖像。

劇情描述1990年代,斯洛維尼亞、波赫、克羅埃西亞、柯索沃等地相繼脫離南斯拉夫獨立,引爆內戰。其中波赫境內有1/3信東正教的塞爾維亞人,他們不想被占多數的波士尼亞穆斯林統治,另組共和國,和以塞爾維亞人為主體的南斯拉夫人民軍,聯手鎮壓波赫,圍攻塞拉耶佛。

▼影片/一分鐘看懂南斯拉夫(若無法觀看,請點選連結)



片中男主角是塞爾維亞士兵,他戰前拋開種族、宗教歧異,和波士尼亞的穆斯林女子相戀。內戰爆發後,兩人被拆散,重逢時,她已淪為囚營的性奴隸,不勝唏噓。

裘莉在片中描述,有5萬名穆斯林婦女在戰時被強姦,影射塞爾維亞人的暴行。電影在波士尼亞首映時,受到5千名觀眾歡迎;在塞爾維亞首映,卻只有12名觀眾,被抗議誇大事實。

裘莉也因刻畫戰爭的慘無人道,獲柏林影展特別頒發的「電影和平獎」。

「還記得戰爭前的事嗎?只有妳跟我兩人。」片中男主角一語道盡戰爭的殘酷。在烽火萬里下,兒女私情變得多麼脆弱、渺小。

中彈相擁而逝 塞拉耶佛的羅密歐與茱麗葉

image
塞拉耶佛羅密歐與茱麗葉的墓碑。 (美聯社)
分享
異族相戀的悲劇,在戰時的塞拉耶佛真實上演。一對不同信仰、分屬於塞爾維亞、波士尼亞裔的年輕夫婦,在1993年5月19日相偕逃離塞拉耶佛,由於交戰雙方都有熟人,原本說好兩人出城時停火,誰知兩人踏上Vrbanja橋時,槍聲大作,先後中彈氣絕,都只年僅25歲。

一名美國記者拍下兩人相擁而死的畫面,成為當時的國際要聞。但到底是由哪一方開槍射殺,至今無解。

美、加、德國的媒體在1994年,把兩人的故事拍成紀錄片「塞拉耶佛的羅密歐與茱麗葉」,象徵超越種族、宗教和政治的永恆之愛。香港歌手鄭秀文也曾演唱同名情歌,紀念這對戰火鴛鴦。

直到今天,很多觀光客造訪塞拉耶佛,仍會專程到Vrbanja橋及兩人合葬的獅子墳場,憑弔這對現代羅密歐與茱麗葉,為他們獻花。

image
塞拉耶佛市區的「遇見文化」界線,線的東邊是伊斯蘭土耳其區、西邊是天主教奧地利區,兩個時常發生衝突的宗教,如今在此和平共存。 記者張錦弘/攝影
分享
敵軍瞄準也不怕 戰火廢墟中的大提琴家

image
在國家圖書館廢墟中拉大提琴的斯梅洛維奇。 (圖/維基百科)
分享
塞拉耶佛圍城期間,還發生另一件撼動全球人心的故事。

1992年5月27日,城內維斯米其納廣場遭受到迫擊炮攻擊,一群在廣場排隊買麵包的百姓來不及逃生,造成22人死亡、70多人受傷。

當地大琴家韋德蘭‧斯梅洛維奇為悼念22名死者,冒著生命危險,在事發地點連續22天演奏阿爾比諾尼的G小調慢板,也曾在被炸毀的國家圖書館廢墟中演奏,喚起全球關心這場慘絕人寰的內戰。

▼影片/阿比諾尼G小調(若無法觀看,請點選連結)



直到1995年8月28日,塞拉耶佛中央市場被砲擊,造成37名無辜市民死亡,北大西洋公約組織決定針對塞爾維亞軍隊,展開大規模轟炸,逼得節節敗退的塞軍參與和平會談,10月13日停戰,波士尼亞戰爭終於落幕。

作曲家大衛‧懷爾德後來創作「塞拉耶佛的大提琴家」這首大提琴曲,獻給斯梅洛維奇,馬友友也把這首曲子收錄在專輯中。

加拿大作家史帝芬‧蓋洛威更以斯梅洛維奇的故事為藍本,寫成了小說「塞拉耶佛的大提琴家」,成為2008年暢銷書。

書中描寫斯梅洛維奇演奏曲子悼念死者時,一名波士尼亞狙擊手奉命暗中保護大提琴家。沒想到,另一名塞爾維亞士兵也正虎視眈眈看著斯梅洛維奇,卻沉醉在琴音,而按兵不動。波軍狙擊手陷入天人交戰,最後還是槍殺了敵軍,凸顯戰爭的無情與愛恨交織。

image
2014年5月重建完工的國家圖書館。 記者張錦弘/攝影
分享
回到只有政爭、沒有戰爭的台灣…

image
小金門的炸彈景觀照。 (圖/世新大學英語系教授李振清提供)
分享
台灣自1958年823金門砲戰之後,已整整有57年沒發生過戰亂。對日抗戰、國共內戰、到共軍轟炸金門,早已被淡忘,防空洞、斷垣殘壁等戰爭遺跡,也多不復見,尤其e世代年輕人對戰爭更是無感。

然而,只要你去了一趟波士尼亞,就會感受到,戰爭離我們一點也不遠。不同種族、宗教、政治立場長期對峙,一不小心,就很可能引發戰爭;且往往內戰,比外敵侵略更慘烈。

台灣人要很慶幸,我們雖然政爭不斷,但還沒演變成內戰;海峽兩岸也至少仍維持和平。看一眼「塞拉耶佛的玫瑰」、讀一讀「塞拉耶佛的大提琴家」,祈禱國人能永遠告別戰爭的血淚。


比京隨筆/失控的難民潮 快壓垮德國
2015-09-17 04:06:37 聯合報 布魯塞爾記者蕭白雪
image
德國總理梅克爾。 美聯社
分享德國一度「歡迎難民」的決定,讓國家形象大好,卻激發更多人搶進歐洲,引爆失控的難民潮。不到兩周,德國已面臨承受極限,被迫恢復邊境控管。
德國總理梅克爾月初宣布願接受敘利亞難民,慕尼黑火車站前歡迎難民的布條與人潮等影像,在阿拉伯國家的社群網路上廣為流傳,激起更多敘利亞、阿富汗、伊拉克的人民前往德國,偽造的敘利亞護照成熱門商品。

今年至今已超過五十萬難民湧入歐洲,「歡迎難民」浪潮下,最近單日進歐人數屢創新高,歐盟評估,今年想逃離敘利亞的人數將達兩百萬人。位於接收難民前線的希臘擔憂,接下來每天有十萬人從土耳其進入希臘。

匈牙利比照德國控管邊境後,第一天就有一百七十四人因非法入境被捕,匈牙利還動用催淚瓦斯和水龍驅散難民,大批難民已改道轉往克羅埃西亞,前進斯洛維尼亞後再轉往德國。

「歡迎難民」熱潮不到兩周就面臨極限,包括難民安置場所、輔導人力都出現大問題,即使廢棄軍營、學校、工廠、甚至昔日納粹集中營都成為收容中心,本周陸續抵達德國的大批難民,面臨的是已無床位,得露宿車站或街頭。

如今每位負責照料青少年難民的慕尼黑守護員至少要照顧六十個青少年難民,有社工單位負責人坦言,德國雖有心想協助難民,問題是目前整個制度已幾近崩潰。

包括梅克爾所屬基民黨姐妹黨、巴伐利亞邦的基社盟人士都開始擔憂,慕尼黑啤酒節即將在廿日開始,每年約吸引六百萬人到慕尼黑歡慶啤酒節,如今遇上難民,當地政府正研擬如何因應。

梅克爾在承受國內外批評後,罕見地動氣表示:「如果要為我們在緊急狀況下表現友好的行為道歉,那德國就不是我的國家」。

德兩年內收容200萬難民 成本估達280億美元
2015-09-17 04:06:37 經濟日報 本報訊
瑞穗金融集團策略師查特威爾說,德國計劃未來兩年內每年收容100萬名難民,若以平均花費1.25萬歐元在每位難民身上估算,總成本可能高達250億歐元(283.4億美元)。

法偵察機出動 擬空襲敘利亞
2015-09-17 04:06:37 世界日報 編譯中心/綜合15日電
法國總理瓦爾15日表示,法國已數度派遣空中偵察隊前往敘利亞,攻擊是必要的,但不會有地面行動。

瓦爾在國民議會表示,法國會自行選擇在敘利亞的攻擊目標,行動也絕不會強化敘利亞總統阿塞德的政權。

來自敘利亞的難民為避戰火,大批湧入歐洲,歐洲除設法收容外,也計畫在問題源頭採取行動,也就是打擊伊拉克和敘利亞的聖戰組織「伊斯蘭國」(IS)。

法國過去不考慮軍事介入敘利亞,是因為不願讓阿塞德趁機鞏固政權,隨著越來越多難民出走避禍,法國開始改變想法。瓦爾說,法國已出動數次空中偵察隊前往敘利亞,且還會持續數周,但不會有地面行動。

另據BBC報導,俄羅斯總統普亭15日表示將繼續為阿塞德提供軍事援助,他還敦促其他國家也像俄羅斯一樣加入到為敘利亞提供「軍事技術援助」的行列中來。他說,如果俄羅斯不支持敘利亞政府,湧入歐洲的難民潮「將會更加巨大」。

但是美國白宮表示,俄羅斯對阿塞德的支持只能「起到相反的作用」。五角大樓發言人說,美國擔心俄羅斯軍方同在敘利亞活動的美軍和盟國發生直接衝突。

奔歐難民潮罕見溫馨照 溫暖網友心
2015-09-17 11:12:12 中央社 台北17日電
image
圖擷自哈芬頓郵報
分享在無數張辛酸照片展露當今奔歐難民血淚的同時,1張丹麥警察逗樂難民小女孩的照片展現出人性光輝和團結的一面,溫暖全世界網友的心。
哈芬登郵報(Huffington Post)和英國廣播公司(BBC)報導,攝影記者費斯克(Claus Fisker)在德國丹麥邊界捕捉到丹麥警察盤坐馬路和敘利亞難民小女孩玩遊戲的畫面。

來自索馬利亞的激勵演說家迪尼(Mohamed Diini)在臉書分享這張照片時寫到:「近日來,敘利亞難民危機和他們逃離家園尋求正常生活的漫長旅程,傳出許多目不忍睹的照片。」

「然而,這張照片…給了人性最真實的定義。有人說得好:這是1張身處不尋常環境的尋常照片。」

有網友說:「可惜這個世界無法一直像這張照片般美好。這類片刻太難能可貴,我們有責任分享出去。」

不過也有網友持懷疑態度:「如果真想幫助這些人,捐錢給他們,讓他們在自己國家改善生活還比較有道理。」

除了這張照片,另1張由親移民組織Europe saysOXI上傳的照片,秀出敘利亞夫妻在安全抵達希臘之後,在海邊熱情擁吻。

照片說明寫著,「是的,他們擁抱親吻,就跟你、我和所有人一樣。因為你也知道,說白了,他們本來就是人。」

除了這些人情片刻,網友@CatShelterGoa也上傳1張敘利亞男子用背巾抱著寵貓抵達希臘的照片,並推文說:「想必有許多寵物被拋棄在敘利亞」。

有網友反應,「這隻貓真走運,其他寵物都遭桶裝炸彈轟?」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And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