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經濟日報╱陳清祥】
2014.09.17 03:06 am

台灣多數產業大都逐年追求營收成長,但即使透過製造效能及效率不斷提升,不少企業仍是毛三到四(毛利3~4%),或甚至保一保二(毛利1~2%)。為了追求獲利,除了認真檢討各種產品線汰弱留強,在提升資產運用效能及效率方面也應加強,尤其在「資產活化」上,應該可以再多加把勁。

從提升股東權益報酬率角度而言,其公式為淨利÷股東權益,但深入分析其實包含三大項:純益率、資產周轉率、槓桿比率。

在營運獲利能力提升上,一般公司管理團隊大都已做了相當多的努力,但是在總資產如何產生更大營收的周轉率上,除了在應收/應付款管理、存貨管理上可以下工夫,另外也可以思考下列議題:

一、現金或約當現金:是否過少或過多?是否充分運用以產生合理收益?若是沒有重大資本支出、併購或者其他具體計畫,則是否考慮現金減資退回股東?

二、長短期投資:應更加強轉投資的管理及應認真評估是否處分非核心投資?

三、閒置資產:各項閒置廠房、土地是否加以清理、盤點並充分活化使用?

「資產活化」是企業將持有多年之土地或者建物,尤其是停用的舊廠房,透過各種方式來增加其收益,採取的方式多以出租、標售地上權、自行規劃開發、聯合開發、都市更新等模式來進行。實際案例包括各金融行庫及南港輪胎、台肥、中華電信等上市公司等。

尤其是在台灣歷史悠久的老公司,常有不少閒置土地及建物,而早期赴大陸設廠的企業,慢慢遇到產業發展、環保意識、勞工成本高漲等諸多因素,在沿海及一、二線城市的台商,大都有不少舊的土地廠房,企業主應該認真思考,工廠遷移大陸內陸或東南亞,甚至回台後,原有土地廠房如何處置?

是直接出售、自行開發,或者合作開發等等。如何有效活化資產以取得企業再發展所需資金,同時兼顧符合當地法令及政府要求?如何避免礙於開發風險、當地法令、遷廠資金、員工社保、稅務風險等考慮,資產活化停滯不前?企業要有周詳全盤之規劃。

當企業營收和獲利面臨減緩或停滯,「活化資產」議題將更顯重要。身為公司董事會,應該確保經營團隊有確實盤點現有資產,並設法使資產更加活化。

無論它在台灣或者海外,對於擁有很多資產的老公司(俗稱「資產股」)而言,更應設置專責部門並指派專人負責,同時尋求外界不動產開發公司或顧問,協助企業透過資產活化增加使用價值,獲取發展所需資金,並提升股東權益報酬率。

企業如此,各級政府、軍方、公營事業等等有更多閒置土地,透過「國有土地清理活化督導小組」,依照「活化資產永續財政方案行動計畫」,希望空軍總部、華光社區及台北學苑三大指標案件可以快快落實,進而擴展到其他專案,如此才能推升經濟動能,充實國家財政收入。

道理淺顯,但成功案例不多,或者進度緩慢,如何「從知道到做到」,考驗著企業及國家的執行力,「沒有執行力,就沒有競爭力。」坐擁資產的企業主、各級政府、公營事業等,務必將「活化資產」列入年度及中期營運計畫及施政計畫,並具體落實執行。

(作者是勤業眾信集團總裁)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And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