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戰爭威脅減 兩岸進入磨合期
2015-09-17 01:28:47 聯合報 張國良/上海交大媒體設計學院教授
自二○一○年以來,聯合報關於兩岸和戰天平民意的調查,已連續進行了六次。這份堅持,令人欽佩。而這一深具社會責任感、嚴謹而有系列性的成果,不僅現實參考價值頗高,對於觀察、推動兩岸關係,發揮了積極作用,而且,將積澱為兩岸關係發展歷史的寶貴見證。本人作為一名大陸傳播學者,在閱讀了剛剛發布的第六次調查結果後,有一些粗淺感想,與大家分享。

一、總體狀況:這六年來,兩岸關係總體狀況比較平穩,兩岸間各項(政府、軍事、外交、經貿、社會)關係的得分,一直徘徊在五—六分(十分制),即呈現「和緩」態勢。

不過,值得注意的是,與六年前相比,這五項關係的分值,無一例外地都朝著「緊張或競爭」(七—十分)的方向升高了,儘管除了「經貿」升幅較大外,其他關係升幅都不大,但由於這是一種整體性趨勢,其緣由還需認真探究。

二、「和戰」認知:令人寬慰的是,歷次調查結果表明,台灣民眾認為兩岸開戰可能性很低,都不超過三.二分。

由此或可推測:隨著兩岸往來的空前頻繁,台灣民眾明顯感受到來自大陸的戰爭威脅的消減,但與此同時,雙方又難以避免地增加了產生矛盾的機會,也可以說,進入了一個較為長期的磨合過程。

三、「統獨」立場:無疑,戰爭是民眾最不願意發生的噩夢,從這個角度看,如今的「現狀」值得高度珍視。由此不難理解,這六年來,為何主張「永遠維持現狀」的台灣民眾,一直維持在半數左右,若加上「先維持現狀再統一/再獨立」的人群,則高達四分之三。看來,這一狀態,若無意外,將長期維持下去。而且,調查表明,台灣民眾清楚地知道,引發兩岸危機乃至戰爭的最主要因素,來自「獨立」。

四、大陸觀感:可能與上述總體狀況相關,也就是說,由於交流中摩擦增加,有意願到大陸發展的台灣民眾,人數不斷減少。與此直接相關的四個題項:願不願意到大陸工作、到大陸創業、讓小孩到大陸念書、到大陸定居,與六年前相比,無一例外地全部減少,減幅雖也不算很大,但同樣顯示一種整體性趨勢,值得重視。

作為佐證,對大陸政府和對大陸民眾的印象也變差了,與六年前相比,「好」的比例分別從卅三%、卅八%降為廿八%、卅七%,「不好」的比例分別從五十四%、四十七%升為五十八%、五十一%。而印象「不好」的首要描述,分別是「專制集權/共產」(政府)、「水準低/不文明/粗俗」(民眾)。看來,這也不是一個短期內能改變的現象。

連續六次的調查資料,為我們提供了一幅波濤起伏、生生不息、環環相扣、發人深省的兩岸關係互動圖景。有關部門和專業人士倘能進一步深入解讀,挖掘其中奧秘,必有益於今後的兩岸交流與發展大業。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And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