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聯晚/肥了醫院荷包 苦了病患
2015-09-03 16:10:29 聯合晚報 午後熱評
長久以來,藥價差被視為拖跨健保財務的大黑洞,但醫院經營者,卻把藥價差視為醫院重要盈餘來源,只要擴大藥價差,就能創造醫院最大利潤;但當部分醫院過度追求利潤,專挑利潤高的學名藥採購,無形中卻犧病患權益。 不少醫界專家很早就預測,繼食安風暴後,台灣將面臨「藥安」問題,其中又以癌症用藥影響最大,一旦原廠化療藥物過了專利期,同成分學名藥低價搶進,恐將影響癌友健康。 當肥了醫院荷包,往往就苦了病患。就有一名罹癌的政府官員,固定在北部某醫學中心就診拿藥,最近該中心將標靶藥及化療藥換成學名藥,他吃了一陣子自覺效果不佳,為了換回原廠藥,最後只好換醫院、醫師。

為求節省健保支出,健保署鼓勵醫療院所多採購學名藥,食藥署也再三強調,國內本土藥廠製作嚴謹,同成分學名藥的治療效果不會輸給原廠藥。有了官方掛保證,醫院經營者更有理由要醫師多開學名藥。 但部分健保藥物,現在卻是原廠藥與學名藥給付相同,以致出現醫院卻捨原廠藥改用學名藥的奇特現象,既未省健保,反而讓醫院有更大的藥價差空間。例如某醫學中心進藥數量龐大,降血壓學名藥折扣竟可壓低至二折,如一顆藥健保價10元,等於每賣一顆藥就賺八元。

之前的八仙氣爆意外,台灣醫界大團結,眾多醫師、護理人員不眠不休,齊心搶救數百名嚴重燒燙傷者,各大醫院也不計成本全力搶救年輕生命,醫護的無私付出讓不少人重拾對白袍工作者的感動。

但同一時間,不少醫院卻默默換藥,以「以賺錢為優先」。醫療是治病救命的工作,應該先確保醫療品質,再追求獲利;而醫師也應秉持專業用藥,不能被醫院政策或藥廠利誘牽著走。少一點利益,多一些專業及仁心仁術,才是國人之福。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And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