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後南亞海嘯人口學:天災提高生育率
【聯合晚報╱編譯彭淮棟/綜合報導】
2014.12.26 03:05 pm
2004年印度洋海嘯後,倖存但喪子的父母,生育率高於舉家得全的父母。
路透
海嘯人口學關鍵數字
聯合晚報孩子死亡,對父母的生育率有沒有什麼影響?這種層次的人口學不太容易處理,但對了解全球人口的增減動態十分重要。有些研究顯示,降低兒童死亡率,結果是生育率也降低。如果是天然災害造成兒童死亡,則生育率會什麼變化?當然有,雖然研究起來有些感傷。
2004年12月26日印度洋海嘯奪走25萬人生命。印尼北端的亞齊省沿海地帶受創最重,全省總人口遽減5%。有些社區損失30%人口,有些災情最重之地損失80%。
喪生率最高的是小孩子、年長者,以及壯年女性(25至45歲)。體力與會不會游泳固然是生還與否的關鍵,但家庭結構也有關係,因為比較強壯的成員能搭救家中其他成員。家裡愈多壯年男子,家中生還者愈多。
許多父母在那次海嘯痛失孩子。英國《獨立報》引述研究報告〈海嘯的後果與復元〉,觀察孩子喪生如何影響其父母的生育決定。
2004年的災難是印尼五百多年來首次捲撲陸地的海嘯,造成的破壞與生命損失隨社區位置與地形受浪打擊的程度而異。
〈海嘯的後果與復元〉根據海嘯前的數據,追蹤亞齊省沿海30多萬名生還者,為時五年。
研究結果顯示,在造成生命損失的社區,災後生育率比生命損失相對輕微的社區增加將近四分之三個孩子。這是很大的衝擊,而且見諸今天的事實:這些社區,寶寶和幼童多過少年和老人。
誰生了這些孩子?失去孩子的母親在事後五年內生育的機率,遠高於孩子得保的媽媽。
以同一社區觀察,社區裡喪失孩子的母親,生育率也比未喪失孩子者高37%,而同一時間,全省人口只上升13%。
同時,災區女性的生育年齡提前,也是災區生育率較高的一個原因。
因此,是災區喪失孩子的母親和災區女性提前生育共同重建了人口。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