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阿富汗難民問題的現況
2014/09/24
【前言】
本書深入淺出,圖文並茂,概括介紹阿富汗,讓大專學生、工商界人士、遊客、以至有興趣的市民,對該國的歷史、地理、政治、經濟、社會和文化,有一初步的認識。

阿富汗難民問題的現況

塔利班於2001年末至2002年初倒台後,滯留巴基斯坦和伊朗的阿富汗難民開始返回祖國。據聯合國難民署估測,自2002年起,約有570萬阿富汗難民已經歸國,這批歸國難民也使阿富汗人口增長了20Р25%。但滯留在周邊國家的阿富汗難民仍有270萬,其中在巴基斯坦和伊朗分別有約170萬和約94萬的註冊阿富汗難民。

巴基斯坦境內的阿富汗難民

巴基斯坦的阿富汗難民中,從民族構成看,有82%為普什圖族。29 其中一個原因是兩國的邊界線長達2,000多公里,很多邊界的自然界線模糊,居住在阿富汗南部及東部的難民能輕易進入巴基斯坦境內;二是巴基斯坦開伯爾—普什圖省的主體民族也是普什圖族人,巴阿兩國的普什圖人聯繫一直較密切,每當遇到戰亂或災荒,阿富汗的普什圖族人都願意到巴基斯坦開伯爾—普什圖省來避難。

根據2005年聯合國難民署與巴基斯坦政府聯合開展的阿富汗難民普查顯示,62%的阿富汗難民分佈在開伯爾—普什圖省,25%分佈在俾路支省;58%的阿富汗難民生活在無保障的難民營,42%生活在聯合國難民署幫助建立的定居點。數據還顯示,15歲以下的阿富汗難民佔難民總數的43%,而他們正處於入學年齡。31 儘管聯合國難民署在阿富汗難民聚集地設立了300多所學校,但兒童的入學率仍相當低,僅有八分之一的適齡兒童入學,其中能順利完成初等教育的則不到一半。

從在巴阿富汗難民的工作情況來看,雖然有少數阿富汗註冊難民已經融入巴基斯坦社會,但大多數的阿富汗難民仍處於未就業狀態。數據顯示,15Р64年齡段的阿富汗難民未就業或不具就業能力的達60%,其中尤以女性未就業率最高,高達90%以上。即便是那些有幸找到工作的阿富汗難民,收入也非常低微,且就業條件也時常得不到保障。

聯合國難民署致力幫助阿富汗難民改善生活並重返祖國,針對在巴阿富汗難民的政策主要有以下三點:首先,為註冊的阿富汗難民特別是弱勢群體提供醫療、教育、安全等人道主義保障。其次,協助自願返回祖國的阿富汗難民回國,並向歸國者提供每人150美元的路費,以及50公斤糧食的生活保障。33 第三,幫助少數特殊群體在第三國定居。在2009年,聯合國難民署與聯合國其他機構還啟動了難民和收容社區項目(Refugee Affected and Hosting Areas, RAHA)並為其注資1.4億美元。RAHA項目旨在修復巴基斯坦境內的難民聚集地的基礎設施,恢復當地環境並為當地的阿富汗和巴基斯坦人提供更好的教育、醫療和生產指導等社會服務。

伊朗境內的阿富汗難民

伊朗是阿富汗難民的第二大收容國。於1990年曾收容300萬阿富汗難民。塔利班倒台後曾有大批難民回流,但截至2013年11月,在伊朗的阿富汗註冊難民仍有約84萬。在滯留伊朗的阿富汗難民中,哈扎拉族佔40%,塔吉克族佔22%,普什圖族僅佔9%,34 與在巴阿富汗難民的民族分佈截然相反。原因是阿富汗境內約有150萬哈扎拉人,絕大部分是什葉派穆斯林,故願意逃往什葉派掌權的伊朗尋求庇護;其次,哈扎拉族和塔吉克族均使用波斯語系語言,其傳統聚居區赫拉特、法拉及赫爾曼德省也靠近伊朗邊境。

伊朗境內另有大約註冊難民人數兩倍的未註冊難民。據伊朗政府估計,有150萬至200萬阿富汗非法移民在伊朗境內生活,而在德黑蘭省則約有50萬人。這些阿富汗人多為勞工,渴望在伊朗找到工作。

伊朗政府和聯合國難民署為阿富汗難民中的適齡入學者提供了教育資源。伊朗為阿富汗難民提供小學至大學的課程,所有阿富汗難民都有資格進入當地學校學習。截至2010至2011年,有28萬名阿富汗學生就讀伊朗學校,已有78萬阿富汗難民在伊朗接受初等和中等教育,使在伊朗的阿富汗難民的識字率由1981年的6%提升至2009年的69%。據統計,2010年共有11,000名阿富汗學生從伊朗大學畢業,但也有阿富汗難民反映其子女在伊朗學校受到不公正待遇,有的更被勒令退學或根本不被允許在當地就讀。 從就業角度看,伊朗的阿富汗難民較在巴基斯坦的就業機會多。阿富汗難民在伊朗的勞動力雖然只佔伊朗總勞動人口的1.8%,但勞動參與率卻佔69.1%,較伊朗男性的44.6%勞動參與率要高。原因是阿富汗難民更需要靠工作來維持基本生活,而阿富汗難民往往從事低技術工作。據統計,80%的阿富汗難民主要從事製造業、建築業和商業方面的工作,相比之下只有26%的伊朗人民從事這三類工作。有所不足的是,在伊阿富汗難民的工作常常沒有相應的保障,只有大約3%的阿富汗僱員與僱主簽訂了書面合同,而有77%的阿富汗僱員僅有口頭保障,另外20%的阿富汗僱員更是沒有任何合同保障。超過99%的阿富汗僱員沒有任何工作相關的保險(如工傷保險、失業保險和養老保險),導致阿富汗工人在工作中的權利難以得到保障,有些阿富汗工人在工作中受傷也無法得到應有賠償 。

阿富汗國內的流離失所者

在2006年塔利班捲土重來後,阿富汗國內的流離失所者數量持續攀升,平均每天有400人淪為流離失所者(Internal Displaced People,簡稱IDP)。2009年和2010年分別有12萬和10萬人成為流離失所者,2011年阿富汗全國的IDP人數約40萬,2012年則達到55萬。38 原因之一是阿富汗農村地區的基礎設施,如灌溉設施、道路、市場受到嚴重損壞,致使大量農村人口湧向城市。其次,2002年後大批在巴基斯坦和伊朗的阿富汗難民開始回歸祖國,卻發現原有的居所和土地在流亡期間已被其他人佔據或遭破壞,只能在國內再度流亡。他們在國外流亡期間大多居住於城市周邊,所以再次流亡時也會首選擇逃往阿富汗的各大城市。

流離失所者的生活狀況十分艱難。據聯合國難民署對452名流離失所者的抽樣調查顯示:92%的流離失所者流亡之前主要從事農業相關工作,但進入城市後,不得不選擇從事其他行業,如建築業、商販等。他們大部分只能賺取每天1美元的收入,生活標準遠低於基本。此外,60%的流離失所者居住在臨時居所,如帳篷、棚屋等,剩下的大多居住於固定房屋,但其中的85%無法提供產權證明。39 約72%的流離失所者的居所沒有電力供應,高達93%的被調查者時常面臨食物短缺。40 由於缺乏醫療條件和基本的衛生常識,流離失所者成為各種傳染病的高危一族。

(本文轉載自胡娟編著新書《阿富汗-戰火不休之地》,由香港城市大學出版社出版)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Andk 的頭像
    Andk

    andk

    And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