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中國軍艦訪伊朗 拒打擊IS好壞參半
2014/09/24
【世界日報╱社論】
日本「外交家」雜誌最近刊登「中國應出兵打擊伊斯蘭國」文章,列舉五項理由,力主中國應出兵打擊「伊斯蘭國」(IS),不但符合自身安全利益,也可獲寶貴戰爭經驗,深入中東,提升國家形象和改善中美關係。但美國邀約中國加入國際打擊IS聯盟,中國迄今未見承諾,反而派兩艘戰艦於20日抵達伊朗軍港,進行中伊首次聯合軍事演習。中國悄悄「進軍」中東,後續發展讓人有很大想像空間。

解放軍「長春號」導彈驅逐艦和「常州號」導彈護衛艦,是趁結束印度洋亞丁灣第17批護航任務完成返航,「順道」訪伊朗。波斯灣霍姆茲海峽是美國控制的水域,全球40%石油和天然氣運輸經此。伊朗近年屢揚言封鎖霍姆茲海峽,但實力卻非美國對手;美伊關係最近緩和,對付IS有「共同利益」,惟伊朗發展核武爭議未解,使美中對伊朗都處於微妙情勢中。

中國軍艦出現中東,本身即具外交和軍事突破意義。外交上,北京不依附美國為首的西方打擊IS聯盟,嘗試走獨立自主路線。即使打擊IS符合中國利益,可間接抑制新疆東突獨立運動,但軍事上,中國海空軍實力真要攻擊IS,遠程奔襲裝備、運補、實戰能力都讓人存疑。伊朗是什葉派占多數國家,反對IS,中伊聯手可象徵性表達中國反IS立場,中國迴避加入IS聯盟,避免陷入被動。與伊朗拉近關係,間接介入中東情勢,有助增加話語權和國際影響力,且可進可退,不必冒受美國牽制的風險。

很多人認為,中國即將創造地緣政治奇蹟。近30年對鄧小平「韜光養晦」的實踐,應對外部挑戰十分謹慎,但近三年,中國態度變強硬;習近平出訪頻頻,想改變世界秩序的企圖心日益明顯。有些西方媒體批評中國行事漸顯露魯莽風格,表現「擴張性軍事大國」姿態,以致鄰國感受威脅。既想成軍事大國,為何又婉拒加入美國組織的40國打擊IS聯盟?正反觀點或可歸納如下:

一、參與摧毀IS符合中國國家安全利益。「東突」分裂勢力有與IS結合的潛在可能,IS公然將新疆納入「伊斯蘭國」版圖,IS如壯大與疆獨結合,中國境內恐怖組織將國際化,中國加入鏟除IS符合國安利益。但反對者卻認為,IS並未針對中國,而是先針對美英等國家,中國沒必要引火燒身,出頭與IS結仇,會成IS餘孽攻擊對象。

二、解放軍已30年無戰事,沒練兵機會,派兵非洲維和屬警衛後勤等性質,使中國軍力廣受質疑,加入打擊IS可展示力量、吸收經驗。反對意見則期期以為不可上「國際陰謀」的當,中國如加入聯盟,海空軍實力將被一覽無遺。「遼寧號」只是訓練艦,戰機如何運送至中東,指戰、通訊等系統易洩密。如須借道停留中亞國家加油,花費驚人,代價和出錯率高,事倍功半;如徒勞無功,引起世人訕笑;如有傷亡,國內輿論指責。中國如捲入外國紛爭,將步美國後塵,內憂外患纏身。

三、加入抗擊IS使中國涉入中東事務,中國在中東石油利益最多,有軍事實力存在可發揮類似美國的影響力。反對者認為,伊拉克政府軍、IS都屬美國培養,既屬穆斯林宗派間「內戰」,中國無必要介入。何況美國不會容許中國在中東建據點,和美國分庭抗禮。

四、國際社會抱怨中國未盡國際責任,歐巴馬有「搭30年便車」的批評,加入打擊IS將為中國提供絕佳提升國際形象機會。但反對者視美國的邀請是「慫恿」,陰謀拉中國下水,牽制中國崛起和在東海、南海的維護主權行動,中國不能冒險中計。

五、中國出兵可改善中美關係,合作反恐深化兩國關係。但反對者認為,中美反恐要達共識不易,許多世局解決方案都帶來新問題。美國想藉伊拉克引誘中國陷入泥潭,以便自己從伊拉克、烏克蘭的兩面壓力中鬆口氣,甚至抽身集中力量部署在東亞,以對付中國。

上述假設性討論各有理據,當前中國情勢複雜,內政為先、難冒風險,習近平須步步為營。聯合國安理會周三將集會,中國如能支持美國提出的跨國反恐立法,切斷民眾出國加入恐怖組織和其資金,也是一種合作。看來中國直接參與打擊IS立場仍將保守,而解放軍軍艦訪伊朗,可能加重美中互疑,一場中東新博弈已然開場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And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