棄學術當有機農 不惜家庭革命
分享分享留言列印
A-A+
2016-07-10 07:25 聯合報 本報記者徐白櫻
喜愛親近農地的許雅菁(左)與莊傳芬,放棄在大學吹冷氣的工作,到高雄美濃當有機農夫。 記者徐白櫻/攝影
高雄美濃有兩個特別的農夫許雅菁和莊傳芬,兩人是七年級女生,放棄學術機構的工作,先跑到日本北海道務農,返台後不顧家人反對,到美濃用有機方式栽種番茄、水果玉米與野菜。今年她們遇到極端氣候考驗,收成不理想,卻未澆熄兩人務農熱情,仍會繼續經營有機農作。
助教與研究生 落腳美濃
許、莊原本是大學助教與研究生關係,兩人成為有機農夫,家庭都有雜音。許雅菁雖來自彰化農家,從小在田裡幫忙種西瓜與高麗菜,但父母用慣行農法種菜養大小孩,很難接受有機栽種;莊傳芬年紀比較輕,家中開早餐店,「革命」過後,拎著「一卡皮箱」離家南下務農。
落腳美濃後,兩人住在三合院,耕地在廣林地區,一分二農地種番茄、玉米、茄子、馬齒莧與秋葵等作物,堅持不使用農藥與化肥,農地上雜草不少,雖然差事增加不少,但不改初衷。
看見年輕人 長輩都來幫
兩人說,人是最重要的資源,美濃的有機農友很友善,樂於傳授經驗,老人家看見年輕人下鄉務農,也會專程來指導一番;美濃農會超市提供銷售平台,還指導年輕農民如何栽種、包裝與定價,成為農民堅強的後盾。
「許多人給我們幫助,才有力量走下去。」莊傳芬說,以前覺得寫論文很難,但務農後發現也不輕鬆。農民必須十八般武藝樣樣精通,每天都有不同挑戰,加上自然環境有許多不可控制的變數,最後發現「尊重老天」是最好的方式。
「買件褲 得賣多少番茄」
兩人務農8個月,收入僅10萬元左右,財務尚未平衡;由於每次採收大約只能賣1000元,她們現在花錢時都會想,「這件褲子要賣多少番茄才賺得回來」。
許雅菁說,以友善環境的方式種植農作物是她自小心願,雖然現階段農作物收入有限,不過農村很缺工,兩人是小鎮裡面難得的「女工」,農忙時期很多人搶著要,可增加收入;農村有很多機會,也充滿無限可能,會一直堅持下去,努力圓夢。
公告版位
- Jul 10 Sun 2016 01:29
棄學術當有機農 不惜家庭革命
close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