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迎蔣介石日記回台 馬總統最後任務
2015-07-10 01:55:18 聯合報 邵玉銘/公廣集團董事長(台北市)
七至九日,由國史館、中研院近史所及故宮博物院召開「抗戰勝利七十周年國際學術討論會」,三天內看了數十篇中英文論文,大多論文引用的資料是《蔣介石日記》。

蔣先生日記從一九一七年寫到七二年,有五十五年之久。在這段漫長年代裡,所有中國現代史重大事件,無一不觸及,故此極為重要與珍貴。

抗戰期間,遍地烽火,軍民死傷慘重,蔣先生在一九三七年十月卅一日日記中表示:「此次抗戰實逼處此無可倖免者也。與其坐以待亡,致辱招侮,何如死中求生,保全國格,留待後人之起而復興?況國際形勢非由我自身犧牲,決不能喚起同情與干涉耶。」

中國從一九三七至四一年的慘重犧牲,終促成美國在一九四一年八月對日本進行武器與石油之禁運,引發日本進攻珍珠港,美國遂參加二次世界大戰與中國並肩作戰,所以,蔣先生之高瞻遠矚令人敬佩。

一九四五年九月二日,日本正式簽署投降書,但是這時蘇聯紅軍已經進入東北,國共對立加劇,蔣先生在日記寫出其複雜心情:「五十年來最大之國恥與余個人歷年所受之逼迫與侮辱至此自可湔雪淨盡。但舊恥雖雪,而新恥又染,此恥又不知何日可以湔雪矣,勉乎哉,今後之『雪恥』乃雪新恥也,特志之。」

以上兩則日記,顯現了不只是蔣先生個人,也是國家所面對的內憂外患。但是,不可思議的是,蔣先生這五十多年的日記,卻無法在台灣看到。

二千年後,國內政局險惡,蔣家後人於二○○六年,委託美國史丹佛大學胡佛研究所代為管理,並對世人公開。所以,兩岸學者均須長途跋涉,前往閱讀。該所規定,日記不得影印,必須手抄。

一九七五年蔣先生去世後,本人曾多次在報刊撰文,鼓吹在中正紀念堂之現址建立「蔣中正總統紀念圖書館」,內中存放有關蔣先生之所有重要史料,以讓世人了解其歷史功過,此建議未蒙採納。

一九八三年自美回國服務,在政大外交系所任教,即多次拜見掌管國民黨重要史料負責人,並不自量力提出撰寫蔣總統傳記的構想,希望能夠閱讀蔣先生日記及重要黨國資料,未准所求。只好退而求其次,撰寫《司徒雷登與中美關係》一書,由哈佛大學於一九九二年出版。

為今之計,有三項建議:第一,由於國史館及中央研究院隸屬總統府,總統府應出面與蔣家後人及胡佛研究所商討,將該日記之正本移回台灣,交由該兩單位存放,但以影本留存胡佛研究所,這樣中外學者都能得到平等待遇,並方便兩岸人民檢驗蔣先生之歷史功過。第二,由於蔣先生日記是以毛筆撰寫,閱讀不便,該兩機構應以正體字將其出版。第三,政府應為一九四九年遷台以來歷任總統成立圖書館,並仿美國總統圖書館之例,除收藏總統之史料以外,其重要閣員資料如願存入,亦可收藏。

馬英九總統為人民服務時間已不及一年,可否立即處理此事?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Andk 的頭像
    Andk

    andk

    And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