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優化」不是喊出來的
2015-07-10 01:55:14 聯合報 聯合報黑白集
台中市長林佳龍將胡志強建設的BRT專用車道改成「優化公車道」,但八日重新上路第一天就發生廂型車撞上公車的車禍,這紀錄不比BRT好看。此外,由於民眾不熟悉新制,許多人找不到站牌、等不到車,在車道上奔跑追逐,險象環生。
文明是慢慢培養出來的,交通文明也是一樣,除了要有好的軟硬體規劃,還要用路的駕駛和乘客了解系統的運作模式,雙方磨合調適,才能順暢。當初,林佳龍看BRT專用道不順眼,正是因為剛推出不久,系統與用路人還在磨合階段;如今,改成「優化公車道」,車輛增加,規則變複雜,司機及乘客都要重新學習、適應,必須再來一次陣痛。
BRT改成「優化公車道」,主要是增加了九線公車使用此一車道,每日班次由四百多次增為八百多次。從數學上看,這是很容易計算的概念:把原來行駛慢車道的公車集中到這條車道上來,慢車道必然變得更順暢,但公車道因而變得更擁擠也是可以預料的現象。從首日的亂象看,包括民眾找不到站牌、等車等更久、司機停錯站、排隊動線亂糟糟等,關鍵就在BRT的「簡化」原則被破壞,而「優化」的效果還沒有顯現。難怪有老外氣呼呼地罵:Stupid!
由於許多公車移往專用道,因此機車族覺得交通變好了;市府宣稱,機車平均時速從廿七公里提升到卅,成為最大受惠者,這當然也是可以想像的事。問題在,要改善台灣大道的交通,是為了讓機車族騎更快,還是為了整體用路人更便捷?廢了BRT,若只有機車族受益,而汽車和乘客卻塞更久,那就不能聲稱是大眾運輸的勝利。
「優化」不是喊出來的,林佳龍要怎麼改名都行,但優不優得留給市民評價。
公告版位
- Jul 10 Fri 2015 16:11
聯合/「優化」不是喊出來的
close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