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上班卒仔照子放亮/盪鞦韆
分享分享留言列印
A-A+
2016-03-17 01:10 經濟日報 周怡秀

坐上久未戲耍的鞦韆,剛開始時起步不佳,後來再怎麼調整都盪不高。於是我決定重新再來,這一次角度對了,用對力也就盪得愈來愈高。

進入了正軌後,只需少少的力氣,就能維持在一定的弧度上,但若一偷懶就會慢慢的往下墜,最後靜止回到平地。

【心得分享】

如同盪鞦韆,一開始方向正確,對於事業的起步有重大的作用,雖然有時無法判斷是否正確,但一旦發現有異狀就隨時調整。盪出一個軌道後,要往上衝高時腹肌大腿手腕都要使力,就像事業在衝刺時努力是少不了的。

經過一番付出後,鞦韆會回報給你嶄新高度,此時看天空的視野更廣更遠,就如同爬升到一個地位後,接觸到的層面視角權力都更上層樓。

此時可能無需像剛開始一樣的艱辛,但還是要維持努力,否則無情的競爭就會像重力一樣,讓你跌回原地。

(作者服務於外商公司)


創新平台/PCOLED藍光一現 照亮產業
分享分享留言列印
A-A+
2016-03-17 01:10 經濟日報 李珣瑛

接近自然光、光線柔和舒適,可肉眼直視的OLED有機二極體照明技術,被視為新世代照明的新星。工研院IEK指出,2020年全球固態照明元件市場規模將達240億美元,其中OLED照明達56億美元,約占固態照明市場的四分之一。

然而,最受產業期待的白光OLED,卻存在著一個長久以來的難題──目前國內外研發白光OLED照明主要採用的藍光磷材料,效率高,但是平均壽命僅有數百個小時,成為產業化最大的瓶頸。

國內外各家公司及單位長期投入龐大研發資源,總是無法找到理想解決方案。而來自工研院研發團隊的「藍光一現」,卻為這個各界束手無策的問題找到釜底抽薪的解決之道,可以不使用任何藍光材料,以前瞻的技術讓綠光材料成為藍光來源。

工研院PCOLED (Plasmon-coupled Organic LED)的 OLED表面電漿耦合增益技術,讓OLED的壽命可延長達20倍之多,並以此項技術獲得2015年美國百大科技研發獎,成為照亮台灣OLED照明產業的契機。

研發團隊的靈魂人物工研院綠能所經理陳世溥表示,OLED表面電漿耦合增益技術,原本只是實驗中偶然一現的巧合。

「這實在是一次美麗的偶然,我們是在進行綠光材料的發光結構實驗時,發現綠光材料居然發出了不可能的藍光。」

陳世溥博士笑談當初的發現,「我們驚覺這或許就是改變白光OLED命運的一大契機,因為綠光材料的壽命較藍光長了許多。」

然而實驗室中的偶然,要成為產業需要的必然,還得經過重重的驗證才行。

「為了建立再現性,我們進行了物理原理驗證、設計綠光材料的特殊結構、不斷調整參數,終於歸納出當初綠光材料發出藍光的原因及方法。」團隊成員李中裕博士強調,「過去許多方法都是採用化學途徑,卻總是無法突破,但我們採用物理思維來解釋現象,才促成了這次突破。」

工研院來自物理、材料、光電、化學等多重領域背景的研發團隊抓住這個瞬間發現,透過多元思考、跳脫框架的嘗試,鑽研綠光材料的特殊結構、完成物理原理驗證,終於設計出在超薄的OLED結構中,利用兩層金屬夾有機材料來產生平面型電漿耦合效應,成功讓長壽命、高效率綠光材料的發光頻譜轉換為藍光!

目前工研院掌握OLED關鍵材料以及製程技術,已成功點亮10cm x 10cm大面積白光模組,成為產業化的基礎。更布局了此項技術的台灣、德國、美國及中國大陸等國專利。

在產業化方面,也與國內第二大PMOLED廠智晶光電技術合作,預計2016年推動建置PCOLED量產線的計畫。

工研院PCOLED技術能夠促成發光效率更高、材料壽命更長、成本更低的OLED,未來若進一步導入車用、穿戴式裝置、醫療、商場、廣告、高階室內照明等領域,將可為產業帶來更多商機。

業務最前線/放大格局 創新價值
分享分享留言列印
A-A+
2016-03-17 01:10 經濟日報 吳育宏


中國大陸的紅色供應鏈崛起,開始搶攻原本屬於日、韓、台灣的製造業訂單,而緊追在後的,則是東南亞的新興國家,也正在承接以往由中國製造的低技術門檻產品訂單。

簡言之,不管在哪個產業、哪種產品,未來你的客戶永遠找得到更低的報價。

因此若B2B業務人員還著重在「性價比」(Capability / Price),還圍繞在價格、規格的比較,恐怕他的個人價值、他的公司甚至產業,會因為這樣的思維愈做愈小。

有一次國際展會上,客戶拿中國白牌製造商的報價來對我施壓。

對方表示不管是歐美還是亞洲品牌,同樣都是「Made in China」,為何我的報價高出許多?我的想法和說法很簡單,那就是當客戶只看得到「報價單」上的資訊,你就必須帶領他看到報價單以外的世界。

我請客戶一起做估算,產品離開工廠的價格(Ex-work term)之外,他真正在整個供應鏈上的成本還包括:內陸運輸、國際運輸、進出口報關、產品認證、安裝、教育訓練、維修保養等,這些流程加總的成本遠高於產品本身的單價,而執行這些流程的效率高低、品質好壞,對他整體經營的成敗影響深遠。

我提醒客戶,他不是在選一個產品,或是報價單上一個漂亮的數字。他在選的是一個團隊,甚至是一條截然不同的「供應鏈」。

如果客戶只想到一個產品,你就應該帶他看到一個產業。

業務員本身要先具備這樣的格局,才有可能說服、影響和教育客戶。

這也是為什麼業務員必須具備跨部門甚至跨產業的知識,因為業務員的格局,決定他可以創造的價值。

我相信不管歐美或者亞洲廠商,未來只會面臨更多「低成本」的競爭,如果我們對客戶整體產業結構不夠瞭解,對於完整價值鏈的分析不夠深入,絕對無法擺脫數字競爭的遊戲。

更值得警惕的事實是,這些以成本為競爭優勢的廠商,技術和品質進步的速度愈來愈快,低成本不一定代表低品質,平價時尚或是低價奢侈品的趨勢背後,看得出許多產業發展的端倪。

要發展高價值、高價格,就必須更著重技術創新和整體流程的改善,光停在產品、硬體本身是不夠的。

總結來說,企業調整成本結構、追求低價格來獲利的路無法長久,而追求高價值的另一條路勢在必行,但是成功只會集中在少數人身上。

(作者是LAICA萊卡公司營運協理)


智慧經營/林榮烈 喚醒員工銷售熱情
分享分享留言列印
A-A+
2016-03-17 01:10 經濟日報 潘羿菁


國營事業中油公司,一年營業額高達9,000億元,旗下共計八大事業部,其中,油品行銷事業部營收占比逾一成,油品銷售是中油本業,但近年來也開始多角化經營,賣起禮盒、洗車服務、輪胎修配等,幕後「操盤者」為油品行銷事業部執行長林榮烈,他笑著說,加油站就是一個舞台,每個同仁可以在舞台發揮所長、嶄露頭角!


中油油銷部舉行多角化績優掌聲大會,頒發獎項表揚各地加油站行銷達人,感謝他們的辛苦與奉獻,林榮烈特別換上夏威夷衫,在門口跳跳躍躍迎接。 中油/提供
分享
多角經營 提高業外收益

中油是林榮烈第二份工作,絕大部分人生都在中油服務,他的第一份工作是小學老師,所以至今中油同仁私底下都稱呼他「林老師」,回憶起為何進入中油,林榮烈理由很簡單,就是想看看大公司環境。

29歲那年,他辭掉鐵飯碗,捧起另一個鐵飯碗──中油,一做就是36年頭,大部分都在油銷部服務,2010年轉調到液化石油氣事業部,經過四年後,又回鍋油銷事業部。

近年來,油銷事業部相當忙碌,推出中秋節禮盒、春節禮盒、輪胎服務中心,又進軍家庭清潔用品市場,不斷攻占媒體版面,多角化經營活躍程度比本業還高。

談起多角化經營,林榮烈坦言最大的困難是公司內部,畢竟為國營企業,有同仁認為,單純賣汽、柴油就好了,為何還要「幫忙」推銷其他產品,抗拒心會有,也是自然。

除了心理層面,他說,國營公司的獎金制度不彈性,多賣產品,不會有額外獎勵金,一開始很難在內部立即達成共識,所以要想辦法,在資源較少的情況下,還能營造出大家願意投入的環境。

他的作法就是從組織當中找到想法接近的同事,一同來推動業務。「當十人組織中,只有一個人做,非常辛苦,但去感染另一個人,就會變成兩個人在做,再擴大感染,最後變成六個人投入後,剩餘四個人反而有壓力,不得不做」。

雖然這四人會做得不情願,但林榮烈相信,每個人內心都有熱情,只要被喚醒,自然就會轉為心甘情願,而要喚醒同仁熱情沒有撇步,就是上頭長官不能吝於給予掌聲、鼓勵。

長官跳舞 感謝行銷達人

去年7月油銷部舉行多角化績優掌聲大會,頒發獎項表揚各地加油站行銷達人,感謝他們的辛苦與奉獻,林榮烈特別換上夏威夷衫,在門口跳跳躍躍迎接行銷達人。

除此之外,林榮烈也會邀請外部專家演講、上課,或是邀請同仁經驗分享。

他舉例,之前中油販售外形為小巧精緻直升機的汽車芳香劑,加油站同仁就向計程車司機推銷,運將直說,「你看我這邊都掛五部了,你講一個理由說服得了我,我就再買」。

那位同仁反應很快地說,「你再跟我買一部,就可以當中隊長」。運將聽得開心,毫不猶豫就買單。

林榮烈說,人與人互動要恰到其分是門學問,而中油透過加油站販售商品,換個角度想,也是給予正職員工、工讀生一個舞台,透過這個舞台展現行銷才能,是最佳磨練場所。

這番道理驗證在台中大雅加油站得到很好的應證,林榮烈提到,之前有一個顧客,每次都會刻意弄掉鈔票,讓工讀生從地上撿錢,而且專找同一個工讀生,在外人眼裡,就是來找碴。

隔兩周後,這名顧客拿出名片,原來是個大老闆,刻意弄掉鈔票是在測試該名工讀生的EQ,而因為同仁每次都不生氣,還笑臉盈盈,因此顧客主動邀請這名工讀生到自己公司上班,因此傳為佳話。

不過,由於國營事業的關係,同仁多做並沒有獎勵金,林榮烈也不禁歎氣,「就好像一群傻瓜,默默在做,互相比銷售實績」。

所以也希望公司能從營業額提撥一定比例做為同仁獎勵金,如此一來,同仁不僅有長官掌聲,還有實質獎勵金,雙管齊下形成「一加一大於二」的效果。

培育人才 採行輪調制度

談起人才管理,林榮烈去年一口氣輪調20多人,規模相當大,被輪調的同仁,事先沒有接獲通知,一紙人事令就這麼下來,甚至有人會衝來抗議。

林榮烈說,很多公司有輪調制度,主要目的為防弊,但站在我的角度,是為了培育人才。

「同仁在自己專業領域做事,當然會得心應手,但久而久之就會陷入在專長的小框框中,藉由輪調,把同仁調到非專業領域,如此一來,同仁就要向前輩請教、學習,不僅是學到新事物,也會擴大視野,從專才變成通才,而對於未來協調工作,自然會多一份體諒。」

回首在中油工作36年,林榮烈一直秉持著傳承心情,在他這一任期要打好基礎,很多問題最好在自己這一棒就能處理掉。

他說,「這一棒要跑好,才能交給下一棒」。



聯合新聞網粉絲團 隨時上線都有新發現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And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