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分享留言列印
A-A+
2017-03-17 01:07聯合報 聯合報黑白集


前總統馬英九因涉教唆洩密案,遭北檢起訴。 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希臘哲學家蘇格拉底當年被雅典法庭判處死刑,服下毒汁而亡,其罪名是顛倒是非及腐蝕青年。他在自辯詞中說,很多人對他有「切齒的憎恨」,他被判罪,原因在許多人的讒謗與嫉妒。
馬英九涉洩密罪,原因其實差不多。起訴書中的細節不是重點,重點在社會的背景和氛圍,很多人對馬英九有一種莫名的「切齒憎恨」。

這樣對比,乍看有點奇怪;但奇突之中,卻可讓我們看見哈哈鏡中的台灣。馬英九當然不是蘇格拉底,但他被憎厭的情境,和蘇格拉底的時代可堪一比。

蘇格拉底被憎厭的原因,是他一直勸誡當時的雅典同胞要具備美德;但美德從來就不是討好眾人的事,他跟他的時代出現了重大的分歧。馬英九並不是哲人,但也具有這類惹人厭煩的癖性。當他義憤填膺地聲討王金平涉及司法關說時,太過高調的道德訴求,彷彿矛頭就是對著趨於下流的台灣社會而來。被他激怒的,恐怕不只是王、柯二人,而是支持人情關說的社會。

但馬英九的罪畢竟與蘇格拉底不同。他之所以觸怒這個社會,主要原因還是他對兩岸關係著力太深,他讓兩岸打破了數十年的僵局,建立了密集的交流網絡,兩岸社會交織的盛況,讓台獨的號角日顯蒼白。

正因如此,當年九月的僵局才會催生出次年三月的太陽花。這個政潮的目的,是刨除馬英九的根,摘掉他的勳章。一個人被憎恨,原因可以很簡單,但工具可以很複雜。

馬英九﹒太陽花﹒王金平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Andk 的頭像
    Andk

    andk

    And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