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經濟/全球經濟處於脆弱的平衡
2015-09-02 02:12:38 經濟日報 經濟日報社論
最近全股匯市激烈震盪,許多國家動用國家隊展開各種救市措施,但在經濟全球化下,救股市或穩匯率,常常力不從心。自從2008年金融海嘯後,許多經濟理論與政策不僅一再受到質疑,同時也一變再變,主要的原因,不僅是在於貨幣金融與實質經濟間的矛盾,同時,全球化的結果,也使得政策產生了跨境的外溢及回饋效果,甚至演變為賽局競爭。
學者及專家間的辯證,也令人眼花撩亂,甚至有些學者,前後主張的差異,也常常令人摸不著頭緒,例如,最近躍升在媒體主要版面的美國前財長桑默斯,在英國金融時報撰文,警告聯準會(Fed)若升息「是個嚴重錯誤」,桑默斯認為,聯準會貨幣緊縮政策將導致通膨率持續低於2%,就業市場可能因此受到負面影響。桑默斯此一主張著實讓很多人跌破眼鏡,還記得2013年桑默斯在角逐聯準會主席時,還被外界視為擁護聯準會較快結束量化寬鬆貨幣政策者。
在歐洲的德國,原本也極力抗拒歐元區採行寬鬆的財政或貨幣政策,但現在似乎也慢慢習慣了歐洲央行(ECB)的量化寬鬆措施;日本就更不必說了,自從安倍一上台,就確立了寬鬆及低匯率政策;而亞洲諸國匯率也只好跟貶,貶到可能資金外流太嚴重,許多外債過多的國家如馬來西亞等,只好從競貶改為阻貶;台灣的匯率政策,也不得不一反過去動態穩定,而採所謂防禦性貶值。
改變的最讓人出乎意料之外的,當然是中國大陸。從2008年推出4兆人民幣救市,穩定了當時國際經濟信心,但也因此造成今日全球投資、供給過剩、通縮壓力的根源。習李上任後,還高舉市場及改革大纛,但為了解決地方債務,只好注入更多資金;為了支撐已泡沫化的房地產,只好連續降息、放寬購買限制;為了挽救股市,只好出動國家隊,並禁止國企賣股;如今又為了出口,連人民幣也不守了。
也就是說,這七年來,全球經濟都是國家隊在運作,原本應為獨立機構的央行成為國家隊的教練,貨幣政策成為支撐實質經濟的神奇法寶,也成為支撐避免通貨緊縮的唯一工具。有本書《下一波全球貨幣大崩潰》(James Rickards),講得非常傳神,現在的世界,通縮是內生的,源自新興市場生產力提高、人口結構改變,和資產負債表去槓桿;而通膨則是外生的,來自央行的利率政策和印製鈔票。但顯然,利用外生的低利率及印鈔政策,並沒有辦法解決通縮的內生根源,而只能勉強支撐經濟活動,並形成低利率、低通膨、低成長的三低現象。
同時,別以為只要QE注入,使得名目資產價格上升,平衡了資產負債表就沒有問題。基本上,這樣的平衡是脆弱的,也因此為何此次人民幣下跌,會造成如此恐慌,因為當全球股匯市下挫後,資產價值縮減,負債大於資產的現象又會顯現,此時,不是得再擴大QE,就得去槓桿而產生通縮。也就是說,在這樣脆弱的平衡資產負債結構下,不能有風吹草動造成資產價格減損,也不能有大量債務求償,否則馬上面臨資產拋售的危機。
如果這個世界經濟脆弱的平衡,是靠著美國不升息或人民幣不貶值,那麼很快地得再受到檢驗,美國公布修正第2季的經濟成長率高達3.7%,遠遠高出初估的2.3%,再次確認美國實質經濟在復甦的軌道上,那升息之日還會久嗎?而要人民幣不再貶,恐怕也是一廂情願,從離岸人民幣匯價,就可明顯看出端倪。因此,如果沒有負債,那麼恭喜,如果有,趁早因應吧!
也因此,就急迫性而言,政府政策在這個時間點,如何穩住金融情勢,遠比花大錢去衝實質經濟成長來得更重要,況且,目前實質經濟的關鍵問題在於體質與結構,並不在於只是如何消化存貨而已。
2015-09-02 02:12:38 經濟日報 經濟日報社論
最近全股匯市激烈震盪,許多國家動用國家隊展開各種救市措施,但在經濟全球化下,救股市或穩匯率,常常力不從心。自從2008年金融海嘯後,許多經濟理論與政策不僅一再受到質疑,同時也一變再變,主要的原因,不僅是在於貨幣金融與實質經濟間的矛盾,同時,全球化的結果,也使得政策產生了跨境的外溢及回饋效果,甚至演變為賽局競爭。
學者及專家間的辯證,也令人眼花撩亂,甚至有些學者,前後主張的差異,也常常令人摸不著頭緒,例如,最近躍升在媒體主要版面的美國前財長桑默斯,在英國金融時報撰文,警告聯準會(Fed)若升息「是個嚴重錯誤」,桑默斯認為,聯準會貨幣緊縮政策將導致通膨率持續低於2%,就業市場可能因此受到負面影響。桑默斯此一主張著實讓很多人跌破眼鏡,還記得2013年桑默斯在角逐聯準會主席時,還被外界視為擁護聯準會較快結束量化寬鬆貨幣政策者。
在歐洲的德國,原本也極力抗拒歐元區採行寬鬆的財政或貨幣政策,但現在似乎也慢慢習慣了歐洲央行(ECB)的量化寬鬆措施;日本就更不必說了,自從安倍一上台,就確立了寬鬆及低匯率政策;而亞洲諸國匯率也只好跟貶,貶到可能資金外流太嚴重,許多外債過多的國家如馬來西亞等,只好從競貶改為阻貶;台灣的匯率政策,也不得不一反過去動態穩定,而採所謂防禦性貶值。
改變的最讓人出乎意料之外的,當然是中國大陸。從2008年推出4兆人民幣救市,穩定了當時國際經濟信心,但也因此造成今日全球投資、供給過剩、通縮壓力的根源。習李上任後,還高舉市場及改革大纛,但為了解決地方債務,只好注入更多資金;為了支撐已泡沫化的房地產,只好連續降息、放寬購買限制;為了挽救股市,只好出動國家隊,並禁止國企賣股;如今又為了出口,連人民幣也不守了。
也就是說,這七年來,全球經濟都是國家隊在運作,原本應為獨立機構的央行成為國家隊的教練,貨幣政策成為支撐實質經濟的神奇法寶,也成為支撐避免通貨緊縮的唯一工具。有本書《下一波全球貨幣大崩潰》(James Rickards),講得非常傳神,現在的世界,通縮是內生的,源自新興市場生產力提高、人口結構改變,和資產負債表去槓桿;而通膨則是外生的,來自央行的利率政策和印製鈔票。但顯然,利用外生的低利率及印鈔政策,並沒有辦法解決通縮的內生根源,而只能勉強支撐經濟活動,並形成低利率、低通膨、低成長的三低現象。
同時,別以為只要QE注入,使得名目資產價格上升,平衡了資產負債表就沒有問題。基本上,這樣的平衡是脆弱的,也因此為何此次人民幣下跌,會造成如此恐慌,因為當全球股匯市下挫後,資產價值縮減,負債大於資產的現象又會顯現,此時,不是得再擴大QE,就得去槓桿而產生通縮。也就是說,在這樣脆弱的平衡資產負債結構下,不能有風吹草動造成資產價格減損,也不能有大量債務求償,否則馬上面臨資產拋售的危機。
如果這個世界經濟脆弱的平衡,是靠著美國不升息或人民幣不貶值,那麼很快地得再受到檢驗,美國公布修正第2季的經濟成長率高達3.7%,遠遠高出初估的2.3%,再次確認美國實質經濟在復甦的軌道上,那升息之日還會久嗎?而要人民幣不再貶,恐怕也是一廂情願,從離岸人民幣匯價,就可明顯看出端倪。因此,如果沒有負債,那麼恭喜,如果有,趁早因應吧!
也因此,就急迫性而言,政府政策在這個時間點,如何穩住金融情勢,遠比花大錢去衝實質經濟成長來得更重要,況且,目前實質經濟的關鍵問題在於體質與結構,並不在於只是如何消化存貨而已。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