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損耗人才,馬政府正步上扁政府後塵

【聯合報╱社論】
2014.08.23 01:32 am

民進黨執政八年期間,國民黨曾嘲笑扁政府「年年換院長,常常換部長」;但馬政府執政六年多來,閣揆和閣員猶如走馬燈般換個不停,情況似乎不比扁政府時代好到哪裡。儘管政務官的更迭是不可避免的事,但人事的新陳代謝總要以「有益政務」為目標;否則,「短命閣員」不僅造成國家人才庫的耗損,施政無法有效延續,再加上對政府士氣及社會人心的打擊,那就是慘賠。

扁政府執政八年,共用了一百一十三位政務首長,平均每人的任期只有二年左右;其中最短命的經濟部長宗才怡,任期僅四十八天。馬政府就任至今六年半,已任用了九十多位政務首長,每個首長平均任期與扁政府相去不遠;其中最短命的國防部長楊念祖,上任六天即閃辭,比宗才怡更令人錯愕。

所不同的是,扁政府執政的八年,是「朝小野大」的局面,民進黨在立法院從未享有絕對多數的優勢;而馬政府兩任卻始終是「完全執政」,藍軍在立法一直擁有過半的席次,但馬政府施政之不順遂卻別無二致。有「完全執政」的地位,國政卻處於時時碰壁、處處遇卡的景況,甚至內訌不斷;對此,馬政府不能不深自警惕!

以最攸關國家未來發展的財經部會首長來看,扁政府各用過六名經濟部、六名財政部長,經建會主委四人,耗損率極大。馬政府則在經濟、財政兩部各用過四位部長,經建會主委到改制後的國家發展委員會,則已用了五個人。距馬總統卸任尚有一年半,這三個部會只要各再調動一回,就平了扁政府紀錄。

不論是扁政府或馬政府,政務官耗損快速的原因不一,有因個人因素被迫下台者,有因能力不足、理念不符而去職者,更有迫於政治壓力而成為政策爭議的代罪羔羊者。但無論何者,都可歸結到府院高層在行使人事權時的輕忽與恣意,輕率地任命閣員,然後草草將他們揮之而去。

理論上,能獲高層青睞入閣,政務官的能力和聲望應該有一定程度的可觀;然而,內閣居高不下的「陣亡率」,在政治面也帶來不少負面效果:第一,快速的淘汰率,反映在施政上,就是政務經常處於「青黃不接」的狀態,根本無力因應社會的需求;第二,就常任文官而言,其職責往往變成不是在幫長官「惡補」,就是耗在等待新首長端出「新政」的待機狀態,例常的行政業務螺絲也就越來越鬆;第三,缺乏經驗的新官在國會容易遭到立委羞辱,也就越發提高官員去職的機率;在惡性循環下,高層也就越發不容易找到才德兼具的人到公部門服務,如此一來,政府的效率及創新能力也就越發受到侷限。在這種情況下,要政府大開大闔拿出作為,即如同緣木求魚。

更值得憂心的是,近一二年來,許多政務首長下台並不是高唱「分手快樂」,而是雙方心結難解或反目成仇忿而求去。而這些下台的政務官,未必是才德不足或表現欠佳,往往是因為「政治不正確」而成為犧牲品,或因有「功過震主」之虞遭忌而被拔除。試想,以「專業」上台者,下台時卻被說成「忠誠不足」;以「清流」上台者,下台時卻被說成「無能」,入閣反而導致人格毀損,他們如何能走得心平氣和?

這種情況,與當政者的心態有很大的關係。部會首長既然是政務官,就應該負部會政策的擘劃與執行責任;但近些年的現實政治,政務官的地位卻越來越像「事務官」,對政策並無拍板定奪的權力。即使是憲法明訂「國家最高行政首長」的行政院長,如今也已成了「政策執行長」。在這種情況下,閣員變成「免洗餐具」,用完即棄,不令人意外;而且,這些人才被「回收使用」的機會已微乎其微。

民進黨執政八年,幾乎耗盡它從黨外時代累積起來的人才庫,黨內「天王」級政治人物無不傷痕累累,以致得仰賴與民進黨淵源甚淺的蔡英文負起「中興」之責。馬政府執政這六年多,其實已逐漸步上扁政府的後塵而不自知。僅剩一年半的任期,馬總統和他身旁的要員們,能不悚然心驚嗎?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And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