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彰化慈雲寺前有黑米 吃了治瘧疾
分享分享留言列印
A-A+
2016-08-22 04:49 聯合報 記者何炯榮/彰化縣報導


33
大村鄉大庄慈雲寺保存一張民國36年5月間,民眾聽聞黑米可治病的神諭,聚集在廟前土埕挖找黑米的舊照片。 記者何炯榮/翻攝
近年黑米讓注重養生的消費者津津樂道,其實,彰化縣大村鄉至今仍流傳早在70年前黑米救人的傳奇故事。
大村鄉大庄慈雲寺主任委員賴秋吉說,民國36年5月間彰化地區發生瘧疾疫情,死了不少人,當時的村長賴耀宗向觀世音菩薩上香跪求救救百姓,當晚觀世音菩薩託夢給賴耀宗,告訴他神諭廟前的土埕地下有黑色的米可治病。

翌日賴耀宗說出此事,眾人半信半疑,廟前廣場是堅硬的泥土,怎可能有黑色的米;有虔誠的信眾拿著鏟子挖,挖了幾尺深,真的找到3粒黑色的米。

消息傳出,附近民眾蜂擁而至,廟埕從早到晚都有人拿鏟子挖。

「我記得很清楚,當年我已念國小,跟著家人挖土。」81歲的賴秋吉曾擔任當地村長三屆,他說,很奇怪,每個人怎麼挖,最多只找到3粒,拿回家用熱水浸泡一大碗公,家人一起喝下黑米水後,病都好了。

目前慈雲寺裡還保存1張當年信眾蹲在土埕挖找黑米的老照片,也在正殿供奉當年留下的7粒黑米做為歷史見證。

疫情﹒瘧疾

搶種黑米 專家:混米問題大
分享分享留言列印
A-A+
2016-08-22 04:49 聯合報 記者何炯榮/彰化縣報導


近年國內農民興起一股搶種「黑金」的風潮,彰化縣更成為台灣「黑米之鄉」,田中鎮農會推出「台稉9號+黑米」的黑白配禮盒,受到注重養生的消費者喜愛;台中農業改良場稻米博士楊嘉凌說,不鼓勵改種有色米,農民種黑米前最好多考慮。

根據農糧署調查資料,今年一期稻作全台種黑米面積共620公頃,彰化縣400公頃,居全台之冠,主要產地是田中、溪州和北斗。

溪州鄉農會總幹事彭顯賦說,去年溪州鄉種黑米面積約90公頃,因有苗栗糧商以高於蓬萊米的保證價格收購,主動找農民契作,黑米面積暴增到130多公頃;沒想到糧商不再契作後,二期作剩80多公頃。

田中農會積極推廣黑米,「黑米含花青素,米香濃郁,澱粉量低,小包裝黑米很搶手。」

總幹事曾招英說,農會為確保黑米品質,向嘉義農試所購買黑米原種米的專利權,今年二期作擴大試種1公頃,若評估效益與消費者接受度也好,明年將全面推廣,未來在小包裝米的米種、營養成品等標示會更精準,對消費者更保障。

楊嘉凌說,站在農改場的立場,不鼓勵農民種黑米、紅米等有色米。

他指出,清末有人帶紅米到台灣栽種,日本人來台後推廣白米,花了近20年才徹底解決紅白混米的問題,「只要種了黑米,農民再種回白米時,將面對很長的白米摻混黑米困擾。」

農民﹒農改場

向公司請「採果假」 遊子返鄉採文旦
分享分享留言列印
A-A+
2016-08-22 04:49 聯合報 記者謝進盛/麻豆報導


34
麻豆文旦進入採收期,不少遊子紛紛回老家幫忙,更有人請「採果假」連續多日採收。 記者謝進盛/攝影
中秋近,麻豆文旦進入採收期,預計下周將達最高峰。因應人力不足或節省成本,不少外地遊子返鄉幫忙,更有人請「採果假」。也因一起採收,多了跟家人相聚時光,更添溫馨。
今年麻豆文旦雖減產約3成,不過預估可收成逾4000公噸,仍有銷售壓力。

這兩天天氣穩定,不少農戶一大早就全體總動員,在文旦園忙進忙出,有的負責爬樹摘果,有的幫忙搬運,相當辛苦。麻豆警分局更成立「寶柚大隊」護柚加強巡邏,遏止宵小。

88歲麻豆柚農王清元,從20歲栽種文旦迄今,種植約5分地文旦。

現在他年事已高,在高雄工作的兒子李春成、媳婦陳寶花都回老家幫忙;這幾年連孫子也一起來,一家人頂著大太陽採文旦雖然滿頭大汗,但全家另類團圓,更添溫馨。

「我是請『採果假』回來的。」在桃園工作的麻豆區南勢里陳先生說,文旦要以人工一顆顆摘採,還得常爬高,對老人家很不方便。父親年紀大,又捨不得放下文旦園,他每年都會在文旦採收前安排「採果假」回老家幫忙,今年請了4天,公司體諒成全。老一輩文旦農多已年逾6旬,鄰里有不少年輕人會請採果假回來幫忙。

麻豆文旦一年在當地創造約30億元產值,今年因減產,且傳出大陸取單減少達9成,外界憂心恐會波及文旦銷售。不過柚農說,麻豆文旦以內銷為主,外銷大陸受阻,影響微乎其微。且今年文旦平均價格每台斤約上看70至80元,比去年約60元上漲1成多,後勢仍看漲。

部分消費者近日直接前往文旦園跟農民交易。來自台南佳里的王姓婦人說,眼見為憑,現場購買除能避免買到劣級文旦,且價格更優惠,有的農民還會多送一些次級品,口感也很棒。建議消費者趁近日果農採收時購買,價格更划算。

評論/雞籠中元祭 今年真的不一樣
分享分享留言列印
A-A+
2016-08-22 04:49 聯合報 本報記者吳淑君

被交通部觀光局列為台灣十二大地方節慶,而且是台灣無形文化之首的雞籠中元祭,重頭戲放水燈遊行,16日在大家的掌聲中落幕,誰說傳統活動不能與時俱進?

去年的中元祭放水燈遊行,有6隊跳小蘋果,5隊是三太子,圍觀市民很傻眼,觀禮台上的官員則是臉都綠了,文化部文化資產審議委員林茂賢看完在臉書痛批中元祭一年不如一年。

林茂賢的批評刺痛許多人的心,有人反擊,有人怪中央補助也是一年不如一年,但捫心自問,這樣的中元祭遊行品質,不該正視檢討嗎?「這是宗親會在主導,市府不便介入!」這一年來,經常聽到這句話,「你不要拿基隆港建港130周年遊行,來期待街中元祭放水燈遊行」,不久前連這樣的聲音都有。

一個封街遊行,動員數百警力交管維安的大活動,市長又站在觀禮台上「閱兵」,市府怎能切割,像個局外人?

本報星期評論多次檢討此事,建議市府「介入」、「協調」,不能坐視不管。

還好今年主普的鄭姓宗親會主委鄭錦洲好溝通,也把去年的小蘋果事件引以為鑑,事先請各宗親會就演出內容討論,他也分析利害,只有提升品質,中央補助款才會增加,對輪值的宗親會都有利,大家同在一條船上,有什麼不能配合的?

16日遊行登場,議長宋瑋莉打扮成星際大戰中的莉亞公主,豔驚四座;名廣播人楊月娥返鄉主持遊行,她的台風和口條,讓活動質感大大提升;鄭姓主普陣頭呼應族群融和核心價值;市府隊伍開放市民參與,敲鍋蓋揮大旗,大家玩得很開心;還有區長變妝遊行,被認出後哈哈大笑,樂在其中。

162年的雞籠中元祭因為開放參與,因為包容體諒,真的不一樣了,唯一美中不足的是,放水燈的水燈頭隨浪漂回岸邊擱淺成了垃圾,民眾憂心對海洋造成汙染。水燈也可以與時俱進,明年改用天然素材吧!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And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