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台灣物語:皇民和地主藉228復仇
2015-08-22 02:17:30 聯合報 童舟/文字工作者(台北市)
李登輝接受日本Voice月刊專訪稱,「七十年前,台灣與日本是同一國家」「(台灣人)身為日本人,為祖國而戰」「台灣對日抗戰,當然不是事實」。李登輝說的這些,在法理上都沒錯。

託古改新 皇民看世界

台灣光復,這是台灣歷史的大轉折,也是當年六百萬台灣原居人口的生命拐點。李登輝說自己在廿二歲前是日本人,此說無誤。問題是在李登輝迄今儼然仍以皇民立場看台灣及世界,欲以「託古改新」篡奪中華民國。

李登輝今年九十三歲,在廿二歲前是日本人,最後五年,作了五年的皇民,改名岩里政男,最高階的公職是當了一年的日本砲兵少尉,為祖國而戰。一九四九年台灣光復,此後迄今,李登輝當了七十一年的中華民國公民,且從出任行政院政務委員起,歷任台北市長、台灣省主席、副總統,以至擔任十二年的中華民國總統,高階公職歷程逾卅年。但是,為何李登輝至今的言語謦欬依然是徹頭徹尾的皇民口吻?他強調「為日本祖國而戰」,又說「中華民國已不存在」。

從一個特殊的角度看,光復迄今的台灣政治史,可說是一部「皇民和地主藉二二八復仇」的翻轉史。

前面說,光復是台灣史的轉折,也是六百萬原居台灣人的生命拐點。尤其是對當年的十二萬皇民,與廿萬台籍日本兵(計入軍伕軍屬,戰死三萬,二萬八千入祀靖國神社,包括李登輝之兄岩里武則),及十數萬地主而言,不啻更是他們人生的重大衝擊與挫折,從日常生活至思想信仰皆必須打掉重練。

可以想見,當一般台灣百姓為台灣光復在祖先靈位前焚香祝告之際,皇民們步入他們「正廳改善」的廳堂,面對天皇神位時,其心緒是多麼地糾葛複雜?後來,有些皇民、台籍日本兵與地主及其後裔勉力完成了人生轉型,但如李登輝則是「日本砲兵少尉戰勝中華民國總統」的典型。

仍從此一特殊角度觀察,二二八事件的本質固然是窳政造成,卻也儼然演成了兩場戰爭的延伸。一、是太平洋戰爭的延伸:戰後遣返台灣的十餘萬台籍日本兵及十餘萬在地皇民中的激進人物,儼然視二二八為延續戰爭的舞台,動作激烈,影響了二二八事件的性質與發展。鄭弘儀說,「我的爸爸是日本兵,怎麼能慶祝你們來台灣的人贏了(台灣光復)?」可見,皇民及台籍日本兵的情緒,對有些人來說,竟然積澱至今。

二、是國共內戰的延伸:尤其是謝雪紅二七部隊的武鬥,更不啻是國共內戰的溢出,亦影響了二二八事件的性質與發展。事變後,有些台灣菁英傾向紅色中國,李登輝即是在此際參加了地下的中國共產黨,後來的「白色恐怖案」,皆是由此一脈絡發展而出。

土地改革 地主恨損失

一九五一年實施土地改革,在二二八事件餘悸的震懾下,三七五減租及耕者有其田,進行得相對地平順,但有些遭受重大損失的地主及其後裔卻銜恨至今。台灣基督長老教會即是日據當年地主及仕紳階層的聚落,而彭明敏家族可稱是當年排名十名以內的大地主。

隨著六十餘年來世局國情的流變,二二八事件成為本土政治反對勢力高舉的旗幟與號召,但背後的主力卻是有些潛隱的皇民與地主及其後裔,因此可謂「皇民和地主藉二二八復仇」。

其實,三七五減租及耕者有其田,解放了當年約五十萬佃戶,而日據台灣戶口總數僅約一百十萬戶。因此,在廿世紀七○年代前,台灣農村一直是台灣政治安定的最大支柱。詎料,如今中南部農村已成反對國民黨的政治磐石,這正是一部「皇民和地主藉二二八復仇」的翻轉史。

退聯合國 台獨大爆發

二二八事件所形成的寒蟬效應,使台灣本土的反對運動發展遲滯。自五○年代至七○年代初期,台灣政治反對運動較具指標性的發展有四:

一、白色恐怖案,即「匪諜案」,但在本質上可視為國共內戰的地下諜報戰,與民主政治的反對運動不同。北京已公開承認在五○年代曾派遣一千五百名地下工作者到台灣,這些人如今皆被陳水扁供奉在「白色恐怖受難者紀念碑」。

二、雷震的組黨失敗,這是「外省人」引領的反對運動。

三、七○年代初期的《中國論壇》與「革新保台」,由「外省人」胡佛、沈君山等引領批評精神。

四、同樣在七○年代初期,鄉土文學及《夏潮》,則以二二八中共要角蘇新之女蘇慶黎,及陳映真為旗手。如今看來,這些活動均是為人作嫁,現在亦皆被皇民與地主收割。

同樣在七○年代初期,中華民國退出聯合國,本土及台獨勢力遂告大爆發。起初以民主為號召,至解嚴後出現《台獨黨綱》、正名制憲、一邊一國。現今蔡英文想改唱「中華民國憲政體制推動論」,李登輝卻仍在「為日本祖國而戰」。

徹底洗腦 皇民台獨論

李登輝是皇民與日本兵的政治合體。他不但持台獨史觀,且是日本皇民的台獨史觀;他不但否定中華民國,且是延續了太平洋戰爭「為祖國而戰」的仇華反中戰事。準此以論,連正統的台獨論述也已被皇民岩里政男篡襲,當下大家面對的,根本是一套被李登輝洗腦的徹頭徹尾的「皇民台獨論」。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And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