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中風

2015每年死13000人 中風人數25-30萬

洗腎

2016每年80000 年耗500億

糖尿病
,不管哪種血糖藥,研究都顯示,血糖控制好能降低小血管病變機率,卻無法降低大血管風險如心肌梗塞、腦中風等機率,所以糖尿病死亡患者中,一半都是因為心血管疾病所致。現在有了新突破,一項全球性的大型臨床試驗結果顯示,新一代SGLT2抑制劑可降低心血管死亡風險38%,此藥也剛獲新適應症核准,適用於高心血管風險的第二型糖尿病患。
【先了解】減少壽命12年
糖尿病容易引發血管病變,常見的小血管病變併發症如視網膜病變、洗腎等,而大血管病變如腦中風、心肌梗塞等心血管疾病,卻常被輕忽。黃瑞仁院長表示,研究顯示,糖尿病患一旦引發心血管疾病,由於死亡風險增加,恐怕會減少壽命約12年。
【這樣做】醫師評估藥物
糖尿病患的心血管疾病風險,若能從一開始就選擇能降低相關風險的血糖藥,效果當然較好,尤其是有相關危險因子的高風險糖尿病患更要注意,但無論哪種藥物都有其優缺點,例如新一代SGLT2抑制劑雖能有效降低心血管疾病風險,但由於是從尿液中排糖,所以腎功能差、泌尿系統易發炎者要小心,建議詢問醫師。
控制血脂血壓
不管是使用何種血糖藥物,黃瑞仁院長表示,當糖尿病患者確診後,建議先進行全面的血脂檢測,以及測量血壓,藉此先了解心血管疾病風險的高低,之後除了控制血糖穩定之外,也需要持續監測血脂、血壓。
研究顯示,糖尿病患在10年內發生心肌梗塞的機率高達20%,罹患心臟病機率是一般人的2~4倍,中風機率也是一般人的3倍,可見降低心血管疾病風險,是糖尿病患重要課題。 以心肌梗塞患者來說,其中5~6成都是糖尿病患,可見糖尿病的心血管疾病風相當高,建議除了控制血糖之外,平時也要多注意心血管疾病相關危險症狀。2017.09.29蘋果日報

十大死因2014第五

2016年138萬確診人數
2016年正處於危險邊緣的糖尿病前期者,恐怕約有224萬人

癌症

2016年國人罹癌大多集中於大腸癌、肺癌、肝癌、乳癌,占所有癌症人數5成;居首位的大腸癌有超過1.5萬新增患者,每34.7分鐘就有一人得到大腸癌。十大死因第一2016

大腸癌連續8年蟬聯榜首,乳癌發生率竄升最快。

肺癌 台灣每年新增肺癌約1.1萬人,但約7成患者初期沒有症狀 2017.08.22

鼻煙癌 由於血液中EB病毒升高,高度懷疑鼻咽癌復發鼻咽癌患者常等到鼻水內有血絲或感覺鼻腔紅腫,才就醫確診,若早期發現鼻咽癌,以正子定位搭配螺旋刀電療,治癒率高達9成以上,不須忍受化療之苦;建議有鼻咽癌家族史或50歲以上民眾,應每年接受EB血液檢EB病毒是鼻咽癌重要指標,若發現體內EB病毒量仍高,未來復發率高達8成。鼻咽癌盛行於東南亞、大陸及台灣地區,國健署統計,台灣一年約新增1600多名鼻咽癌患者,癌症發生率分居男性第12名及女性第18名。2017.09.07

攝護腺癌

根據衛福部癌症登記資料顯示,攝護腺癌是男性第5大癌症,每年新增超過4000名案例,大約1300人死於攝護腺癌。蔡曜州指出,攝護腺癌多發生於50歲以上的男性,發生率隨著年齡增加。若家族父親或兄弟有攝護腺癌病史,發生機率會比一般人高出2至4倍。

針對攝護腺癌的檢查包括肛門指診、抽血檢驗攝護腺特定抗原(prostate specific antigen簡稱PSA)、直腸超音波檢查,若發現疑似腫瘤,需進一步做組織切片確診是否攝護腺癌。,血中PSA正常值應低於4ng/ml,

院方表示,攝護腺癌的治療有手術、放射線治療、荷爾蒙療法及化學治療,有些患者會同時接受兩種以上的治療。蔡曜州說,達文西手術切除,是透過3D放大視野,可以清楚看到手術部位,運用4支精細機械手臂靈,進行極細微手術,完整保留血管和神經,術後不會留下後遺症,病人身上只有幾個小切口,疼痛感降低、感染機率減少。2017.09.07

口腔癌

根據衛生福利部統計,口腔癌高居男性癌症死因的第四名,每年奪走超過3000條性命,國民健康署今天呼籲,早期發現口腔癌存活率可高達7成,呼籲戒菸、戒檳榔並定期篩檢。每年7月27日是「世界抗頭頸癌日」,根據衛生福利部最新統計,口腔癌位居男性癌症死亡原因及發生人數第四名,每年口腔癌發生人數約計7000人、死亡人數約3000人。

衛福部國健署癌症防治組組長吳建遠今天表示,吸菸、嚼檳榔者罹患口腔癌機率比一般人高,口腔癌患者中更有9成有嚼檳榔習慣,為了預防及早期發現口腔癌,國健署提供30歲以上有嚼檳榔(含已戒檳)或吸菸民眾每2年1次免費口腔癌篩檢;有嚼檳(含已戒檳)的原住民則提早至18歲就可以接受篩檢。根據統計,目前每年有約90萬名民眾接受篩檢,每年可從中發現1300名口腔癌及3500名已有癌前病變者,篩檢效益高。

國健署呼籲,想遠離口腔癌有3大原則,不僅要戒菸、戒檳榔,也應定期接受口腔癌篩檢。2017.09.14

乳癌

根據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2014年癌症登記報告資料顯示,乳癌為女性癌症發生率的第1位,高達11,769位婦女罹患乳癌,並與2013年發生人數相比,新增441人,發生率增加3.89%,為癌症排名個案增加最多的癌症,平均每天約有32名婦女罹患乳癌。乳癌死亡率排名則為第4位,死亡人數為2,071人,平均每天約有5名婦女死於乳癌。

乳癌是存活率相當高的癌症,尤其隨著醫療與藥品研發技術的進步與成熟,只要選擇正確的治療方式,積極面對,就有機會回歸正常生活。不過臨床上也發現,許多乳癌患者切除淋巴後,看見傷口已癒合,手臂關節活動度也正常,就開始忽略手部運動及淋巴水腫預防的照顧,導致出現關節僵硬、淋巴水腫等問題,使整條手臂腫到無法舉起,也無法拿起東西。
而傳統治療觀念,乳癌患者擔心術後增加淋巴水腫,因此常被禁止或是自我設限不做上肢激烈運動、搬提重物或者做家事,長期不活動的結果更容易造成上半身痠痛與僵硬,反而使生活品質大退步。

國泰醫院物理治療師暨中華肌內效協會理事長簡文仁表示,常常聽到乳癌病友說自己不能提超過2公斤的重物,事實上這個觀念應該要改變,只要掌握重量、次數、痠痛感承受原則,並善加使用復健小道具(如:彈力帶、沙包、小皮球),每天漸進式訓練肌力,可提升體力、促進血液與淋巴循環,再加上每天溫和按摩、溫和的肌肉收縮與抬高,都可以減緩淋巴水腫的狀況,同時,乳癌病友如能養成規律運動的習慣,還可降低乳癌復發的風險。台灣癌症基金會副執行長蔡麗娟表示,隨著世大運的舉辦喚起了全民對運動的熱度,根據研究資料顯示,有運動經驗的年輕女性會降低未來罹患乳癌的機率,理由在於運動鍛鍊有助雌激素的代謝,因此呼籲女性朋友要多多運動,不僅能控制體重、避免肥胖,還能遠離乳癌的威脅。

乳癌在台灣有年輕化的趨勢,提醒女性有任何異狀一定要到醫院接受檢查,同時,每年也要定期安排乳房超音波或乳房攝影篩檢,並且隨時留意乳房的變化,不要僅以乳房自我檢查,來檢視乳房的健康。根據統計,透過篩檢而發現之早期乳癌(0-2期)個案比率達86 %;而非篩檢發現之早期乳癌(0-2期)則為56%,定期篩檢容易發現早期乳癌,早期治療則治癒率較高,其五年存活率可達90%以上,但未篩檢在晚期發現之乳癌(4期)僅剩下27.8%的五年存活率。

所以建議45至69歲的女性、40至44歲具乳癌家族史者(祖母、外婆、母親、女兒、姊妹等二等親內曾有人罹患乳癌),每2年至少應進行1次乳房X光攝影檢查,此外,在飲食上也要避免高熱量、高油脂的食物、每天力行蔬果彩虹579、體重控制及規律運動,為自己的健康把關。2017.10.02中國時報

肺炎

衛福部統計,去年有一萬二二一二人死於肺炎,高達九成是六十五歲以上年長者,比前年增加一四五一人。疾管署副署長莊人祥說,因肺炎而死亡的人數上升可能和寒流及流感疫情有關。2016十大死因第三 2017.06.10

腎臟病

每八名成年人就有一人罹患慢性腎臟病,常因疏於治療,以致洗腎人口逐年上升。2017
醫師指出,高達1/3的腎臟癌患者因吸菸釀病,臨床上也常見自青少時期就開始吸菸的年輕人,20、30歲就確診罹癌。吸菸者宜及早戒菸,不吸菸者避免接觸
2017
慢性腎病患者共花掉健保約483億元、病人數高達32萬人,再度蟬聯國病首位,其中洗腎人次更突破8萬5千多人,創歷年新高,堪稱洗腎王國。2017

氣喘

麻豆新樓醫院小兒科余秋霖醫師指出:根據近年健保資料庫顯示,氣喘人數逐年增加,預計將於2016年突破90萬大關,嚴重氣喘患者攀升速度更以每年高達4%的幅度成長。 健保資料統計顯示,過去10年因氣喘急性發作送急診的患者累積達83萬人次,花費竟逾11億 2017
醫師指出,高達1/3的腎臟癌患者因吸菸釀病,臨床上也常見自青少時期就開始吸菸的年輕人,20、30歲就確診罹癌。吸菸者宜及早戒菸,不吸菸者避免接觸
2017.07

失智症

2016年9月21日 - 今天九月21日是國際失智症日。根據台灣失智症協會根據國發會人口報告推估,台灣2016年失智 症人口已逾26萬人,約每100人就有1人罹患失智症。再過25年,恐增加到近67萬人,約每100人就有3人為失 ...2016

情緒困擾 6.5%民眾受情緒困擾,相當於全台153.1萬人,2017.09.03

子宮內膜異位症

現代人不孕的機率越來越高,但你知道造成不孕最大的兇手是誰嗎?答案是子宮內膜異位。如果有經痛、骨盆腔疼痛、性交痛、排泄困難、腹瀉、不孕等症狀,最好趕緊就醫檢查治療。台灣每年因子宮內膜異位症就醫人數約9萬人 正常的血液與內膜碎片會順著子宮頸流到陰道,順向對外排出,卻有部分血液和內膜碎片向上逆流至輸卵管流進腹腔中,簡單來說就是「經血逆流」,而這些遺留碎片生長在卵巢及腹腔各組織器官,形成子宮內膜異位症。子宮內膜異位症如果沒有治療,長久下來,子宮就像泡菜一樣,浸泡在殘留的血液和內膜中。而逆流的經血中含有大量的前列腺素與自由基,自由基會抑制胚胎發育最後導致不孕;統計顯示在25歲至40歲之間的育齡女性中佔了不孕症的成因高達五成。2017

肌少症 就國衛院最新調查顯示,台灣60歲以上老人盛行率為13.2%,約有24萬人受其困擾,一旦BMI小於18.5%,死亡率就會提高50% 2017.04

視網膜剝離

衛福部委託高雄長庚醫院團隊研究本國兒童視力健康狀況時發現,國人每十萬人就有十六.四人視網膜剝離,是各國之冠,且廿歲到廿九歲青壯年更高達十八.七人,是荷蘭同年齡層一.四人的十三倍。高雄長庚醫院眼科系主任吳佩昌指出,根據健保資料庫統計、並對比各國眼科公共衛生研究發現,台灣人視網膜剝離比率居高不下,和高度近視人口比率高有關,雖然各國近視率都有增加,但台灣的比率較各國高。

世界衛生組織(WHO)最近將高度近視標準從六百度降低為五百度,高度近視者一生中約有十%機率造成視網膜剝離;,根據內政部統計十八歲到六十五歲約一千六百廿萬人,並推估約九成有近視、高度近視佔廿五%,等於全台約卅六.五萬人,可能因罹患視網膜剝離而面臨失明風險。認為只要配戴眼鏡矯正視力即可,加上近年3C產品普及,到處都是低頭族,手機螢幕越來越小、眼睛負擔就越來越大,高度近視者越來越多。

眼部病變包含黃斑部病變、飛蚊症、白內障、青光眼和視網膜剝離等,視網膜剝離是最嚴重狀況;近視三百度以上發生剝離風險是沒有近視者的十倍,只有儘快動手術才有機會挽救,但成功率為六成到九成。近視是因眼軸拉長,連帶讓視網膜老化、退化或破孔,引發各種病變,最主要的根源還是因高度近視引起;近年門診發現年輕人的早發性白內障病例增加,可能和長時間使用手機都沒休息,且近年手機電動遊戲多,聲光刺激下更讓眼睛疲勞。教育部統計近五年來,國小四年級以上學生近視比率近半,國中生更超過七成;學齡兒童的視力約八歲會達到正常的一.○,若太早就過度使用眼睛,可能提早讓眼球增長,造成日後近視;兒童和青少年的視力保健非常重要,現在高中生高度近視近兩成,也應列為重點防治項目。2017.0910自由時報

白內障

根據衛生福利部統計處資料,國內白內障患者門住診人數在94年約71萬人,但104年卻激增到104萬人,短短十年的增幅將近5成,其中35至54歲的青壯年罹病人數成長比例更高達6成以上,成為國人眼睛健康的隱憂!

高度近視族小心!白內障恐提早10年報到 造成白內障的原因很多,主要包括:老化、高度近視、糖尿病、遺傳和藍光暴露等,其中,眼科醫師張正忠特別提醒「高度近視族」和「3C族」。臨床研究發現,近視度數在500度至1000度的高度近視族群,白內障報到的時間比一般人提早5到10年,且需動白內障手術的比例是2倍以上。而長期接觸3C藍光,雖然不會直接造成白內障,但水晶體不斷被「加熱、催熟」,傷害一點點累積,也容易導致白內障提早發生。

預防白內障:三多、三少、定期眼睛檢查 張正忠醫師表示,預防白內障的最好辦法有「三多」和「三少」:多看遠方、多看綠色、多讓眼睛關機休息;少用3C產品、少熬夜、少做揉眼和甩頭的動作。此外,他也建議,一般人最好每年做一次眼睛檢查,高危險族群則是每半年一次;還有,若發現近期有視力模糊、視力惡化快速的情況,都可能是白內障的警訊,應立即就醫檢查。2017.09.07華人健康網

榜上第二名則是牙齒口腔相關疾病,花健保約413億元;糖尿病位居第三,年花健保約264億元。健保署另統計,去年國人平均年就醫15.36次,其中以感冒次數最多,平均每年看2.56次,占一成六。20/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Andk 的頭像
    Andk

    andk

    And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