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克宏 歐盟安心了?
分享留言列印
A-A+
2017-05-09 02:45聯合報 蘇宏達/台灣大學政治系莫內講座教授、台灣歐洲聯盟中

馬克宏為法國史上最年輕的總統。路透
馬克宏為法國史上最年輕的總統。路透
二○一七年法國總統大選第二輪結果揭曉,中間派的馬克宏以六十六%對卅四%選票大勝極右派的雷朋女士,讓歐洲主流政黨領袖,尤其是德國總理梅克爾,以及國際金融界暫時鬆了一口氣。馬克宏將於五月十四日正式就任法國總統,然後於五月廿五日出席在布魯塞爾舉行的北約和歐盟峰會,會見川普等西方國家領袖,並確定將另與梅克爾舉行單獨的雙邊會談,再於廿六日赴義大利出席G7七國高峰會。
法國總統大選結果不僅直接左右歐盟的未來,更可能撼動國際政經結構,遂成為各方關注的焦點。因為,法國是G7七大工業國成員,年生產總值約二點二兆美元,次於美國、大陸、日本和德國,與英國並列全球第五大經濟強權。其次,法國與德國向來聯手主導歐洲聯盟,創建歐元。而歐盟廿八國整體年生產總值等同一個美國,達十八兆美元,國際貿易比重更超越美國達廿二至廿四%,一旦法國放棄歐元或退出歐盟,歐盟瓦解,全球市場也將隨之崩塌。

尤其,儘管極右派在歐盟各國興起,但是真正可能透過選舉獲勝進而執政的,只有法國。因為,同受極右派威脅的德國、荷蘭、奧地利、瑞典等國都是採取內閣制,極右派即使取得三成的選票,也會受到主流政黨的圍剿而無法組閣執政。但是,法國採取類似我國的雙首長制,總統直選又享有實權,極右派領袖遂能直取總統大位,顛覆國內憲法和歐盟體制。

馬克宏當選,象徵法國第五共和進入了一個新的時代。現居執政的社會黨候選人阿蒙在第一輪選舉中僅得六%的選票,不但立遭淘汰,且居主流政黨候選人之末,再次證明左派社會黨和英國工黨的弱化,幾乎是整個歐洲共同的現象。這些興起於廿世紀初迅速工業化、大量工人湧現、高舉社會公平的政黨,到了廿一世紀似乎都面臨無以為繼的困境:政府債台高築而無力充分照顧弱勢,不斷立法保護勞工反而造成投資不振和失業上升。

相對於社會黨弱化,法國極左和極右勢力則快速壯大,在第一輪選舉中共同拿到近四成的選票,等同有將近一千五百萬法國公民支持極端主義。極左派強調社會公平,極右派高舉民族主義,都燃起人民的憤怒,將一切歸究他者,尤其是歐盟和全球化,遂主張放棄歐元、退出歐盟、保護產業、阻擋全球化。

馬克宏十四日就任後,第一個挑戰是如何延續個人勝利的戰果,將自己推舉的國會候選人在六月十一和十八日的大選中獲勝,取得更多的席次,據此與其他政黨展開談判,任命一個可以與他合作的聯合內閣及總理,然後開始聯手推動他所主張的各項改革,重振法國經濟,達到他勝選後宣稱「消滅法國人民投給極端勢力的理由」。至於歐盟的未來,馬克宏必須耐心等待德國九月大選、新政府成立後,才可能聯手柏林,思考一個沒有英國的歐盟何去何從。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And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