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蘭南方澳秘徑 飽覽海灣秀麗風景
分享分享留言列印
A-A+
2016-03-07 04:46 聯合報 記者吳佩旻/蘇澳報導
位於南興里牌樓前的鄉間小徑是民國五○年代,長輩每天徒步通往南安國小上學的必經之路,更是許多耆老的童年回憶所在。 記者吳佩旻/攝影
分享南方澳南興里牌樓前的鄉間小徑,風景秀麗,少有人走,成為當地人才知道的秘密基地,東北角暨宜蘭國家風景區管理處近日擬重新規劃,將小徑連結南方澳觀景台,讓遊客有機會走訪秘境,體驗步道風華。
南安國小後山的步道小徑,是民國五○年代的長輩每天徒步通往南安國小上學的必經之路,承載當地許多耆老的童年回憶,但隨著交通發達,許多小朋友改為搭車上下課,步道逐漸被人淡忘。
宜蘭縣討海文化保育協會總幹事潘祐升表示,雖然步道逐漸荒廢,但因步道沿路景色優美,蝴蝶漫飛,往下俯瞰,可飽覽南方澳地區跨海大橋、內埤海灣及豆腐岬等風景,反而成為在地人的私密景點,除非熟人帶路,否則很難發現。
東北角風景管理處人員日前會勘發現小徑沿途風景秀麗,生態豐富,擬規劃將小徑串連學校風雨操場的後方道路,並連接到蘇花公路108公里處的南方澳觀景台,不但更安全,也讓更多人有機會尋幽訪勝,目前仍在規劃中。
校長張志弘表示,這條路現在很少人走,但老一輩的人都曾經在此寫下童年回憶,是一條有故事的小徑,如果得以保留再利用,將具有時代意義。
花蓮獨木舟淨山 10公里清出100公斤
分享分享留言列印
A-A+
2016-03-07 04:46 聯合報 記者徐庭揚/花蓮報導
運動清垃圾 20餘名志工配備穿戴齊全,划著獨木舟前往淨山。 圖/賴瑞均提供
分享
戶外運動好手從上而下垂吊下降至30公尺處協助撿拾垃圾。 圖/賴瑞均提供
分享花蓮193縣道被譽為台灣最美的一條道路之一,但有民眾發現在沿途邊坡上有許多垃圾,一群戶外運動好手發起淨山運動,號召志工昨天划著獨木舟前往撿拾廢棄物,短短10公里就撿拾約100公斤廢棄物,縣環保局表示,會協助清運,未來加強宣導巡邏,避免再發生。
20餘名志工一早把划獨木舟所需的配備穿戴齊全,在193縣道24公里處集合,教練也在為他們進行划行訓練,接著志工就帶著垃圾袋及長夾,沿著花蓮溪一邊划舟一邊淨山。
短短的距離就撿拾約100公斤的廢棄物,垃圾大多集中在23.7公里處,除了常見的塑膠袋等垃圾外,還有工程、家庭廢棄物及電信帳單等,甚至大型床墊及蓋房子用的大型骨架、磁磚、磚頭等。
活動發起人賴瑞均表示,這次淨山行程是由193線道的24公里處開始順溪水至花蓮溪出口,划獨木舟的志工可以撿拾靠岸邊的垃圾,由於邊坡高度落差大,划獨木舟者無法撿拾之處,則由5名戶外運動好手,從上而下垂吊下降至30公尺處協助撿拾。
賴瑞均表示,由於數量過於龐大,一行人只能先將寶特瓶、塑膠袋、塑膠杯等常見的廢棄物裝載於獨木舟上運回,大型廢棄物只能先放置在原地,希望公部門協助清運,他也很擔心邊坡下方即是花蓮溪,就怕溪口生態恐因垃圾遭到汙染。
花蓮縣環保局長饒忠接獲訊息後感到相當震驚,立即要求稽查科追查棄置源頭以及查明土地所有人,同時派員前往協助清運,未來會加強宣導及巡邏。
草地上的茶席 品嘗春之味
分享分享留言列印
A-A+
2016-03-07 04:46 聯合報 記者徐庭揚/花蓮報導
世界奉茶文化推廣協會在理想大地渡假飯店舉辦草地茶會,透過感恩奉茶傳遞最濃厚的人情味。 記者徐庭揚/攝影
分享花蓮理想大地渡假飯店與「世界奉茶文化推廣協會」合作,昨天在飯店草地舉辦一場以茶會友的戶外「人間茶席」,邀請喜好茶席的房客與民眾,參加草原春天茶會。
有別於室內品茶,民眾坐在草地上靜靜享用一壺茶,搭配著藍天白雲,別有一番滋味。世界奉茶文化推廣協會會員在草地專注地泡茶、倒茶,一邊解說茶葉文化,一邊奉上一杯茶香味十足的熱茶,讓民眾細細品嘗。
世界奉茶文化推廣協會昨天一連辦3場茶席,每場各有茶席主題,風格別具特色,有中國式、日式、甚至有茶卦,讓民眾體驗到不同的飲茶文化。
理想大地渡假飯店總經理陳美婷表示,取名為「人間茶席」,是希望在充滿生命綠意的賽維亞草原,為大家帶來一場最平易也最不平凡的人間茶席。
世界奉茶文化推廣協會創辦人張清立說,奉茶自古以來就是最具人情味的行為,從學習司茶、奉茶、品茶過程,可以沉澱思緒,體會內心世界,協會希望透過茶會活動將茶文化推廣到全世界。
陳美婷表示,未來希望透過這樣的模式,引用在花蓮在地的茗茶上,將花蓮茶香、茶文化傳遞給更多人。
Duncan公仔花蓮亮相 民眾爭合影
分享分享留言列印
A-A+
2016-03-07 04:46 聯合報 記者徐庭揚/花蓮報導
花蓮市舊鐵道商圈行人徒步區推出1.9公尺高的當肯造型大公仔,吸引不少民眾合影。 圖/花蓮市公所提供
分享花蓮市公所與網路當紅插畫家Duncan design合作,在花蓮市舊鐵道商圈行人徒步區,推出1.9公尺高的當肯造型大公仔,人氣公仔昨天一亮相,就吸引不少民眾合影。
Duncan design是花蓮在地人,他一直希望能有機會歸鄉服務,曾允諾與市公所合作舉辦創作展,一起為花蓮市的創意生活努力。
繼去年2月在中山公園推出「花現當肯」活動,以6公尺高的Duncan娃娃作為新地標外,今年Duncan再度與市公所合作,在市區精華商圈舊鐵道行人徒步區,設置大型公仔,昨天排隊要跟Duncan公仔拍照的絡繹不絕,顯見他的高人氣。
插畫家Duncan design的部落格開站後,2年多來粉絲數超過200萬人次,作品大多圍繞主角Duncan的日常生活,細膩的觀察功力,讓平常小事也變得超爆笑,如此詼諧幽默,也讓他奪下網路插畫人氣王的冠軍。
市長田智宣表示,希望透過他的網路高人氣,為花蓮市創作一些獨特的插圖,一起行銷花蓮之美。
Duncan design求學畢業後,曾在舊鐵道商圈擺攤,踏出第一步,同樣有許多年輕人也是在此創業開啟人生目標,因此他希望以自己為例,要「堅持」勇往直前,才能邁向成功大道。
市公所表示,公仔設在商圈,除了可以鼓勵更多年輕人一起勇敢逐夢外,也希望透過這座街頭裝置藝術,吸引更多遊客,帶動附近店家及攤商的買氣,為所有人留下一個美好又鮮明的漫畫城市印象。
實現「造窩」夢 王世智零元環島
分享分享留言列印
A-A+
2016-03-07 04:46 聯合報 記者謝進盛/六甲報導
為籌建牧德之家經費,牧德關懷協會理事長王世智將展開為期2個月的零元環島苦行。 記者謝進盛/攝影
分享台南市六甲區牧德關懷基金會理事長王世智,為籌建「牧德之家」,將以步行2個月展開「零元環島」籌措經費,希望實現自己多年來夢想,為弱勢長輩打造一處溫暖「窩」。
從民國90年開始免費提供獨居長輩三餐的王世智,10年前發願要為這群長輩籌建「牧德之家」,未蓋好前就提醒自己的職志。10年來,他透過每天睡地板的方式「提醒」自己未實現的夢。
這次王世智希望將願望付諸行動,本月14日一早,將從台南六甲基金會出發,沿途不花一毛錢,預計兩個月全台「走透透」,以零元環島苦行方式,預計籌措2億元蓋牧德之家,免費收容弱勢無依的長輩。
「我不是來改變世界,我是來創造奇蹟的。」王世智表示,台灣未來面臨更嚴峻的長照問題;需要政府、民間未雨綢繆,他刻意將此行定位為「零元環島」,要用步行、苦行的方式借宿教會、學校或好友住處,以肉體承受苦處,感受弱勢者在日常生活中遭遇的種種苦楚與不便,沿途也將受邀到各處進行演說,宣揚理念籌措經費,希望能早日實現願望。
嘉義來吉部落工藝村 山豬成吉祥物
分享分享留言列印
A-A+
2016-03-07 04:46 聯合報 記者呂慧瑜/阿里山報導
來吉有山豬部落之稱,工藝村由社區發展協會專案經理梁淑芬召集,設計在地特色的工藝品。 記者呂慧瑜/攝影
分享位於鄒族「聖山」塔山下的來吉部落,是工藝家密集聚集點,近年族人積極推廣在地工藝品,成立部落工藝村,以山豬作為部落吉祥物。在老工藝家不藏私地傳授技法下,工藝品不僅保有原始風格,更融入新一代年輕族人創新想法,山豬儼然已成來吉社區的重要標誌。
來吉會稱為山豬部落,其實跟部落遷移有關,相傳約200年前,母社特富野獵人追逐山豬等獵物時,發現此地土壤肥沃適合耕作,因而遷移至此居住,來吉成為子社。
社區發展協會專案經理梁淑芬表示,獵人打獵不是一、兩天就結束,所以會先在狩獵處附近蓋一座獵寮,並在周圍種小米等作物,方便下次來時可收成,就不須帶那麼多東西前來,進而發現所種植作物生長良好、適合居住。
梁淑芬指出,鄒語山豬念法為fuzu,諧音同漢語「福入」,讓人有福氣吉祥之感,相當討喜。近期工藝品更延伸製作貓頭鷹,部落人稱牠為「報喜鳥」,貓頭鷹如出現在哪一戶人家,該戶就會傳出婦女懷孕消息,至今仍如此。
部落工藝學員約有20名,平時各自發想創作,作品都是獨一無二,工藝品由社區協會班長陳秀雄指導把關,協助學員製作模型及外觀調整。陳秀雄笑說,穿戴鄒族服飾的公山豬,一定要比母的漂亮,如果這樣,那作品就算成功了。
老雜貨店掛土地公畫像 勸垃圾不落地
分享分享留言列印
A-A+
2016-03-07 04:46 聯合報 記者潘欣中/屏東報導
屏東縣滿州鄉港口村1家雜貨鋪店門口原是垃圾四散,掛上土地公畫像和警語後,自此遠離髒亂,老闆娘只需清掃落葉 。 記者潘欣中/攝影
分享屏東縣滿州鄉港口村有家老雜貨鋪店門口,常有人隨意丟垃圾,半年前掛上土地公畫像並註明「神明在看」後,自此遠離髒亂,村民直呼:「妙招」。
這家雜貨鋪在港口村經營半世紀,老闆娘說,店門口有放置垃圾桶,常有居民到雜貨鋪買購買民生用品,或在店門口閒話家常,有人將垃圾丟進桶內,有人卻隨地亂丟,因大家都是熟識的鄰里鄉親,也見怪不怪。
她說,半年前有新北市八里來的遊客,進店購物時看到垃圾桶外散佈煙蒂、塑膠瓶罐,主動送上1張土地公畫像,建議掛在桶邊明顯處,當時她心裡還打個問號,但見土地公畫像和靄可親,心想就試試。
沒想到,掛上寫上「偷丟垃圾,神明在看」的土地公畫像後,垃圾桶外的垃圾神奇消失了。
「土地公的眼睛就看你,看誰還敢亂丟!」朱姓村民說,港口村民多信奉土地公,自然乖乖丟進桶內。
自然農法 打造獨一無二雜草茶
分享分享留言列印
A-A+
2016-03-07 04:46 聯合報 記者謝恩得/嘉義報導
林芝宇(右)、林玥玲在各種自然農法和土地,以當地和當季雜草調配成雜草茶。 記者謝恩得/攝影
分享大自然和土地給的配方,製成獨一無二的雜草茶。林芝宇和好友林玥玲從上班族到與雜草為伍,組成「雜草稍慢」工作室,探尋不同自然農法土地和都市荒地雜草的特性,製做雜草茶、雜草醬菜、雜草酵素,嘗過的民眾都說有真實的自然味道。
3月中旬連續兩周的草草戲劇節草草市集,她們將在草坪樹蔭間擺攤,民眾可以到嘉義縣表演藝術中心品嘗雜草的特殊風味。
林芝宇在台北工作5年後,想找尋是否有其他的生活,單車環島3個多月,為了節省開銷,沿途到農場務農換宿,其中在廣闊農地拔雜草,是最累的差事之一,沒想到後來竟與雜草結緣。當時很厭惡雜草,有次拔草遇到老農,聊到其中有種雜草「土香」,是農民最討厭的雜草,卻也有特殊的中醫用途。
這次經驗啟發林芝宇對藥草的興趣,接下來的旅程還巧遇達人級的青草茶阿伯,教她認識許多藥草,還上山採草,林芝宇研讀更多書籍,發現不用到深山,容易親近的雜草不只種類繁多,更是深不可測的世界。
林芝宇說,大自然會長出適合某些土地的植物,透過風雨、蟲鳥,也可能是誰不經意把種子帶來,長成的雜草,是「土地給的配方」,因地方、季節而異。她發現自然農法的土地,雜草如森林一般多樣,但若是慣型農法(農藥、化肥),通常只看到咸豐草等單一或少數強勢雜草。
1年來,她們在嘉義、台東和屏東等自然農法的土地,採集適合的雜草調配,用青草茶方法製成雜草茶,還做了雜草醬菜、雜草酵素,以及到阿里山茶區探訪學習,用製茶方法烘焙雜草。
林芝宇、林玥玲的「雜草稍慢」工作室,在嘉義市北興街88號島呼冊店的2樓。3月12、13日和19、20日兩個周休假期,將參與草草市集擺攤。
林芝宇與好友林玥玲開發雜草醬菜、雜草酵素和雜草焙茶,嘗過的民眾都說有真實的自然味道。 記者謝恩得/攝影
分享
公告版位
- Mar 07 Mon 2016 15:14
臺灣百寶鄉
close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