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不懂包容 文化格局能多大?
分享留言列印
A-A+
2017-03-07 03:06聯合報 馮冠超/輔仁大學藝術學院院長(新北市)



因為被文化部認定為威權象徵,中正紀念堂公仔禁止販售。本報資料照片
一九一七年,俄國沙皇尼古拉二世面臨人生最大的危機;德國協助列寧回到俄國,讓其發動革命,聖彼得堡市民也發動反飢餓遊行,引發「二月革命」。三月十五日,沙皇被迫退位。
尼古拉二世退位後,由於英王喬治五世拒絕接受他赴英避難,於是他帶著羅曼諾夫王朝在聖彼得堡的大量珍貴國寶、黃金,及大批忠於沙皇的白軍部隊,經由一年前才貫通的西伯利亞鐵路,逃到遙遠的東岸庫頁島上復行視事。同年十一月,俄國爆發「十月革命」,日本政府為了防堵布爾什維克蘇維埃政權,竟讓出庫頁島南部主權,並出兵協防。後來尼古拉二世沙皇政權奇蹟式存活下來,並在複雜的國際勢力制衡下延續到今天。

由於沙皇政權意外的延續,使這個島成了「傳奇」,其特殊的政治地位,引發世界關注。多年後,沙皇過世,由皇儲阿列克謝繼任;全球遊客(尤其是來自俄羅斯)蜂擁而至這個傳奇小島,去感受它的特殊故事,並在尼古拉二世紀念館中購買沙皇文創品。沙皇的故事讓這個無足輕重的小島鍍上一層引人注目的光澤漆膜,時而發亮。

以上是筆者虛構的故事,但我們卻擁有一個真實的故事:一位二戰世界級領袖,因內戰失利敗逃台灣,他不出逃美國,卻與人民堅守島嶼,這個政權的延續也成了「傳奇」。在行銷學上的意義來說,他是個十分強烈的「符號」,台灣因此被注目、因此被行銷了。正如法國社會學家布希亞所說:「物必須成為『符號』,才能成為被消費的物」。

行文至此,意旨已明:我們可以不喜歡蔣公,但可以善用這個符號。那些kuso、消遣蔣公的文創品,平心而論與「威權」無涉,竟也不見容於文化部(可逕自去看看那些齜牙裂嘴、小丑模樣的蔣公公仔)。我們不懂得將「已故事蹟」變成「故事商機」事小,用意識形態干預文化創意則事大。

衡諸歷史:曾橫跨歐亞非的古羅馬帝國,對所有外來文化都採取一種接受容忍的雅量,甚至容許被他們征服的波斯神祇(如Mithras神)在其領地以羅馬神殿形式建廟。十七世紀的蕞爾小邦荷蘭亦憑其柔軟包容身段,成就了阿姆斯特丹做為世界經濟中心「小國大業」的奇蹟。上個世紀六、七○年代的法國,儘管右派左派意見嚴重衝突,但文化部都賦予文化積極包容使命,都設法去煥發整個法國的文化亮光。

在廿一世紀全球化浪潮中,世界各國均體認到文化力是展現國力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透過文化的核心價值,國家的「文化行動」才能展開。期待大家多些包容;因為我們很難想像一個充滿文化迷障的文化機構,會有何種文化開創性?一個浸染在仇恨與排他中的文化土壤,又能種出什麼樣的花朵和果實?只怕把台灣的文化格局、文化能量越做越小。

文化部﹒文創﹒國寶﹒紀念館
延伸閱讀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And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